化妆品排行榜
  1. 首页 >
  2. 美妆资讯 >
  3. 美妆 >
  1. 「唐三彩的鉴定学鉴定指标」之一「历代陶瓷鉴定学鉴定指标」之一

美妆资讯
「唐三彩的鉴定学鉴定指标」之一「历代陶瓷鉴定学鉴定指标」之一

【唐三彩水盂】

【名称】

三彩水盂。这个名称是我们现在这么称呼,当初叫什么不确定,仍需大家继续考证。

【尺寸】

高度:4.5cm

直径:8cm

口径:3.5cm

底径:3.5cm

胎厚:3mm

【俯视图】

【正侧图】

【侧视图】

【侧仰图】

【仰视图】

【功用】

我们把它称为唐三彩水盂,是沿用了明清时期的称呼。出土资料中,它是和茶具在一起的,应当是茶具。或者是酒器的一种。

【存世量】

唐三彩存世量很少。

唐三彩水盂经常和很多杯子在一起出土,相对于

杯子,唐三彩水盂存世量少。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时代背景与意义】

唐代整体上处于中世纪的早期。

中世纪(Middle Ages)从公元5世纪持续到公元15世纪。

中世纪也成为黑暗的中世纪,实际上是黑暗的基督教宗中世纪。

中世纪是地球上最黑暗的时期,欧洲由于对宗教的虔诚,使社会和人性窒息,基督教告诉人们你有原罪,你生下来就有罪,你活着是为了赎罪,禁止各种欲望。

禁欲主义的就会统治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封建的小邦国把欧洲割裂成小碎块,社会经济文化一片死水,那是一个让人窒息的时代。在这个地球上最深的暗夜里,大唐帝国是地球上唯一的光明,疆域和波斯、印度、阿巴斯帝国直接接壤,压迫突厥进入小亚细亚移民欧洲,并且最终灭亡了东罗马帝国!

唐帝国信奉的是以人为中心的儒家思想,社会上一切都是为了人,为了今生的幸福而生活,人民自信自由,国家强大充满了活力。

在这个全盛时代,留下了大量的艺术品,艺术品的造型和色彩充满了自信奔放和张扬。

唐三彩是唐代的代表性的艺术成就,在中国的艺术史上,空前绝后,书写了最自由奔放光辉的灿烂的一章。

对中华文明的认知与把握,必将借助于对古代中华艺术品的研究与把握,因为古代的艺术品中包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思想内涵和审美!

【神韵】

通过红黄蓝釉色的自由奔放的交织流淌,这出了大唐帝国最光辉灿烂的自信!

也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和缺少的泰然自若的自信心!

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独特神韵,我们在鉴定过程中整体的观察一件文物,第一感觉就是直觉的神韵,老的东西有自然的时代特征,神韵不符合时代特征要提高警惕,一件文物都不能背离一个时代的外在特征和内涵的精神神韵!

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留下的珍贵舍利,光辉璀璨,折射著历史的荣耀,照耀著我们谦卑的心灵!!

【工艺来源】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

三彩工艺发源于伊朗。

低温铅釉的传入中国有两次,第一次是汉武帝时期,直接俘虏中亚地区的工匠,产生了汉代的汉绿釉。

唐代又直接俘虏了萨珊波斯帝国的工匠,在唐代产生了唐三彩。

以上两图是汉代绿釉,基本上是单色釉,透明度低,绿釉的流动性弱。

【形制】

南瓜形。敛口,宽度和高度为2:1左右。

【器形】

像唐代的其他艺术品种一样,充满了温暖舒展的膨胀感!

仔细观察会发现一侧略高,有轻微的不规则,这是由于古代烧造工艺有迎火面背火面造成的。口也不规则也是由于受火不均匀造成成的,符合唐代和古代陶瓷的烧造工艺。

现在由于工艺的进步,唐三彩仿制品器形过于规整,过于规整的三彩一定是假的!这具有不可逆的必然性!

【胎体】

选料为白色高岭土,淘洗特别纯净杂质少。

【胎体发色】

白色。

属于高温三彩,由于度高,胎体内的铁元素充分的挥发所以是白色。

唐三彩有三种颜色的胎体,粉红色、米黄色、白色。

有色的胎体温度低,强度低。

鉴定的过程中,要注意胎色和硬度的关系,硬度低的胎体容易剥落釉层,又是硬的胎体不容易剥釉!

【胎体硬度】

属于硬胎三彩,这首先证明烧造温度比较高,能达到1000度以上,接近于瓷器。

唐三彩胎体硬度分两种,一种是硬胎,一种是粉胎。粉胎是灌浆造成的,用手摸就会掉粉,硬胎相对接近瓷器。

【成型】

直接拉坯制成,水盂内部能清晰地看到手拉坯的痕迹成波浪状。三彩也有大量的模印和注浆成型。

唐三彩普遍的不规整,不规整才是老的器物的特征!

