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排行榜
  1. 首页 >
  2. 美妆资讯 >
  3. 美妆 >
  1. 行业 - 终结假性研发:还产品价值和专业尊严于工程师

美妆资讯
行业 - 终结假性研发:还产品价值和专业尊严于工程师

何谓“假性研发”?

每过一段时间,知名品牌出街了什么新产品,便将风头正劲的几家品牌中风头最劲的那几款买回来,堆在桌子上七嘴八舌地琢磨先从哪一款下手。达成共识后,接下来就分叉了:瓶子交给策划部设计,膏体交给实验室工程师(小公司干脆就拎着瓶子去了广告设计公司)……毋须讳言,大多本土企业的产品研发就是这样开始的。

本土一线的看国际一线的,本土二三线的既看国际一线的,也看本土一线的。本土营销圈的“精英”们美其名曰:“借鉴”。接下来“借鉴”就是编写产品功能,撰拟营销文案,制定产品价格,设计订货政策……所有的步骤几乎是工业化的作业流程。

在这个为大多本土企业习以为常的“借鉴”流程中,细观哪些匆匆忙碌的身影,人们似乎很难看见工程师技术人员的影子。只是在对照被“借鉴”的产品和实验室调试的“样板”像不像时,才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地把工程师唤来,诚惶诚恐地等在一旁。等着大家从“样板”瓶里抠一指头在手背上,抹一抹,搓一搓,闻一闻……然后是诸位高人高屋建瓴地指出应该再这样一点,再那样一点。这一边就唯唯诺诺地聆听着,点着头,用心做着笔记。最后抱起一堆瓶瓶罐罐悻悻离场。

(老李坦诚心扉:曾不经意间回望了那蹒跚而去的工程师背影,不由心头泛起一阵莫名的酸楚:说产品研发的事儿,究竟谁该是主角呢?!再想想自己正以所谓“老师”“专家”的身份端端地坐在那里,这形象,这场景,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没有比这情形更为荒诞的定格……?)

无论我们愿不愿意面对,新时期本土化妆品30年,多数本土企业,有20年 是这样“借鉴”过来的。

针对类似研发现象,一位产品工程师从专业技术的角度上,做过如下的结论:即便是最便宜的“大宝SOD蜜”,当下的科学技术都无法数据化地精确还原它的产品配方成分。特别是产品的生产工艺数据。而所有相近的外观和相似感官感觉,与其说是按照知名品牌做出的“样板”,不如说是产品研发技术人员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基础课程和工作实践相印证的结果。而这个结果,严格意义上说,与参照的“样板”完全不是一码事。

这个定义告诉我们:上述为本土业者习以为常的产品研发,即是典型的“假性研发”。

假性研发让专业价值蒙羞

有营销专家认为:“开发产品和研发产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大意是:发现产品的商机项目,叫“开发”。开发产品商机项目大多是营销人员的工作范畴。产品立项后,为此所开展的系列工作,其中包括工程技术人员对产品的试验,叫“研发”。而实验的路径和方法,可以是自己研制,也可以采样借鉴。两种做法并无什么不妥。

乍听这个貌似有些逻辑的说法,冷不丁地会让人转不过弯来。但稍加回神你不难发现:焦点不在“发现产品商机”的路径而在其专业价值的甄别。如若在10次“发现产品商机”中10次都是去搜集和购买知名品牌产品,这类“发现商机”的专业价值,连会打酱油的儿童都能做到。更何况,把钱给到工程师,人家找不到商场柜台么?

客观而论,从“发现产品商机”角度上,营销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确实都存在发掘产品机会的职业能力。但真正的“职业”涵义决非是仅限于只会“借鉴”。相反,它必须是各自专业能力最基本的体现。何谓“专业能力”?案例有证:

填补了中国化妆品产品市场空白的“小护士防晒”的诞生,就是营销人员的发掘和发现“产品商机”的结果。20年前没有当下发达的网络资讯可“网搜”。也没有今天说走就走的出国游条件(可以买样品“借鉴”)。更没有网购。洞悉产品机会需要大量地查阅和研究国际市场的产品业态。当时的市场部经理徐弘(李志达夫人)从众多外文妆容性的刊物中把防晒产品给“捞”了出来,提交给公司研究立项。在几乎是集体发声“太超前”的担忧中,当家人果断拍板上马项目,这才有了记入中国化妆品产业史册的中国防晒品。

