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排行榜
  1. 首页 >
  2. 美妆资讯 >
  3. 美妆 >
  1. 痛苦的殊荣:谁能成为清宫宫女?

美妆资讯
痛苦的殊荣:谁能成为清宫宫女?

从清宫档案里寻找宫女的职业生活

宫斗剧中,各位妃嫔小主身边总有自己的亲信宫女

日常洒扫、掌管宫事、随侍左右

不同等级的宫女工作内容也不同

但是你知道这些宫女都是从哪里来的么?

她们出身于什么样的家庭?有怎样的遴选条件?

宫女是终身制么?她们何时可以出宫婚嫁?

《甄嬛传》剧照

与八旗选秀相对,遴选宫女的活动被称为内务府选秀

自康熙以来,清廷规定内务府选秀以三年为一期

择选对象为「三旗包衣佐领下女孩」

包衣是清代世代服役于皇室的一个奴仆群体

主要担任府员、护卫、随侍、陵寝园寝守护等差使

包衣又分为「内务府属」和「王公府属」

其中,直属于皇帝的上三旗包衣被称作「内务府属」

或「内三旗包衣」

包衣并非贱民,尽管是皇室和宗室的奴仆

在社会上与一般旗人处于同一等级

清末,包衣人口约占京旗所有正户旗人的11.7%

清画:乾隆大阅图

后来,为了避免外省旗人舟车劳顿

内务府选秀的范围进一步缩小

雍正免除了盛京、打牲乌拉等处的选秀

乾隆又免除了外任八旗低级官员之女的选秀

到了道光朝,连守陵内务府官员之女也可免于选秀

因此,清代的选秀和宫女规模并不大

康熙朝时朝臣一致认为康熙朝宫女数量可谓至少

乾隆帝曾不无骄傲地说:

「宫中嫔御以及给使女子,合之皇子皇孙等乳妪使婢,约计不过二百人,实从古宫闱所未有。朕以躬行节俭为天下先」

变装的乾隆

一般而言,内务府选秀的合例年龄为十三岁

十四、十五及以上即是逾岁

除年龄外,影响选秀的主要因素有两个

其一是秀女必须外形俊美,身无残疾

其次,秀女最好不要出身于过于显赫的旗人家庭

这是因为内务府旗人尽管是服侍皇帝的奴才

但有清一代不乏身居要职、家世显赫之辈

清画: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

为了平衡身份和差事之间的反差

清廷尽量避免遴选出身好的秀女

即使遴选,也使之服侍后宫地位较高的妃嫔

正如雍正帝的诏书所说:

「凡挑选使令女子,在皇后、妃、嫔、贵人宫内者,官员世家之女尚可挑入。如遇贵人以下挑选女子,不可挑入官员世家之女。若系拜唐阿、校尉、护军及披甲闲散人等之女,均可挑入」

身着洋装的雍正

被选入的宫女将根据能力再分出一个三六九等

做事灵巧者可以俯视后宫中的诸位妃嫔

粗笨者只能从事一些简单重复的体力活

不过,清宫中并不存在「白发宫女」

清代皇帝一直致力于缩短宫女服役的年限

康熙时规定宫女年三十以上者,遣出令其父母择婚配

雍正先是把这一出宫年龄降到二十五岁

又将宫女服役年龄缩减至五年

这样,一个十三岁入宫的旗女在二十岁前即可出宫

清画:英嫔春贵人乘马图轴

学界对于选秀制度的研究多集中在八旗选秀方面

内务府选秀由于资料缺乏而研究相对薄弱

近年来内务府档案的次第开放和出版

为我们进一步窥探内务府选秀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在《壸政:清代宫廷女性研究》中

作者将将以清宫档案资料为基础

结合官书史料,考察内务府选秀的具体情况

对比内务府选秀与八旗选秀之间的异同

书号:978-7-300-30856-2

书名:壸政:清代宫廷女性研究

作者:毛立平、沈欣

定价:99.00元

出版时间:2022年08 月15日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承值内廷:内务府三旗选秀

(节选)

文|毛立平、沈欣

清代,内务府选秀与八旗选秀是各自相对独立的两个系统,后者由户部负责,每三年一次在外八旗女子中遴选;前者由内务府负责,每年一次在内三旗女子中遴选。与八旗选秀的目的不同,内务府选出的秀女是作为“承值内廷”的宫女,这与内三旗是皇帝家奴的身份属性相符合。

