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排行榜
  1. 首页 >
  2. 美妆资讯 >
  3. 美妆 >
  1. 关于 科技进化论的 故事

美妆资讯
关于 科技进化论的 故事

去年10月26号的时候我发过一个动态,说今年1月份准备拍个vlog介绍下自己的日常生活,并且承诺点赞最高的问题必答。

虽然看到的人不多,最高点赞的两个问题加上我自己的助力也只有5个赞,但既然承诺了就要努力做到。所以综合这两个问题我就和大家简单介绍下我自己。

本期内容核心板块有三个

我是如何学习的

我为什么要这么做

以及我自己的一些简单日常

希望有助于大家更好的了解我这个人常年不出境的科普人。

一 关于学习

第一个内容关于学习。

开始之前我先声明:下面的观点属于我个人见解,不一定对,也不一定适合所有人。

从我个人经历来说,对我做科普最有帮助的一件事其实是啃书,啃的意思是咬文嚼字的带着质疑去阅读一本书,而不只是我看过。

我没有上过什么特别好的学校,大学也普普通通,可能最高光的时刻就是高中的时候考上了

我们县级市里面比较好的那个中学。比较好的意思是小地方因为人少,所以也只有2所高中而已。

到了高中,因为成绩中等我那会儿就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差异化竞争?

简单来说,高考这条路汇聚着千万大军去抢独木桥,既然我在这个大军里无法做到异军突起,那我有什么办法能换条路去跑到他们前面呢?

基于这样的思考,结合当时天下以赚钱的为根本标准的世界观,所以我在高一就开始自己学习经济学著作。

因为出身寒门的原因我身边是没有人能教我如何学习经济学的,所以我只能自己啃,去用一个初中生的学识,通过反复阅读和做笔记,去理解经济学里面的复杂模型和论证。

事实上我当时是严重高估自己的,因为整个高中三年我也只啃了半本书,这半本书是《资本论》的上半卷。

大概是高中临毕业那会儿,我通过吸收这半本书得到了一个世界观:社会是人统治人的游戏。

因为我发现无论是金钱、经济、文化还是什么,都是人为了管理人而创造出来的只属于人的衍生规则。

说的简单一点,我们常识里的名声、金钱和地位这些,都是游戏规则的一部分,它们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我们对这些东西有一个存在的共识。

就像一沓印着美元的纸,可以换一辆几万人工作成果的汽车。而造车的人还愿意换,其原因就在于大家都认可印着美元的这张纸是钱。

正是这样和那样的共识,我们的社会才能在法律和道德所框定的一定的规则中运转下去,衍生出各种各样的东西,构成当今的多元世界,所以“经济学”或“历史学”或“社会学”等等学问,其根本都是为了研究人统治人的游戏而创建的学问。

回顾今天的知识结构和看世界的方法论,我很感谢自己当时啃了这本书。

因为到了大学,我去自学管理学、经济学和阅读各种体系的著作,基本都是这半本书帮我打下的基础,让我在大学最后一年,得以用这种基于“人自治游戏”的认识,将各种知识用一种独到的理解串起来。

也可以说,是那半本书培养了我辩证思考的能力。

这里呢,为了不产生歧义我需要强调一点:放弃学业去看自己想看的书,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因为稍有不慎,就可能会在高考中翻车或放弃学业,而成为时代尘埃的一部分。

我啃书的前提是,两边同时进行,即啃书也不放弃学业。

所以尽管我是从艺术院校出来的,没有任何经济分析师的证书,但我自认为自己的理性分析能力不输部分搞经济研究的人。

到了大学就比较简单了,就是有了更多时间之后专心啃书。

虽然出于对大学的兴奋,参与过很多社团活动,虽然加入过半年的学生会,谈过一次一年的同城异地恋,但我始终没有放弃的一件事就是啃书。

因为我在大一就去图书馆读书,所以四年坚持下来,我也不知道啃了多少书,读了多少书,反正认真看的和不认真看的,肯定不少。

基于高中的基础,我看书也有一个原则:就是诸如什么战略管理、经济学、金融学和企业文化之类的,只要和“社会规则”有关的内容我基本都会去看看,而和“人与人游戏”无关的书或弱相关的书就看的比较少。