当然,此后所做的大量配方研发,大量的临床试验,以及同步所做的大量市调和大量营销策略的完成,最终构成了产品上市的决策依据。这即是专业能力最基本的体现。唯独其中没有时下各种“发现型”商机的任何“借鉴”。

另一个由研发工程师发掘的“产品商机”,是深圳柏纷公司“品类制胜”案例。

柏纷公司当家人创业前系深圳丽斯达公司创业期产品研发工程师。蒋国平在职期间主创研发了“立得消癍灵”、“小护士去死皮素”等产品,同样领先并填补了当时行业市场的产品空白。在研发“去死皮素”产品的基础上,他确立了产品研发课题:具有去油脂性黑头(包括类似酒糟鼻状问题)的产品——鼻贴。果然一炮打红。在1996年前后的市场状况下,凭一款单品领军,让企业销售规模迅速过亿。

(藉此案相信你会理解:近年业内鼓噪的“品类元年”说法,许多业者为何大跌眼镜)

由此可见,开发也罢,研发也罢,营销有营销专业的做法,技术有技术专业的手段。无论是发现商机还是研发产品,不具专业能力,拿不出干货的活计就不足为奇了。2014面膜的烂市,无疑是本土产品“假性研发”最荒诞的报复性印证。

拿不出干货没关系,只要谦逊学习认真补益,以职业进取心取长补短,增加专业能力只是时间和过程的问题。反之,拿着“借鉴”耍任性,拿着假性研发当逼格,个人的自贱自轻由自己面对,个案的企业混混生意亦各取所需,若是整个中国妆业前赴后继地“借鉴”下去,产品价值何以谈及?产业尊严何不失守?最不堪的是它让专业技术价值蒙羞。显而易见,无视对专业技术应有的敬畏,无异于废黜了业者对主体产业赖以发展的基本信念。

不敬畏专业是对专业愚昧的印证

有企业前来探讨对纯植物护肤品市场的拓展,目标要做中国“第一植物xx护肤”品牌。

杂家领教:如何确立“第一”的目标?对方说计划用x年的时间超过xxx品牌的市场规模。用何方略实现这个超越?对方列举:打算用多少多少投资,做多少多少广告,找什么等级的明星代言,进驻多少个渠道的市场(包括引进xx风投)等等……如此累加,规模可及。然而这个答非所问的回答却让杂家不知如何继续交流下去——他是否跑题却全然不知。

因为追求“第一植物护肤品牌”与追求销售规模第一的品牌不是一码事。他混淆了自己是要在植物护肤产品技术上有所建树,还是要和以植物护肤为功效诉求的xxx品牌死磕?如果是前者,他须用相关的技术成果证明他的植物护肤品比xxx品牌先进在哪里。如果是后者,他不做植物护肤品,做其他任何什么功能的护肤品照样有可能超过xxx品牌。死磕嘛!

智库学者对此类现象称之为“目的与动机的认知穿越”。坦率地说,类似现象在本土企业群体中不为鲜见。其中折射出的最直观判断,就是专业能力在具体问题上的沦陷。

所谓专业,首先是行之所知。惟此方能知行合一。通俗地说来,你确立的什么目标,喊出的什么口号,你自己要先明白了。不能顾左右而言他。追求做“第一植物护肤品牌”是目标,如何达成目标权且不论,在专业技术方面你至少要做到对下列基本业态的掌握:

1、国际寡头品牌中有代表性的植物类护肤产品有多少?

2、有哪些大类哪些小类区分?

3、他们的产品诉求在技术方面有哪些主张理据?

4、代表着植物护肤技术怎样的发展趋势?