1

外貌与家世:内务府选秀的考量因素

内务府选秀的目的主要是“承值内廷”,即担任宫女、为宫廷服役,但是挑选的首要标准却与八旗选秀并无差别,即容貌秀美。康熙时,考虑到盛京地方的内务府庄屯包衣之女,由于距离京城遥远,每年验看不便,下令盛京地方的内务府选秀由每年一选改为三年一选,将女子选秀与男子“比丁”相结合,“三年派员比丁一次,比丁时悉将女孩查明入档,至十三岁后,派出官员验看,入俊美者记名,于择选三旗包衣佐领下女孩时送来京城一并验看”。可见,“俊美”同样是内务府选秀的首要标准。当然,作为宫廷侍女,心灵手巧和干练稳重也是非常必要的品质,只是这需要在入宫之后慢慢考察和培养,并非一时之间可以甄别的品性。

每年底,内务府各佐领、管领都会将所管旗下及岁女子的名册汇齐上奏,名册中要明确记录女子出身、属相、年龄、健康状况、家世背景等情况。下面以光绪十九年内务府选秀时镶黄旗的名册记载为例:

「镶黄旗常贵佐领下现年应看女子一名,护军校载斌之女大妞,蛇年十三岁,并无疮疤、气味,汉军,并无妃嫔姐妹兄弟之女是实,实无残疾,为此佐领常贵、骁骑校荣宽、副领催舒恒全保。」

「厢黄旗特寿管领下本年引看女子:披甲人庆保之女五妞,蛇年十三岁,无生疮、气味,汉军;原拜唐阿英谦之女大妞,蛇年十三岁,无生疮、气味,汉军。以上共女子二名,并无妃嫔姐妹兄弟亲生之女是实,为此内管领特寿、副内管领清安、副领催文康全保。」

既然挑选的首要标准是“俊美”,身有残疾的女子不大可能入选,但这并不意味着有残疾就可以免于挑选。清代规定,残疾等问题须于“引看时牌内注明,照旧挑选”。如道光二十三年三月,内务府正白旗长山佐领奏报,其下参将景兴次女,“现年十九岁,本有喘喉壅腿疾之症,不能行动,例不送选”。但内务府查核时指出此举并不符合规定,下令“即将伊女照旧送京挑选,事关引看,勿得违误”。

如果女子身有残疾却隐瞒不报,冒充正常人参与选秀,也不符合规定,一经查出,相关人员都要受到责罚。乾隆二十九年选秀时,披甲人二格之女苏伦珠“于七岁时跌伤,以致左腿瘸疾”,但二格并未提前说明,管领也没有细查,在挑选时经妇人验看“此女子左腿近上处有一疙瘩,大有三四寸,有疾是实”。为此,内务府以“其父二格既不禀明于前,该管领及领催等又不查验于后,均属糊涂不合”为由,奏请对其进行严惩。

除长相俊美之外,秀女的家庭出身同样会影响到内务府选秀的结果,但是与八旗选秀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内务府秀女的出身高反而会成为她们不入选的重要原因。内务府旗人在身份上虽是皇帝的奴仆,但也是正身旗人,已有研究证明其在清代旗人社会中的地位并不低,很多内务府旗人身居要职,家世显赫

只是不论地位高低,他们的女儿按照规定都须备选宫女、入宫服役,这在一定程度上与秀女的出身是相当矛盾的。雍正七年时,皇帝就曾表示,“凡挑选使令女子,在皇后、妃、嫔、贵人宫内者,官员世家之女尚可挑入。如遇贵人以下挑选女子,不可挑入官员世家之女。若系拜唐阿、校尉、护军及披甲闲散人等之女,均可挑入”

也就是说,家庭出身高的内务府秀女只服务于后宫地位较高的妃嫔,出身低的秀女服务于地位低的答应、常在等。很明显,皇帝也是希望通过这一办法来协调宫女与妃嫔之间家庭地位存在的反差问题。为了便于在选秀时甄别内务府秀女的家庭出身,嘉庆十八年谕令,内务府选秀时不再遵循之前的规则将秀女按照各自所属的佐领、管领排列选看,而是按照其父的官品高低进行排列:“嗣后内务府三旗挑选女子均著各按女子之父官阶品秩排列,兵丁之女亦著按照各项钱粮分晰依次排列,仍分三旗,毋庸各按佐领、管领次序,其误看女子亦著照此排列。”