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个我认可一部分。

但反过去看,只走路而不读书也是无用功。因为读书,可以让你把你经历的事和在时间沉淀下的思考,变成经验去归纳起来。

这种人经历的越多往往越强大。

就像古代行军打仗,普通士兵跟随将军打了半辈子仗,无论胜败都还是个普通士兵。反观将军打了胜仗,当他把战争经验积累下来后,就可以直接升官做大将军。

能把生活经历变成经验的人,都是有潜力的种子。

而要成为这种种子,读书和系统的学习,以及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认知能力真的很重要。

:关于我成长的动力

至于我毕业后的故事,则是依靠这种基础去吸纳各种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所以很多人可能也有发现,科技进化论很杂,经济、互联网、芯片和实体制造业甚至小故事都有涉及。

说完我是如何学习的,下面的内容我准备讲一下我为什么要这么做?

对于一个孩子而言,学习甚至在没有人带动下,去主动学习很枯燥的内容,其实是一件不太正常的事。

所以,回到我为什么这样做的初衷上,就要提一句我的中二史。

我有个梦想——改变世界。

我是农村长大的孩子,小时候很单纯不理解很多很多的事,比如从资源利用率考虑:城里很好的房子即便被拆掉,也不给穷人住,或者哪怕便宜点卖给穷人,然后去一个新地方里盖个新楼,这样资源利用效率不是更高吗?

为什么明明可以用的东西,宁可毁了也不分给其他人呢?

这种费解,就像教科书上写的“资本家往河里倒牛奶,也不分给穷人。”是一样的。

普通小孩子可能面对这种哲学问题,想一下就过去了。毕竟身边好多小玩伴在找他玩,一旦玩起来就什么事都没了。

可我有点特殊的是,不合群。

不合群一是天生的性格原因,我从小就是比较安静的那种孩子,甚至我怀疑自己小时候轻度自闭,自己和自己玩,喜欢玩沙子、喜欢拆玩具。

另一个原因则是后天的因素,小学的时候,我自己在书店里买了两本书看,一本是《大学》一本是《中庸》,这两本书深刻的改变了自己。

农村的小学,因为大人比较粗鄙的原因,所以那会儿小孩子都是跟着大人学的满嘴脏话。

读了圣贤书,意识到这种问题是错误的我,有段日子一旦自己说了粗鄙的话,无论有心还是无意,自己都会扇自己耳光。

于是,当身边人都觉得我这个孩子傻后,本就不合群的我,就更没有人找我玩了。

因为孤僻,所以这给小时候的我留下了足够的思考时间。

大学和中庸是典型的儒家思想,讲究:“出世之道”,就是非常尊崇“达则兼济天下”主动为国为民做事的思想。

于是,一个改变世界的种子,在这两本的灌溉下得到萌发。

孤僻加上不合群,是一个恶性循环,不仅没有在我的成长中让我改变什么,反而会让我变得更加孤僻。

也是因为孤僻,我以前没少受人欺负,比如在头上被调皮的孩子撒土、被人捉弄这些。但即便如此,基于圣贤书的约束,我也没有向环境妥协什么,变成那种趋炎附势或油嘴滑舌的人。

那会儿撑着我走下去的动力,就是圣贤书灌输给我的信念——改变世界。

我认为我活着,活着我燃烧自己能给世界带去更多转变,所以天天念着“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在我还是孩子的时候,就这么熬了过来。

这里我没有把这段日子归为校园暴力,因为那种环境非常普遍,普遍到历史和现在依然处处都有,所以苦吗?真的苦。

但要是连这点苦都受不了,那也难谈强大。

因为出身农村,所以我见过太多穷人,记忆尤新的一件事是,我以前在村里见过一个衣不蔽体甚至可以说没有衣服的女人,带着一个穿的破破烂烂的孩子在流浪(我能想象她的故事)。