【风干】

比较充分没有形成风干裂纹,也没造成变形。但是,口沿处有剥落。

【修坯】

能看到清晰的竹丝纹同向性很好,竹丝纹相对均匀,应该是快轮修胎,修胎工艺很娴熟。修胎时口部按掉了一块,口部脱落出上面有釉证明是上釉之前脱落的,修胎的竹丝纹和水盂内部的波浪纹不同,内部不平整外部平整。

唐三彩内部和外部的工艺不同,这是很重要的鉴定指标。这种内外工艺的差别就是我们鉴定的重要依据。

【施釉】

内部为淡绿色,应当是颜色混杂的次级釉料,因为内部看不见。内部施釉为荡釉法,施釉不满残留了一点胎体表面。唐三彩内部使用次级釉料,和外部釉料形成鲜明的反差,用手摸时内部釉料粗糙扎手,这是鉴定过程中要充分注意的细节。

外部施半釉:我们看到的成品是满釉的,但是施釉时是半釉,高温下釉色流躺器物变成了满釉。

【施釉次序】

先施内部,外部施白色半釉,然后点绿彩,绿彩要点在最上部,通过流动形成条纹,然后点褐彩,也要点在最上部,通过高温流动形成条纹,整个器物施完釉后是半釉,肩膀上有绿点和褐点。

大多数仿品的施釉过程是反着的,先施有色釉,烧出来的感觉特别的闷。

【支钉】

三彩的釉流动性特别大,这给支烧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三彩的早期一般是施半釉,釉流不到底部,但会形成视觉上的缺陷,后期发明了独特的支烧法,水盂的釉能够流到底部,所以不能在底部支烧,如果在底部支烧,打掉支钉后底部不平整,所以采用侧面支烧,打掉支钉后侧面的釉面上能看到明显的支钉痕,这当然会对釉面形成缺陷,但是底部平整,两害相权取其轻,这是唐三彩支钉由于釉料的流动性形成的独特方法,和其他的陶瓷支钉方式完全不同,唐三彩的支钉在鉴定中具有重大意义,现在的仿品,不仿造这种特征。

【烧造】

升温期比较缓慢,没有形成升温过快的炸裂。

平台期适中,没有形成釉色挥发变淡。

降温期,应当是自然降温,降温时釉层收缩慢,形成挤裂,这就是唐三彩开片边沿微微凸起的原因,这个特征是唐三彩与其他陶瓷的重大区别,也是唐三彩和仿品的重大区别,现在仿品由于胎体乳浊成分多,釉层收缩的比胎体快,胎体的开裂处是分开的。

【釉层成分】

乳浊剂:

无。这是唐三彩区别于汉绿釉和低温铅釉的关键点,汉绿釉的乳浊成分高有色不透明。

透明成分:

透明成分的含铅量高于汉绿釉,流动性也更大,汉绿釉的含铅比唐三彩低流动性也低,所以汉绿釉敢于施全釉,而唐三彩多数施半釉。

呈色剂:

在透明釉中直接混入呈色剂,主要是铜铁钴锰等,不含乳浊成分,呈色剂本身也起到乳浊的作用。

【发色】

分为欠烧、正烧、过烧三种。欠烧发色浑浊,过烧发色淡,正烧适中。水盂属于正烧,发色浓艳,流动充分。

在鉴定过程中要注意正面和侧面的流动性造成的发色不同。

【釉层流动】各种颜色因为内部含有不同的金属,烧造过程中流动的速度会有差异,白色没有呈色剂,含铅大流动最快,绿色次之,褐色含铁过多,流动最慢。水盂的釉层流动符合古代特征

【温度的均匀性】

古代烧造必然有迎火面和背火面,器物在烧造过程中正面温度高背面温度低,从器形上正面温度高收缩快,背面温度低收缩慢,形成高低差异,从釉层上会造成迎火面流动充分,背火面温度低流动不充分,小水盂完全符合古代特征。

【开片】

唐三彩为窑内开片。是挤压性开片,边沿上翘,不同釉色之间开片大小不同,边沿上翘的程度也不同,这是鉴定唐三彩的关键点。新仿的三彩开片大小均匀,由于是收缩性开片,开片之间分得开,完全没有古代工艺特征。

【界面】

界面就是器物形成时的最外表,叫原始界面。

而后在时间中形成的各种腐蚀破坏叫做次生界面。

鉴定就是寻找次生界面的合理性,把握在岁月中形成的老化特征。

【使用痕】无。

【腐蚀】

唐三彩特别容易腐蚀,小水盂是轻度腐蚀,基本保持了原貌。能够体现出各种釉色的腐蚀差异,白色和绿色腐蚀轻,褐色由于含铁量高,腐蚀严重失光,各种釉色在腐蚀下的差异是鉴定真伪的关键点。老得唐三彩必须体现出不同釉色之间的腐蚀差异。

【附着物】

汉代的绿釉附着物多,唐三彩水盂的附着物由于清理的充分残留比较少。

【重量】

老的唐三彩手头轻,仿制的唐三彩普遍比较重,这看上去很简单,但是是很重要的鉴定指标。

【声音】敲击水盂敲击声沉闷,符合古代特征,现在仿品声音清脆。

【彩虹光】

是唐三彩和所有的铅釉淘气的共同特征!

新仿的唐三彩彩虹光均匀,刺眼。

老的唐三彩彩虹光含蓄而且不均匀。

【银釉】

由于保存的好,没有形成银釉层。

【包漿】

主要是土壤中的盐碱酸等微量元素附着在唐唐三彩表面形成的。由于釉色腐蚀特别的不均匀。

仿的唐三彩包浆均匀。

【光泽】

由于不同色彩腐蚀程度不同,各种色彩之间反光会有特别大的差异,这是唐三彩必然形成的特征。新仿的唐三彩各种颜色之间差异基本相同。

这件小水盂的特征能写成一部500页的书,先简略的写到这里,提供给大家一点唐三彩工艺和鉴定的基本认知。

王森田

2015年10月21日16:59

2019.6.30重写

【附录】

本文是:

《科学鉴定鉴定学指标丛书》之

《历代陶瓷鉴定学指标》之

《历代陶器鉴定学指标》之

《历代铅釉陶器鉴定学指标》之

《唐三彩的鉴定学鉴定指标》之一

《唐三彩水盂》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699433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