这进一步突出了家庭出身在选秀中的影响,皇帝也会因秀女出身高而免其进宫当差。如道光十七年,内务府世家完颜氏麟庆的长女妙莲保循例赴选,十四岁的她由母亲程佳氏带往宫廷,于顺贞门排班觐见。道光帝在看过妙莲保后对皇后说:“此女有福泽,貌似其父”,赐其红绸一卷,皇后也赏赐了两对翠花,之后“撂牌而退”。从道光帝对妙莲保的称赞、赏赐、撂牌一系列举动,我们不难看出该女的不入选并非自身条件不佳,而是皇帝的一种优容,麟庆之子崇实也在事后特意“寄诗贺之”,写下“不栉居然成进士,宫花插帽让君先”之句,并说“吾父甚乐”。进一步证明其家对于女儿被免于入宫服役是高兴并且感激的。

2

内务府选秀流程

如前所述,“内务府三旗应挑女子,向系于年终汇齐具奏请旨,次年春间定期挑选”。每年底,内三旗女子的人数经各佐领、管领造册后送会计司汇总,再“奏交宫殿监督领侍太监等请旨带领看阅”。选阅前,秀女所需佩戴的绿头牌、白木牌预先“交营造司照依旧式成造,一月内造成”。通常情况下,绿头牌和白木牌会各准备1000个,绿头牌每个“各长七寸五分、宽八分、厚一分”,白木牌每个“各长八寸一分、宽一寸三分、厚一分”。这些木牌制造完成之后,由会计司根据当年秀女的实际人数领用,在其上用满、汉文缮写秀女的花名、年岁等。其中绿头牌缮写一式4份,2份送至敬事房,2份留存会计司以备皇帝选看时使用。白木牌的书写格式大体为“佐领某某之长女大妞年十五岁”,作用是“带于女子衣间”,系在长衫右上边第一个衣纽上。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由皇帝于来年春间进行阅选。从史料记载来看,阅选时间一般在每年二月。乾隆四年十二月十九日,宫殿监督领侍苏培盛等传旨,“著将应看内府三旗女子于次年二月内预备引看”;前引乾隆六十年的选秀档案则明确记载,选看的具体日期为二月十一日;嘉庆元年二月末,内务府“为本年二月初三日引看内务府三旗女子六百十二名领过车银六百十二两”向皇帝补报支出情况;咸丰元年二月初一日,会计司“奉旨于二月初四日引看内府三旗女子”。可见,二月内的具体日期并不固定,大概每年由皇帝根据情况临时决定。但在特殊情况下,选看月份也会发生调整,甚至从春间延至秋天。如嘉庆四年四月,由于皇帝“现在二十七个月素服内,仍于八月间选看内务府三旗女子,明年二月选看八旗秀女”,该年选看时间调整为八月,与前述嘉庆元年二月有很大改变,是出于皇帝尚在服丧期间,一些活动有所推迟的缘故。

内务府选秀的具体流程也与八旗选秀大致相同,于阅看前一日,秀女按旗分排列整齐,“排至景山东门,至神武门东栅栏”。次日“由神武门东河筒,行走至东华门,进北池子,绕景山,进神武门西栅栏。挨次联列,勿许紊乱”。与八旗秀女不同的是,内务府秀女入宫,不许家人跟随,其家属留在神武门外等待,选验完毕后秀女返回登车,“仍由东河筒行走”,并“著该参领、佐领、管领,严饬跟随车辆之披甲、苏拉等,务须按次随行,不得任其车辆稍有参差”。为保证这一过程秩序井然,内务府会计司会提前“咨行景运门提督衙门,按照向年除派章京、护军等于引看女子之日严行管束”。如果遇到应选女子较多的年份,内务府还会进行分流措施。如咸丰元年二月,“查本年三旗引看女子内有补选上年未经引看之人,较向年名数、车辆甚多”,因此临时调整为:“本年应选女子仍照向年在景山后排至柳树井,由景山东栅栏进车;其补选上年未看女子在东安门内骑河楼排车至三座门外,俟本年应选女子车辆进毕,接连以进”。再如道光元年,恰逢景山后正在搭设经棚,致使秀女无法在此处排车,于是调整为“所有本年应选秀女车辆由西北排列,进神武门西栅栏,秀女下车后,空车由东城根出东华门,进地安门仍至神武门西栅栏”。