那个女人的相貌我早已忘却,但那她头发黑里透白的那种沧桑感我至今印象深刻。

除了那个女人,我成长过程中在街边遇到的小商小贩、大冬天在垃圾桶捡破烂的老人,每一个人都自己的故事,我不了解他们,但我知道他们大多数人都是可怜人。

我穷过,可能在现在我看来,赚钱有很多机会,但我非常理解普通人受限于环境和认知,不知道怎么赚钱的那种绝望。

所以经历过人间疾苦,和看到人间疾苦是两回事。

所以,当我混入现在所谓的城市圈子后,当我每次听到有人说:“可怜人必有可怜之处”的时候,我都无比愤怒。

只是长大后,我早已不屑于和他们争论什么,毕竟这是人和人的游戏,是物竞天择,是以结果为唯一导向的世界,争论后我又能改变什么呢?

毕竟,我的爷爷奶奶或是现在身处非洲、中东的孩子们,或是工地工人们,他们遭受的苦难是我一个90后的几倍不止。

某种程度上,我还要感恩他们,因为孤僻和被排斥的磨砺,也让我在自己无尽的思想挣扎中,形成了一个非常执拗的性格,变得有点“冷血”,有点不再被环境所轻易改变。

虽然他们也给我留下了伤疤,比如害怕社交、自卑以及挥之不去的不好回忆,但想想一些伟人早年经历的坎坷,我这点委屈要是还算委屈,那可真是不要脸了。

冷血算是我的一个自嘲,比如不近人情、不愿回老家守着父母或是非常执拗的会因为大是大非和朋友闹得成为敌人这些。

这里给大家举个例子。

我高中的时候,看到一个自己喜欢的女生申请了国家贫困生,但我知道她家条件很好,所以我很“冷血”的举报了她。

当时学校教务处的一个老师问我,你为什么要举报她。

我给出的答案是:山区里的孩子比我们更苦,我觉得她申请的这笔钱应该留给更多更需要的人。

其实当时我的内心想法是:我这么穷都没去申请,你们也不应该拿这笔钱。

高一开了这个头后,高二和高三我又接连举报了很多我认识的人。

为了贯彻自己所谓的正义,因为举报的都是我认识的人,所以这种“行为”某种程度上也加深了我的孤僻,而这便构成了我在高中安心啃书的最大外在原因。

关于我自己

最后一部分内容,我准备和大家简单介绍下自己的现在,这也是我当下要做这期内容和当时承诺的初心。

经常看我视频的人应该知道,我是一个宅男,我的宅既包括物理层面的不出门,也包括社交层面的近乎为零的社交。

人要经常宅着,是会疯的,所以我扩充了许多爱好去寻求精神上的寄托,诸如一时兴起买过索尼A7M4、为了酷玩过电动滑板、喜欢各种电子产品以及爱上了我目前唯一长期坚持下来的运动——骑行。

说真的,我目前过得生活应该比大多数人要好一点。毕竟,没有多少人的电脑里有3080ti,买个自行车可以上万、用着一万多的华为RS手机。

所以,正如我在今年1月1号发布的视频,受益于签约西瓜的稳定,我很难说自己是个穷人,所以我选择了一边成长一边去帮助一些人。

但正如人心不足蛇吞象的寓意,钱这种东西谁会嫌少呢?

毕竟,回顾自己的身边人,我农村老家的房子虽然是楼房,但里面的家居用品还是破破烂烂的样子,我有次回家,我妈还和我炫耀在路边捡了一张“很好”的床。

打开他们的抽屉,里面还堆满了以前十几块钱买的,已经坏掉且破破烂烂的收音机。

所有父母可能骨子里就有那种为了孩子,付出一切的思想。

所以尽管我明确告诉过他们,我成家立业不会拿他们一分钱,但他们总是忙来忙去的四处打工。

打工赚了钱也舍不得花,去年唯一一次装修,还是在我不想回家住在满是土的屋里的百般催促下从水泥地换成了新地板。

和我父母相比,我奶奶则更苦些,前年我爷爷走后老家也剩下她一个人孤苦伶仃的过日子。

我父母距离她不远,但说实话“他们若是非常非常孝敬的人”我也不至于会像今天这般对“回家”如此不情愿。

当然绝对这不是什么不好的评价,因为在农村,我奶奶至少有人照顾的,有空调有冰箱算不上富裕,但也绝对不缺生活所需。

也正因如此,我每年哪怕是负债状态,也都会给家里寄些钱以及时常买些东西回去。

回到“冷血”去看,正因我家还过得去,所以现在的心态其实和当初我举报身边的朋友申请贫困助学金是一样的。

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许多农村里的孩子每个月的零花钱还不到三百块,很多山区的孩子还在为营养发愁。

