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排行榜
  1. 首页 >
  2. 美妆资讯 >
  3. 美妆 >
  1. 五千年的历史少不了它,到现在都是人人追逐的宝贝

美妆资讯
五千年的历史少不了它,到现在都是人人追逐的宝贝

中国是一个诗词大国,说起唐诗宋词,上至八旬老翁,下至三岁稚童,都能吟诵几首。

但要说起几千上万行的叙事长诗,我们更熟悉的是意大利诗人但丁·阿利盖利的《神曲》和德国作家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的《浮士德》,虽然也没有多少人细读过。

笔者近日得到著名作家张广天先生亲笔签名赠送的《玉孤志》一书,长达一万二千四百二十九行的独一首创的当代语文体,让人非常震撼。

《玉孤志》讲述的是玉学、玉史和玉神的故事,据作者在《引子》中介绍,创作缘起是他来自江苏苏州甪直镇的学生王瑞泽,有一个唱宣卷的叔叔王胜,因课题研究需要,两人接触到了王胜其人和宣卷,在去年秋天王胜去世后,王瑞泽将王胜的遗物:一枚玉玦和几沓厚厚的诗稿,交给了作者。

作者有感于这块枚玉玦和王胜写玉的诗稿,并从王瑞泽口中听说了王胜遇玉养孤的经历和其他一些回忆,决定将王胜的诗稿编辑并续写,也就有了这本《玉孤志》,也称《甪直王胜体诗传》。

这是一本很有故事的书,其中的内涵和趣味,值得大家细细品读。

“我的气色贯于长虹,

我的精神见于山川。

人倘要寻我,

必依着长虹的两头。

也可以等待花季,

袋群芳争艳时,

看草木葳蕤处,

那枝柯沉垂的地下,

定是我的居处。”

在《玉孤志》“玉的献辞”中,作者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形象地刻画了玉的气质和藏所。

玉在中国有数千年的历史,上自君王下至庶民,人人都对它非常青睐,这也是玉福和祸相依相伴的缘由。

虽然在长诗中,一切都笼罩在优美和朦胧的意境里,但玉的高贵、品洁及由此而来的纷争、杀戮,也是一目可见。

在中国和西方的世界里,地狱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词汇,通常被认为是作恶的人将会去的地方,比如“下十八层地狱”等。

但这地狱里到底是什么样子,没人能够说得清楚,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中的描述,也是面目不一。

“然而地狱的本末是颠倒相悖的,

罪孽的根在头顶,

越往下越稀细,

众鬼在生命的原罪下净化。

地狱的鬼是干净的,

干净的透明。”

在《玉孤志》一书中,作者通过玉的坎坷经历,描绘了一幅地狱众生相,将人性的善与恶,通过侯中强、雅克布、墨菲、石页、云芳阿婆、断魂赤佬、大司寇等人和鬼演绎出来,这里的玉作为争夺的对象,跟贾宝玉作为石头的化身,主动游历各种场景,有点异曲同工之妙。

另外,这里的地狱还在域外,也是一个神奇的想象力,很有冲击力。

和氏璧的故事是每个中国人都熟悉的,刚开始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卞和发现的璞玉,他想给楚厉王,结果楚厉王听信玉工的话,砍了卞和左脚;楚厉王死后,卞和又带着璞玉去见新即位的楚武王,结果楚武王又听信玉工的话,砍了卞和右脚;楚武王死后,楚文王即位,卞和却不敢去见他了,而是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楚文王派人找他询问原因,他说出了自己的委屈,于是楚文王就命人把这块璞玉打开,发现真的是稀世珍宝,就将它命名为和氏璧。

到了战国时期,和氏璧被赵惠文王得到,秦昭王提出用十五座城池,引出了蔺相如的“完璧归赵”。

但秦国越来越强大,赵国不得不将和氏璧献给秦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和氏璧用来做了传国御玺,开始在历朝历代流传。

这段故事在《玉孤志》一书中,也有非常浪漫的描述,而且没有把它局限在国内,而且发散思维,从域内到域外,从地狱讲述到天庭,真是令人感叹:

“玉啊,

贯通天地人,

也贯通前后左右、东南西北,

被文明和蒙昧同时隔绝的佳讯,

因着玉的贯通而传达了。”

初读《玉孤志》里的“养孤记”,以为讲述的是甪直宣卷艺人王胜如何抚育孩子的故事,结果看下来,可谓是大开眼界,因为这王胜抚育的根本就不是人,而是由玉衍生出来的几个妙人,有男有女,而且几个人的感情从美好到荒谬,也是令人嗟叹。

“镇子里的人看见王胜在云上走,

看见他的两个孩子骑在甪上走。

人们看得见两个孩子,

一男一女,

而王胜只看得见一个,

或男或女。”

笔者曾多次去过王胜所在的甪直镇,还有他曾到过的阳澄湖和姑苏区,江南古韵赏心悦目,但王胜的神奇却是没能体会,只是这等浪漫的想象,实在读起来畅快淋漓:

“璞者朴也,

朴者木素也,

无藻饰而焕奕。

古人见素抱朴,

守真而不摇,

纯朴的对立面就是庸俗啊!”

清朝文学家王士禛在《香祖笔记》中,曾提到一则宋高宗赵构的旧事,称宋高宗曾大宴群臣,发现清河郡王张俊手里拿着一把扇子,有玉孩儿扇坠。

宋高宗一下就认出来,这玉孩儿乃是自己的旧物,只是之前为了躲避金兵,在逃往四明途中掉进了水里。

于是,宋高宗就问张俊是从哪里得到玉孩儿的,张俊老实答道:“臣从清河坊铺家买得之。”

宋高宗又派人到清河坊找到这户铺家,得到的回复是从提篮人那里收过来的。

使者再去找那个提篮人,提篮人说他是从候潮门外陈宅厨娘那里拿到的。

使者终于找到了厨娘,厨娘说是从一条黄花鱼肚子里发现的。

宋高宗很高兴,没想到兜兜转转自己的玉孩儿又回来了,就给铺家、提篮人补校尉,厨娘封孺人。

这个故事的真假不好判定,但它却验证了一个道理:宋高宗的玉能够回来,那么大宋朝也会再度新生,当然事实也确实是这样的。

在《玉孤志》里,也谈到了这个故事,还述及更多玉的传说和传承,留下不少遐思:

“仁爱像这玉孩儿一样,

并不放过人,

一生追踪不舍。

怎就寻回来了呢?

怎就寻回来了呢?”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668194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