5、他们的共性在哪里?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分析国内以“第一植物护肤品牌”为群体的一二三线相关品牌现状:

A、有多少产品是追随国际寡头品牌的;

B、有多少产品只是说说实际上是没有植物原料使用产品中,或使用很少的;

C、有多少产品是企业自己认真研发的。他们有什么独到之处。等等。

在做足以上基本功课的前提下,再结合自己企业目前的“植物护肤”产品技术状态在怎样的水准上。与国际和国内同类产品比较有何优势存在,有何不足之处。采取了怎样的技术步骤在何时有望攻克。同时联系到国家相关的法规(质监、药监)等条款,怎样符合行业技术规范。如此等等,才是超越xxx植物护肤品牌的有效对接举措。

当对方听完上述超越目标要具备的基本专业认知后,惊叹“那不是要开一所研究所”?!其不知,这正是专业人员专业做事的基本常态。无论营销专业还是产品研发技术专业。一个正规院校毕业的本科生都知道:任何一款产品项目的研发,最基本的做法不能低于毕业时所做的选题论文。为什么做它,能把它做成什么样,做出的东西有何独到之处,至少要把其可行性说圆了。要做专业的事和要专业地做事,这是必须的。也是基本的。

杂家曾在和韩国某个知名的产品研发团队合作中了解到:在相对规模前列的韩国化妆品企业里,工程师研发团队每年都有确立产品研发的项目。这对赖以产品经营的企业而言,是正常的。做什么样的产品能够铸就事业的机会,是办企业做经营的基本理据。既然产品先行,研发产品的专业团队却成了饭店后灶的大厨,店堂小二们吆喝什么菜名儿他就得做什么菜,这是本土企业对专业技术知识和职业价值最荒诞的倒置。

毋须讳言,工程师=后灶大厨的现象在本土厂家群体中呈普遍现象,是极其需要反思的。

更毋须讳言,假性研发的恶果,只有依赖过度营销支撑场面。2000年后的本土化妆品市场已充分得到印证。扯着嗓子干嚎,无节操地营销造势,除去折射出假性研发的空虚外,缺失对专业技术职业素质的敬畏,裸露无遗。

杂家在《何谓“国妆”?》一文中指出:韩国人不做“哈日”产品,日本人不做“哈欧”产品,至少反映出一个商业事实:产业是有尊严的。毫无疑问,产业的尊严建立在专业技术尊严的基础上。企业更是如此。任何科学技术的发展,借鉴必不可少。但不能没脸没皮地喝别人的口水。且不觉相形见秽。所谓产品价值和产业尊严,无不是建立在自主知识产权基础上的成果,而品牌的价值和企业的尊严无不是同样的相应垂范。

假性研发给产业链带来循环性恶果

(一)职业角色变性者泛滥:公鸡孵蛋,母鸡打鸣

多年前在《青年行为假性分析》作者的相关论述中,领略过“自轻自贱”和“自贱自轻”释义界定:自轻自贱出处的本意是心理自卑。自己瞧不起自己。与妄自菲薄释义相近。而自贱自轻则不同:自贱在先,自轻在后。学者从行为学研究的角度上认为后者属于心理上不自重的行为表现。依如东北话所说的“得瑟”。拿着无知当无畏。将不懂装懂用任性当遮羞布。端出“我是屌丝我怕谁”的姿态强作逼格状。这在时常对产品研发指手画脚非专业技术人员中,比比皆是。

毫无疑问,研发产品是工程师技术人员们的活儿。除此之外的外行人都是敲边鼓的角色。但后者大多情况下没人会承认在专业的技术问题面前,自己其实是个外行。是位地地道道的“观棋”者。更无人怀疑化妆品的产品研发除了他们之外谁还会有什么更新鲜的招数。特别是当类似认知在本土化妆品行业市场内已呈常态的产业环境里,绝大多数工程师们被习惯性地挤到一旁听“得瑟专家”们摇唇鼓舌,没谁觉得这不正常。

杂家在过往的文章中多次指出,类似“公鸡孵蛋,母鸡打鸣”的角色变性现象,其最不堪的恶果之一是:新入行的业者在这样以讹传讹的业态里,对化妆品的产品价值,对产品研发专业技术的敬畏感,决然无从谈起。更难谈对产业尊严的敬重。

(二)不求进取的伪命题横行:“小企业创新,大企业拍死”

用某个概念产品炒作赚大钱个案,是各类拒绝创新口实惯用的伎俩。类如“小企业研发,大企业拍死。给他人作嫁衣裳,不如做成熟的市场。”等等谬论,无不如此。

谓之谬论,至少类似的论调在观点逻辑上缺失如下常识:

A、好像所有的大企业,每天都猫在角落里看着小企业要研发出什么新产品。一旦成果出街,就会遭遇大企业一拥而上的扑杀……不折不扣地说:全然是胡说八道;

