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排行榜
  1. 首页 >
  2. 美妆资讯 >
  3. 美妆 >
  1. 中国与英国喝茶文化最大的不同,竟然是喝茶的男女比例

美妆资讯
中国与英国喝茶文化最大的不同,竟然是喝茶的男女比例

茶,一种我们几乎天天接触到的饮品。爱茶人士不分世界,是一个与咖啡同步甚至更早发迹改变人类饮食习惯的产品。中国与英国过去的喫茶、茶叶文化发展与兴盛,可以追究至中国唐宋时代与欧洲贸易茶叶后至十九世界末,这次会简单的探讨两地茶文化规则与喫茶方式,包含中国与欧洲喫茶种类与方法做一比较之初探研究,借此了解茶于东西文化两者间的相互差异与共同点。让中国、英国茶叶贸易或喫茶方式做一个完整的比较与不同性。来了解茶叶在不同时空背景下文化意涵,在当时茶对社会产生何种改变与影响。

公元八世纪时陆羽于《茶经》写着:「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而一七一七年,台湾的《诸罗县志》也记载着:「茶,北路无种者,水沙连山中有一种,味别;能消暑瘴,武彝、松萝诸品,皆至自内地。」故可以知道茶在远古时期就已经于东方出现而自今未曾中断其历史。而在这出产于中国的特有茶文化在十六世纪经由丝路传入欧洲后,茶文化于西方造成何种不同于东方的喫茶文化与方式,了解中国与英国之间喫茶文化与茶在不同国情中之差异性。和中国茶叶传入外国之贸易与历史之初探与西方红茶的「贵族茶道」初探。是本次要跟各为茶迷分享的地方。

1、茶的起源

荷兰的植物学家可恩·史都尔主张茶的起源二元论:中国种,也称温带种,通称为武夷茶;主要生长在中国东南方、福建省、台湾、日本等地,是叶长约三至五公分的低矮茶树种。印度大叶种,称为热带种,通称阿萨姆红茶,生长于中国云南省、印度等地,叶片长二十至三十公分的高树种。

日本茶叶研究者桥本実于《茶の起源を探る》一书中提起的是茶树的源产地一元说,研究方法于收集各国各式各样的茶叶,经过测试之后,将所得资料交由计算机使用「集群分析法」导出结果。结果发现:台湾中部的茶种与印度纳加兰的茶树两者极为相近,表示生长于亚热带的台湾与热带的印度茶树是同个种类,这样植物学家可恩?史都尔的茶起源之二元说也就变得不恰当。桥本実 认为茶的发源地是在中国贵州、云南、四川一带,而传播于世界各地。

茶叶的背景大致可以确定的是,茶的发源地在中国的西南部,云南等地现在还能找到上千年的野生大茶树。在中国的文献纪载里,相传最早发现茶的功用者是神农氏(中国民间传说农业和医药的发明民者)。相传发现茶叶的传说是为,神农氏有天因长途跋涉,感到又累又渴,在一棵树下生活烧水。偶然间,头上几片树叶飘落到锅中,神农饮后,觉得回味甘甜,全身的疲乏顿时消失。中国古代假托神农之名的医书《神农本草》中纪载:「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名目。」这也是最早纪录茶之药用功效的典籍。

而于一九一六年,云南省西双版纳的哈尼族原住民发现了约有一千七百年的巨大茶树,发现这古茶树的地点是在中国少数民族哈尼族与布郎族所居住的猛海县巴达乡贺松寨的巴达山海拔一千三百公尺的丛林中。在唐代以前人们饮茶,属于粗放煎饮时代。对采摘来的茶叶加工与否,文献虽然没有十分明确的纪载,但基本脉络还是清楚的。唐代对茶叶的加工比较严格和精细。自宋朝以后,对原生茶叶的精选细择,加工时的穷极工巧,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2、中西方最早出现关于茶的记载著作

被中国誉为「茶圣」的陆羽撰写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理论著作《茶经》。茶经系统化的归纳当时唐代制茶、煎茶、饮茶等三种不同的人文风尚,并在理论上和方法上深化提高中国饮茶文化内涵。《茶经》一书目的是于喫茶者从煎煮茶叶到饮用过程中,能澄心静虑得道「茶禅」的三味(制茶、煎茶、饮茶)。《茶经》中「八之出」章节记载当时中国主要产茶的四十二州,涉及现今中国十六个省份。西北到陜西省近内安康,北到淮河南岸的光山;西南到云贵的西双版纳和遵义;东南到福建的建瓯、闽溪、南到五岭以南的两广。各地所产的茶叶,都有较为固定的销售范围。