秀女入宫后在顺贞门内集合,于御花园钦安殿后排列站立等候验选。此处已预先搭好蓝布凉棚,地上铺有毡片,供秀女们排队休憩。乾隆三十三年二月,皇帝谕令:“再挑女子六人著为一排。”在此之前,并未见到有关内务府女子一排阅看人数的史料记载。但此项规定并非固定不变,晚清时的资料显示每排人数可多至十人。内务府秀女初选被挑中者也称为“记名”,这一点与八旗选秀相同,但未见有再次“复选”的记载,从内务府选秀时常注明有往年记名女子若干来看,大约是记名者部分进入宫廷服役,其余等待之后的再次挑选。如乾隆四年的选秀筹备中统计有上年记名的“十五、十六岁女子四十五名”,乾隆六年十二月的选秀筹备中,查得“记名十四岁女子三百八十一名,十五岁女子一名”。

可见内务府选秀中“记名”女子的比例远远高于八旗选秀。这些“记名”秀女,可能很快进入宫廷服役,也有可能作为宫女的备选群体根据需要随时入宫。乾隆三十九年二月,针对各宫妃嫔名下宫女的缺额问题,皇帝谕令:“著定于二月、十月朕在宫内时就便挑补,至妃、嫔所用女子名数较多,偶缺一二名即稍迟挑补,未为不可,其贵人以下女子额数本少,有欲随时挑补者,尚属可行,然亦令各本宫照朕挑看女子例,按照女子名数各赏给车价银一两,以资其往返之费,若妃、嫔中有欲于贵人、常在挑选女子时就便挑补其本宫缺额之数者,其应赏给车价银,亦令一例给与”。此处,二月挑补的宫女,应系当年阅选的结果,其他月份“随时挑补”的,就是在记名群体中进行选择了。

记名女子人数不少,从每年几十人至几百人不等,按照规定,女子一旦被记名,就要等待被选入宫,不可像“撂牌”秀女那样自由婚嫁,如果记名后却又连续数年未被挑补入宫,该类秀女的婚姻无疑受到很大的影响。至咸丰九年十二月皇帝终于下令:“以后三旗记名女子,俱于每年奏次年应挑女子总数,清字片内声明,概予撂牌,不必俟二月初间题奏,著为例。所有本年记名女子均著撂牌。”也就是说,如果记名秀女于当年内未被挑补入宫,那么第二年选秀时只需奏明人数,直接予以“撂牌”处理,不必再行入宫挑选。如前所述,宫廷对于宫女数量需求的减少是导致咸丰帝下达该谕令的直接原因,也体现出宫廷对于内务府属女性控制的松动。

最终得以选中入宫的秀女,还要接受一定的培训和一系列考察,考察不能通过者即时退出宫廷、发遣回家;通过考察的女子再分为三六九等,聪明勤快、品行端正者分配在后妃身边侍奉,手脚粗笨者则在外围从事一些体力劳动。多数宫女在服役期满后退出宫廷、归家婚嫁,少数宫女在服役期间得到皇帝垂青,成为妃嫔,实现了宫廷身份的跨越,详见后述。

/ 作者简介/

毛立平(1974— ),女,历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教授,研究领域为清代宫廷史、性别史。主要研究成果有:专著《清代嫁妆研究》;论文《金枝玉叶与收支困局——清代中后期公主经济境遇考察》《妇女史还是性别史?——清代性别研究的源流与演进》《君权与后权:论清帝对皇后权威的控制与打压》等。

沈欣(1984— ),女,历史学硕士,故宫博物院科研处副研究馆员,研究领域为清代宫廷史、文教史,主要研究成果有:论文《清代太妃太嫔的尊封研究》《再论清代皇室之乳保》《清宫的妈妈里》《清内务府万善殿官学、长房官学史事考辨》等。