B、好像所有的小企业都是产品创新的诸葛亮,手里攥着N多个自主研发的产品,就是不敢露出来。一旦露出便会遭遇不测。谬论同上;

C、大家都愿做“成熟的市场”,这成熟的市场,不是源于昨天早晨突然冒出来的吧?那么它冒出来的那一天,是从哪里开始的? 除非存在这样的情形:大品牌“成熟的市场”在它冒出来的那一天,是小企业自主研发的成果被大企业“夺走”做成熟的。

不妨做个假定,类似伪命题权当有存在的可能,那么请拿出实际案例佐证:回望新时期过往30年的产业历史,哪一家小企业自主研发的产品大企业夺走了?其次,小企业存有自主研发的产品没有拿出来,可以猜测其存在。由于生怕大企业抢夺藏了起来,大企业抢不到,那大企业是怎么活下去的呢?那么大的企业,他们指望什么存在的呢?

必须指出,等等智商如此低级的伪命题在本土产业圈里一代一代地口口相传,并且被相当一部分业者认为是颠扑不破的“现实主义”真理,而疑惑,而认同,恰恰是本土产业群体在走过30年后的今天,亟需专业知识的普及的折射。我们在质问坚持“假性研发”的主张者难辞其咎的同时,“得瑟专家”们亟需职业化素质铸造,更是不可小觑。

(三)自尊才能赢得自爱:工程师群体应负有先进生产力的使命感

在产品研发的问题上,话语权交还给工程师技术人员群体,是回归本土化妆品产业本质最重要的意义。对具体学科技术的讨论,是工程师这个群体内部的事情。矫正在产品研发问题上非技术人员“鸡做鸭事”的角色变性现象,是遏止本土化妆品产业发展怪异行为继续“传承”必须要做的拨乱反正。

构建一个健康干净、积极向上的产业环境,工程师群体的自尊自爱,必不可少。

现实中,我们不乏看到这样的例子:某家做洗发水的企业里,产品工程师向老板表功:宝洁公司的洗发水原料成本在25元钱/KG,他用这个原料和那个原料替代一下,减去这个成分减去那个成分,可以“降”到8块钱/KG。于是老板喜不自禁:庆幸自己拥有一位“懂得”为公司节省成本的好工程师……

我们知道收废品的破皮鞋可以溶解出“酸奶”来,并不意味着书本上教会我们的化学专业知识可以用来制作赚钱的赝品。我们在呼吁产业环境尊重工程师群体,敬畏专业技术是先进生产力支撑的同时,我们同样呼吁身为专业技术的从业者,也须加强职业素质的修为。有所为有所不为,是知识分子价值观的灵魂核心。缺乏产品价值观的企业难以有所作为,缺乏职业价值观的产业人才,专业能力再过硬,也难收到人们的认可。敢参与做一款违禁成分过量的面膜,与从麻黄素货感冒药中提炼出冰毒的性质没有二样。而这一切却是非专业技术人员的“得瑟专家”们得瑟不出来的。

产品价值和技术尊严,是企业价值的第一指标

20年前小护士推出防晒护肤产品,随后防晒护肤品就在整个行业普及了。后来跟上的产品大多都会说“我们的防晒品质怎样怎样好”。事实上一些老板也确实将“品质造就未来”确立为企业发展的理念。没有虚。然而,后者企业在日后大多没有走到行业的前列,夹在几千家本土企业的群体里沉沉浮浮一年又一年,不为人们所关注。原因何在?

——就在产品技术的“头道汤”不是自己熬的。

心无旁骛地用心熬出与众不同的第一碗汤,是产品价值的直观体现。真正意义的创新产品,必是企业价值的第一指标。随后跟着学的,即便把产品质量做得再规矩,充其量不过是跟着别人后面做规矩“汤”的产品而已。而那些连跟风模仿学着做“汤”都不能规矩的生意人,就连议论的意思都没有了。

《命运交响曲》的作者贝多芬有句名言:“皇宫大臣成千上万,贝多芬只有一个”!

第一款防晒,如此;第一款洗面奶,如此;第一款护手霜,也是如此……未来28世纪的行行业业依然如此。这与互联网无关。与未来的星球互联时代都无关。追求产品价值,确立企业目标,务必要从敬畏专业技术做起。在这个基点上确立认知:任何产业抛开了产品说事,所有的角色都是玩杂耍的。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216758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