欧洲文献里最早出现关于茶的记载,是在他们经由海路来到东方以后的事。约在一五四五年左右,意大利人拉姆.吉欧在《航海记集成》中提到来中国的茶,恐怕就是欧洲文现当中最早有关茶的记载。最早到中国的葡萄牙籍传教士克鲁斯,曾经提到过:「在中国高贵人家,每有客人来访,就会将一种叫做茶的饮品,带有苦味、红色、被当作当地药材。装在盘子里,用篮子端出来。」可以说明欧洲在大航海时代才第一次于中国中发现茶于中国的普及性。

3、欧洲人的茶贸易

欧洲人对茶的兴趣愈来愈浓厚是十七世纪之后的事情,而最早插手其中的是葡萄牙和荷兰商人,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大航海时代,航海术的发达。当时十七世纪初在英国,茶的普及受到东印度贸易荷兰对立的影响,有了阻隔。直到十七世纪末,英国正式与中国直接贸易,才跨越这道障碍。

一七一七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与清朝政府签订广州港口的正式输出契约,开始从中国定期输出茶叶。一七二零年至一七四零年期间,咖啡馆逐渐流行贩卖带回家冲泡的茶叶,这个时代,英国的茶器也配合流行在家喝茶而开始普及。茶成为一种家庭饮料的时间,应该是从一七一四年至一七二四之间开始兴盛,但是由于当时茶叶过于昂贵,因此当时英国有佣人不能接触茶叶、茶具与茶叶本身也都额外放置上锁等规矩。

一七二一年英国获清廷认可,英国东印度公司拥有茶叶输入的独占权,因英国国内茶叶的需求量增加,致力于扩大进口量。

东印度公司所记载的:十八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茶输入量。该表中很明显的就可以看出一七二一的茶叶进口量突然提高,于之后也增加不少。

4、茶的分类

中国茶因其制做的方式的不同,分为绿茶、红茶、乌龙(青)茶、黑茶、黄茶、白茶这六大类。

许贤瑶着《中国古代喫茶史》中将茶叶分为三类:一、绿茶,其制作法中国与日本皆不相同,中国绿茶是以炒茶叶为主;日本则以蒸制,而两者在古代唐宋制茶方式皆称为杀青。二、红茶,红茶不经由杀青获得,是以采收利用酵素发酵,干燥而成。在十六世纪主要外销于欧洲各国。三、乌龙茶。又称青茶,于绿茶和红茶两者制作混合,皆由酵素发酵后在杀青干燥。中国乌龙茶主要外销国为日本,日本输入乌龙茶的量远胜于红茶的两倍多。

日本出版社「主妇の友社」的《茶图鉴》一书中,将茶分为六大种类:日本茶、红茶、中国茶、花草茶、健康茶、咖啡。六种茶主要先以冲泡茶叶的茶种类做一分类,并且以地图型式将该国内各县市出产的茶叶做一分类,解说之间的区别,依造此书两项类别:红茶与中国茶,分类做出整理。

5、中国人的茶历史

在中国唐代以前的古书并未有「茶」此字的出现。「茶」一字在唐代前是以「荼」字出现,于文字学中「荼」字可当名词、形容词、动词用。但随着做为饮用的饮品兴起,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人们担心与其他荼字意义涵义相混淆,所以就把「荼」减去一笔,为「茶」字。魏晋南北朝时期,西汉,王襃所撰《古文苑.卷十七》中记载到「享茶尽具,餔己盖藏」,白话之意为:「享茶要有周全的器具,饮完就得全部收藏起来。」故可以推测当时中国就已有喫茶的习惯。

根据唐代陆羽着的《茶经》中「七之事」章节所摘录:三国魏,《广雅》:「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诚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至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橘子芼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意思为:于湖北、四川之间采茶叶制作成茶饼,茶叶太老就和米膏搅和一起成型。如果要煮茶汤来喝,先把茶饼烤到颜色变红,捣成粉末,放在瓷器里,用热水淋上淹浸,也可以加葱姜和橘子一起煮。喝了可以醒酒,令人不想睡觉。这是中国目前最早成文的饮茶方法。主要叙述两种茶叶的饮用方式:痷茶法与芼茶法。