/ 内容简介/

清代宫廷施行严格的“内外隔离”制度,使清代内廷生活相较于前代显得更加封闭和神秘,呈现出一部“无情”的宫史。近年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宫廷档案的次第开放,为我们进一步深人和全面考察清代宫廷女性和宫闱制度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本书力图在较为全面地梳理清宫档案史料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宫廷女性群体进行研究,范围既包括当朝皇帝的后妃,也包括作为前朝后妃的太后、太妃嫔群体,既关注后妃、公主等皇室女性,也关注宫女、乳保和各类燃嬷、妈妈等宫廷中的女性仆从群体。以求呈现不同类型的宫廷女性的地位和群体特征、彼此之间的关系及她们在宫廷中的上下和内外流动,揭ボ清代宫廷的运作机制和权力结构,以及皇权、制度和性别之间的互动关系。

总体而言,清代的“宫壶肃清”,是皇帝通过一系列措施整顿和控制后宫的秩序,包括严厉打压皇后与太后为首的女性权力体系,确立了宫廷内外皇帝独尊的局面。

/ 目录/

前言:清代宫廷的性别建构与民族认同

第一编 初入宫闱

第一章 清代八旗选秀制度的意义和变化

第一节 八旗选秀的意义

一、选秀活动对于旗人女性的意义

二、选秀活动与皇帝对旗人女性“族群意识”的灌输

第二节 八旗选秀范围的变化

一、选秀范围的不断收缩

二、血统的甄别和反复

第二章 “承值内廷”:内务府三旗选秀

第一节 外貌与家世:内府选秀的考量因素

第二节 秀女人数的缩减

第三节 内务府选秀流程

第二编 宫壸肃清

第三章 “主位”与后妃等级

第一节 “主位”与“小分主位”

第二节 “非主位”与后宫规模

第三节 清宫中的民女妃嫔

第四章 后妃的晋封与待遇

第一节 妃嫔位分的升与降

第二节 晋封方式与年限

第三节 位分与待遇

第五章 “家无二主、尊无二上”:清帝对后权的压制

第一节 从“母仪天下”到“恪修内职”:切断皇后与大臣的联系

第二节 “皇后-命妇”体系的坍塌

第三节 宫廷内外的空间隔离

第三编 金枝玉叶

第六章 公主与皇帝的关系

第一节 “朕膝下现无公主,颇觉寂寞”

一、父女亲情

二、和敬与和孝:乾隆皇帝的两颗掌上明珠

第二节 奉养天年

第七章 公主与额驸的关系

第一节 身份和文化的差异

第二节 从公主府的结构设置看公主与额驸的关系

第四编 暮年生活

第八章“庆隆尊养”:清代皇太后的尊称与晚年生活

第一节 太后的尊号与徽号

第二节 太后“御新宫”与晚年生活

第九章 “不与外事”:清帝对皇太后角色的定位与建构

第一节 太后宫三大节仪式的减杀

第二节 清帝对太后权力和活动范围的掌控

第十章 清代太妃嫔的尊封制度与生活状态

第一节 清代太妃嫔尊封制度的发展变化

一、顺康时期为太妃嫔“晋徽称”

二、雍正朝不加徽称而晋升位分的尊封

三、乾嘉时期尊封制度的发展

四、从部分尊封到普遍尊封:道咸以后的尊封制度

第二节 太妃嫔的生活状态与人际联系

一、随居太后宫

二、皇帝的孝养与寂寞单调的生活

第五编 承值侍应

第十一章 “可谓至少”的清代宫女

第一节 清代宫女概况

第二节 宫女与“主子”的关系:从惇妃殴毙宫女案谈起

第十二章 “一品夫人”与清宫的乳保群体

第一节 乳保的称谓与职责

一、“嫫嫫”、“嬷嬷”与“妈妈里”

二、乳保的职责与遴选

第二节 清帝对乳保的封赏

第三节 皇室乳保的特权及影响力

第十三章 宫廷中的差务妇人——以“妈妈里”、“姥姥”为例

第一节 名目繁多的“妈妈里”

第二节 妈妈里的遴选与待遇

第三节 宫廷稳婆“姥姥”群体

余论:传承与变革——明清后宫制度的比较与思考

致关心学术作品的你

人大出版社学术守望者

微信号 : xueshushouwangzhe

新浪微博:@人大出版社学术守望者

读点好书 很有必要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821112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