而为他们做出一点微薄的贡献,这是我们每个人,甚至看到这个视频的大多数人都轻易能做到的事。

古人云: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想来用在此处也是分外合适的。

中国去年进入了全面小康后,我们虽然没有了绝对贫穷,但相对贫穷却依然存在。

甚至可以说,只要还在资本主导的市场经济里,相对贫穷就会一直存在。

毕竟,没有人可以拯救一个不思进取或自暴自弃的人。

当今社会最公平的地方在于,没有人可以限制你对知识的索取,而人和人的差距依然被限定在大家都是人,所以若是被生活所困而感到不满,任何时候再出发都不晚!

毕竟,古代有姜太公钓鱼、现代也有40岁的任正非从零创业。

只要有能力、有学识,一定不会过得太差。

我记得以前有人和我说,读书无用,我当时听到过一个我非常认可的答案,读书无用是因为你读的书还不够多。

成王败寇,成年人的规则如此,对待他们我没什么好说的,只能以最大的善意去鼓励和尊重被时代拍在沙滩上挣扎的人。

可孩子们不该如此,他们是一个国家的希望,是被大人规则所影响的无辜人,毕竟他们都没做,也什么都没的选。

因此,我未来的商业软工,还将继续在贫困儿童的教育问题上略尽绵力。

这便是我当初这样选择的初心所在,也希望有能力的人一起出力。

关于我的世界观

最后的总结,我有一个关于我“冷血”的黑暗理论想要和大家分享。

人与人的游戏是人吃人的游戏,我们常说人之所以不是动物,是因为有怜悯之心,有人性。

可我们不知道,我们的怜悯与人性,只限于关乎我们自己眼前得失的事情。

如果超出这一范围,当我告诉你世界上每天平均有15万人死去、有89万头牛被宰杀、有1.97亿只鸡因为人类被杀害时。

这些鲜活的生命,也就仅仅成了我们感知中的数字,而和“怜悯”无关。

因为我对血流成河的描述,远远没有一只流浪猫被救济,或一只狗被杀死,带走的“怜悯”情绪多。

(人都没吃饱呢?可却视而不见!)

我们自己所谓的“怜悯”和“人性”其实非常伪善。

回到人类自己身上,我们仇视某个国家;或鄙视某个地方的人;或嘲讽女司机等等现象背后,都无一不在揭示这种“人与人游戏”的伪善本质。

甚至,当部分人当惯了人上人,也会像徽州宴老板娘一样会发出:“你孩子的命没有我家狗值钱”的狂言妄语。

毕竟,类似的事已经不止一次和二次了。

用鲁迅先生的总结去看: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上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文明的人吃人不需要流血,野蛮的人吃人也不见得吐骨头。

把这个规则放到当今世界的格局去看,你和美国人讲仁义道德,不觉得可笑吗?

同理,你和人上人的人谈人性,以及对着一只狗大发慈悲,而对人的苦难视而不见的网友谈善良,不觉得可悲吗?

人与人的游戏里,世界是如此之矛盾,以至于任何坏人都有成为理由,任何好人也都经不起人性的推敲,它的多元让我迷失了好久好久。

不知对错,不明是非,不辩真假。

这种源自心底的迷失,让我越长大越觉得,曾经改变世界的梦想越发无力。

直到后来,我无意间翻开语文课本,又看到了孟子的那句完整的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原来,老圣人早就给出了答案,只是我那时只看懂了一半话。

于是,我今天想分享给大家的最后一句话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这里是科技进化论

科技杂谈、产业科普、金融辣评外加不定期更新的小故事。

我们下期内容再见!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696446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