而同在陆羽着《茶经》中章节「五之煮」,总结出从煎水过程初沸到全沸时的「三沸之汤」说。三沸之汤叙述:「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而唐代诗人温庭筠在《采茶录》中对茶叶煎水应该到什么程度也呼应陆羽的「三沸之汤」一说。采茶录:「当使汤无妄沸,庶可养茶。始则鱼目散布,微微有声;中则四边泉涌,垒垒连珠;终则腾波鼓浪,水气全消。」其唐代许多诗人文人,对于茶叶煎水的见解都同于陆羽的「三沸之汤」。

日本人中村乔研究中国茶的历史中提到:茶叶在中国以前可做为羹汤食用,以晋朝郭璞在《尔雅》释木篇「檟.苦荼」一文的注说提到: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做羹饮。今,早采者为荼,晚取者为茗,一名荈。因为茗和荈都是茶的古称,所以可以理解里头所说的「荼」字应该是茶无误,由此可知,当时茶是做成羹来吃的,所谓的「羹」是指加入蔬菜的汤,所以可以推断茶在中国古代为蔬菜的一种。而在明末清初时,周高起着《阳羹茗壶系》中有这样记载:况真茶如篿脂采,卽宜羹等之论,俗,不可医。可以知道于明末,将茶做成羹之是仍残存于部分民间。

到了宋代,宋人偏爱喝饼茶,而舍弃了煎茶的做法,而取而代之以「点茶」为主。点茶前的做法为:检查是否为当年的茶叶,如以放置多年需在沸水中浸泡,将茶取出磨成粉状。点茶前要先用微火将茶盏弄热,把磨好的末茶放进茶盏,倒入少量的沸水,细细调成膏状后,再缓缓注水,同时搅拌。宋代人喜欢茶的原味,抛弃了将入葱、姜将茶做为羹汤的喫茶法。

宋代兴盛斗茶,在五代时可能已经出现,最先在福建建安一带流行。斗茶为宋代最具代表性的品茶方式,但同时也相当的奢侈浪费。在菜襄著作的《茶录》中对斗茶胜负这样描述:「斗茶,茶少汤多,则云脚散;汤少茶多,则粥面聚。钞茶一钱匕,先注汤,调令极匀,又添注之,环回击拂。视其面色鲜白,着盏无水痕为绝佳;建安斗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斗茶的胜负有两点:一是看茶面汤花的色泽和均匀程度,一是看盏内的内沿着汤花相接处有无水的痕迹。宋代斗茶用的建盏,盏沿下有折线,注水的量到折线为止,而当汤花一退,水痕马上就可以看出来。比赛采三战两胜制,当时斗茶的行话为:「较胜负之说曰:相去一水、两水。」

6、欧洲人的茶历史

仁田大八着《邂逅英国红茶》中提到英国品茶习惯开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迅速普及。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点:由于当时大航海时期荷兰航海技术发达,并率先独得多过贸易协定,故茶叶必须透过荷兰人才能取得,茶的价格因此在英国与欧洲各国水涨船高。从一六四九至一六六零年间,英国社会进入清教徒革命的共和制时代。由于是以禁欲主义为基础,伦敦许多咖啡馆被迫停业,不得贩售茶叶,直到王政复辟后才回复咖啡馆营业。但一六六五年遇「黑死病」肆虐;隔年又遇「伦敦大火灾」烧毁伦敦八成的房屋。而且当时的咖啡馆与茶叶买卖相关业者不把女性是为客户,禁止女性进入咖啡店。

日本研究者,几渊猛于《一杯の红茶の世界史》中提到一六五七年在位于伦敦的交易大道的葛拉威咖啡馆是英国最早卖茶的地方,茶叶是由荷兰引进。从当时推出海报广告的广告词中:「在拥有古老历史与文化的国度里,必须以两倍银价才能买到东方茶。」可以看出,当时英国茶叶的高价位。当时一磅茶叶以六到十英镑,约为台币伍佰元的高价贩售。而在十七世纪当时英国喝的茶并非红茶,而是绿茶。

红茶在宋朝才被普及饮用,红茶与绿茶在中国茶叶中,绿茶当时于中国价格低廉,但因绿茶与红茶出口贸易英国的时间地点关系,所以绿茶价格就明显的比红茶价格还要高。中国茶叶引进英国前,英国普遍流行麦酒(用麦芽发酵加入水而成的饮品),英国水属于软质水,适合拿来泡茶,这也是欧洲国家中英国茶文化发展最为迅速原因之一。而也因英国购买茶叶而造成英国的贸易赤字,茶叶对于英国两次战争有间接关系:一是十八世纪间接影响的波士顿茶叶事件引发美国发动独立战争。

英国需要筹备战争费用,因此提高茶叶税金从六四%调涨至一一九%,却也造成英国商人大量走私茶叶;一是鸦片战争,英国政府因为不愿资金外流于中国,而找寻可以取代银子而将殖民地印度取得鸦片输入中国。当时清朝反对鸦片贸易,一八三七年中国大动作取缔鸦片,英国对此采取报复行为引发一八三九年鸦片战争。

英国女性开始喝茶与当时政治婚姻有关,根据森护的著作《英国王妃物语》提及:英格兰中放荡的国王查理二世一六六零年重新登上王座后,与当时也积极于海上贸易的葡萄牙国王乔安四世的女儿凯萨琳成婚。而凯萨琳公主的嫁妆就由当时许多印度、摩洛哥、中国等红茶和相关砂糖与香料。随着丈夫的外遇,凯萨琳王妃选择饮茶消遣寂寞,而将昂贵的红茶分送给周遭贵妇人,而「以品茶来排解丈夫用情不专,一位可怜的王妃。」的流言逐渐流传在贵妇人之间。这流言蜚语就成了英国女性喝茶的借口,以「英国凯萨琳王妃每天都要喝好几口茶」为由向男性洗脑,而因为王妃喝茶之故,化解了英国女人喝茶行为贬低的看法。

英国女性开始消费茶叶,主要有以下演进:一七零二年安女王登基,因为安女王是「东方品位的爱好者」,所以非常爱好红茶,以至于英国女性相争模仿。于一七零五年苏格兰的亚丁巴勒,刊出一份绿茶与红茶的广告,以至于女性可以于女宾止步的咖啡馆以外地方购买茶叶。随着时代,茶开始普遍流行于一般家庭之后,在咖啡馆以外的地方一些女性消费者购物的地方也都可以买到茶叶,这显示出茶商逐渐接受女性消费者。一七一七年,汤玛斯.传英开设英国最早以女性消费者为主要对象的红茶专卖店:黄金狮王。这些演变也奠定英国红茶与女性越来越密不可分的趋势。

阿萨姆红茶于十九世纪,因英国红茶数量供不应求,英国开始思索在他的殖民地种植茶叶的可能性。将茶树经由云南省移植到阿萨姆。其中还有大吉岭区,除此之外其他地区的土壤茶树完全无法生长。根据十九世纪英国报导,在茶叶于英国普及化后工厂工人喝红茶的方式为:在淡淡的红茶中加入少量的糖,并注入一层牛奶后再加上少许的杜松子酒。根据昭博编著的《生活文化的英国史》中描素:十九世纪一些上流阶层的有闲妇女发展出一套喝「下午茶」的方式,细致品味生活。而下午茶的发起人是第七代别克福特公爵夫人安娜·玛莉亚夫人。

根据《生活文化的英国史》描述英国中上流社会一天的饮食习惯:「中、上流阶层开始有固定喝下午茶的习惯,是来自工业时代人们一日的饮食情况,一般是早上十点左右吃一顿丰盛的早餐,中午 12 点是一份简单的简餐,晚上六点之后则是豪华的晚餐,但是,到了十九世纪,早餐时间提早至八、九点,晚餐时间延至七点半以后,因此至晚餐前长的时间中,先吃一点简单的食物。」故为英国下午茶普遍兴盛的理由。此外对于普及性该书是这样说明的:「红茶之所以可以称为是英国人的国民饮品,主要在于占其人口大半的劳工对茶叶的需求,劳动阶层开始喝茶,是在十八世纪末。」

7、东西方喫茶文化差异

可以从茶叶的饮用方式、大航海时代贸易兴盛与英国的崛起、中国茶叶客群的差异。三点来分析中国与英国喫茶文化的三种不同点。

茶叶的饮用方式,中国因为接触茶文化较久,发展出较多元的喫茶方式,如陆羽的《茶经》中「七之事」所记载:先将茶叶制作成茶饼食用,也可煮茶汤来喝的痷茶法;更可以加葱姜和橘子一起煮的芼茶法。甚至中国古代的喫茶法可做成羹汤食用,这些与十六世纪后西方英国纯粹喝茶叶泡制的茶,有更多元的喫茶方法。

英国因为饮食习惯,发展出下午茶属于英式的饮茶时间,其茶叶的选择也独爱红茶(一开始贸易为绿茶,之后因红茶出口贸易英国的金额较低廉,红茶的输入比例开始提高),加入糖与牛奶的英式饮用方式,在英国有此说,可以让汤匙立起来的茶才是好喝的茶,其让汤匙立起来是因加入大量的糖而让汤匙可以直立于糖堆中,因糖为粗糖,所以并不会过于甜腻,这是和中国截然不同的饮茶方式。

大航海时代贸易兴盛与英国的崛起。荷兰的植物学家可恩·史都尔与日本茶叶研究者桥本実的研究,不管研究结果为二元说或一元说,都曾指出中国是茶叶发展起始点之一。而于一九一六年,云南省西双版纳发现一千七百年的巨大茶树,更可说明中国接触喫茶文化足足领先英国几千年。因中国地域广大的关系栽种出各种不同种类的茶叶与不同的发酵方式,而有六大种茶叶分类。

欧洲最早有茶相关记载约在一五四五年左右。英国开始接触茶始于十六世纪,而当初必须透过走私与荷兰人交易换取茶叶,十七世纪初期也因当时政治因素和高额的茶叶价格而无法普及。随着十八世纪英国开始直接与中国贸易,取得优先购买茶叶的权利,大量购入压低茶叶价格,才至茶叶开始在英国普及化、平民化,其中部分原因也因荷兰的衰退与需求大量红茶(发酵茶叶)而在殖民地印度种植茶叶与茶叶品种引进。

中国喫茶文化,从古普遍普及与人民生活中,其中有以文人所爱,许多唐宋文人雅士也都有饮茶与当时茶文化的描写,如白居易的《白氏文集》中卷之十六「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云:故情周匝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此诗于白居易生病时,李六赠送茶叶后写的答谢诗。而白居易本身也有自己的点茶跟喫茶的论点。而在中国宋代流行斗茶文化更是将喫茶文化推向高峰,以点茶和品茶方式可以看出当时中国用茶的奢侈。从这可以看出中国茶叶的客群是乎以文人而也以男士为主。

英国喫茶客群与中国喫茶客群有一大不同之处在于:英国女性是英国喫茶的庞大客群。从最早茶叶引进的十六世纪,女性不得进入咖啡馆,和饮用茶叶,而因王妃与女王的喫茶习惯而有很大的变化,外地王妃的喫茶习惯给了想饮茶贵妇人借口与反驳女性不能喝茶的论点。而随着茶叶价格逐渐低廉,和下午茶的兴起,大量的女性开始自己的喫茶文化(如搭配牛奶与糖;加入茶点)。也因此虽不能进出咖啡店,但在其中女性用品与商店中仍可买到茶叶,甚至到十八世纪初期开设了以女性为主的喫茶商店。故在英国喫茶文化与女性有非常密不可分与中国截然不同之处。

中国与英国因为接触茶叶方式与国情的不同而导致茶叶的饮用选择和客群都有明显的差异。其中最大差异就是英国土地无法生产茶叶,而中国却有庞大生产茶叶土地,也可以间接的看出中国茶叶对于当时代的出口贸易有无可取代之处。

甚至在当时阿萨姆红茶出产时,英国还存在着中国茶叶至上的迷思,就可以知道中国茶叶对英国喫茶文化有多大的影响之处。

可以看出两点:政治因素对于茶叶的影响。不同顾客对于商品的影响。从研究中可以看出英国皇室的一举一动影响着人民的习惯,如安皇后喜欢喝茶;维多利亚女王品茶,故带领了女性参与喫茶文化的重心。

中国文人对于喫茶的吹毛求疵而导致宋代发展出精致的茶叶与斗茶文化,在英国则变相为下午茶与茶点的搭配。

这些初浅的茶知识的后续,也许可以继续放大深论欧洲与亚洲国家喫茶文化差异性,也许可以探讨出更有趣的庶民和贵族的茶文化。

作者:陆坡

原标题:喝茶看世界,东西方喫茶文化差异

来源:FLIPER

编辑:茶泡泡网小乔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887287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