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排行榜
  1. 首页 >
  2. 美妆资讯 >
  3. 美妆 >
  1.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睡眠监测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专家共识

美妆资讯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睡眠监测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专家共识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密切接触及高浓度气溶胶传播。睡眠监测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可增加医务人员和患者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暴露及传播的风险。在当前疫情防控及恢复正常医疗工作并重的关键阶段,本共识根据睡眠呼吸疾病诊疗的特点,从医患教育管理、诊疗流程优化、诊疗环境设备消毒管理、医院内感染的防控管理等四个方面制定推荐意见。主要强调在当前疫情流行期间,需根据本地区疫情流行情况,严格睡眠监测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适应证,推荐采取家庭便携睡眠监测和自动压力滴定治疗,睡眠监测尽量采用一次性气流压力传感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推荐采用一次性或个人专用的口鼻面罩和呼吸机管路,规范无创正压通气操作,严格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和睡眠诊疗区功能分区,加强仪器设备及环境清洁消毒。

自2019年12月,我国湖北省武汉市暴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疫情迅速蔓延至全国31个省(区、市),境外多国也相继出现此类病例,目前国内外累计确诊病例超过十万余例。该病作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已纳入我国法定的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通过采取一系列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措施,我国境内疫情上升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大多数地区疫情得到了缓解,但由于境外其他国家地区疫情呈较为迅速的增长,近期出现了境外输入病例的增加,加之随着复工复学及正常工作生产的恢复,人员流动性的增加,因此防疫形式依旧严峻。

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中也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此外感染者的粪便和尿液也可能通过污染环境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此外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人群普遍易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随着疫情时程的延长,部分患者缺乏确切可寻的流行病学暴露史,为疾病的早期识别带来一定的困难。医院内,尤其是人员较为密集的诊疗区域,为病毒播散和交叉感染的重要源头之一,因此必须实行严格的感染防控措施。

多导睡眠监测可同时记录睡眠过程中的脑电信号、肌电信号、心电图、呼吸运动、脉搏氧饱和度,是人体睡眠状态下神经系统、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功能评估的重要手段,是多种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重要确诊依据。无创正压通气是多种睡眠呼吸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睡眠监测电极佩戴及无创正压通气的过程中,操作人员须与患者有较长时间的近距离接触,尤其是无创呼吸机压力滴定及治疗的过程中,呼出气雾中含有高浓度气溶胶,可能污染监测环境、仪器和周围物品。患者吸气时可能吸入呼吸机管路及空气中悬浮的气溶胶,而医务人员在为患者调试呼吸机面罩及床旁调压的过程中,均有接触及暴露患者气道分泌物及呼出气的可能。因此,睡眠监测及无创正压通气压力滴定和治疗可增加医务人员和患者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露及传播的风险。

为了指导睡眠监测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相关医务人员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工作,有效阻断医院内传播,更好地保障睡眠疾病诊疗过程中患者与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同时逐步恢复正常的医疗工作,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障碍学组和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呼吸病学装备技术专业委员会睡眠呼吸设备学组组织专家制订了本专家共识。

一、医务人员培训及患者宣教

1、睡眠中心/室医务人员均需参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培训,熟练掌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知识、方法与技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

2、关注医务人员健康。根据睡眠实验室工作量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和班次安排,避免医务人员过度劳累。开展主动健康监测,包括体温和呼吸系统症状等。睡眠中心/室医务人员在工作环境或院外非工作环境接触确诊或可疑暴露患者,应按流程及时上报,依据暴露情况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

3、睡眠中心/室可依据本医院具体的防控预案及睡眠实验室的工作流程,制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知识宣传手册及睡眠监测注意事项,包括便携睡眠监测仪器佩戴方法指示图或多媒体宣教材料,帮助患者及其陪同人员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指导其正确洗手、咳嗽礼仪,掌握便携睡眠监测仪器的佩戴使用方式,以降低医务人员和患者的直接交流接触时间,并降低因佩戴不当电极脱落造成的数据缺失风险。

二、加强并及时调整睡眠监测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诊疗流程管理

目前全国各地疫情防控形势呈现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精神,各医疗机构睡眠中心/室可根据本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控制情况,及睡眠中心/室物资、人员的配置情况,在继续严格疫情防控的同时,逐步有序的恢复睡眠监测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工作,从适应证的选择、监测治疗项目的调整、预约、接诊、睡眠监测及气道正压通气规范操作等各个环节严格管理、优化就诊流程,并根据疫情控制及波动情况,及时调整诊疗流程。

1、适应证的选择

(1)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控制情况及本地区防控应急响应级别,对于疫情依旧严峻并且防控应急响应级别较高的一级及二级区域,在疫情流行期间,严格掌握睡眠监测及无创呼吸机压力滴定的适应证,如非病情紧急,建议暂缓诊疗。各单位依据睡眠监测及无创呼吸机压力滴定的工作条件及防护要求的能力,决定是否开展诊治或转上级有条件的睡眠中心实施诊疗。对于确需进行诊治的病情危重的睡眠呼吸疾病患者,建议由睡眠专家和呼吸科专家会诊,在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进行确切排查的基础上,充分考量其获益及潜在风险,决定治疗方案及治疗场所。对于确需进行诊治的睡眠呼吸疾病患者,如为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诊治场所需在指定的负压病房或消毒通风良好的隔离病房进行。相关诊疗操作的医务人员须按照《医院隔离技术规范》进行三级防护,操作者站在患者的头侧,尽量避免面对患者。

(2)对于连续数日无新发及输入病例报道,疫情级别较低的三级区域,在严格掌控睡眠监测及无创正压通气适应证的前提下,由相应科室临床医师与睡眠专业医师共同协商,确认睡眠监测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可逐步恢复睡眠疾病的诊疗工作。对于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患者,推荐采取家庭便携睡眠监测和自动压力滴定治疗。所有拟行睡眠监测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患者,均应由主管医生及睡眠中心/室医务人员详细排查。具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应暂缓睡眠监测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①14天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疫情高发地区、国家的旅行史或居住史;②14天内与新冠病毒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者)有接触史;③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疫情高发地区、国家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④有聚集性发病(2周内在小范围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等场所,出现两例及以上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⑤14天内有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⑥具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胸部影像学表现或者肺部出现不能以原有基础病变解释的玻磨璃样改变或其他可疑渗出性病变的患者;⑦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期患者,符合标准出院2周内,或无确切证据证实核酸多次转阴并已无传染性之前。

2、睡眠监测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压力滴定方案的调整

(1)多导睡眠监测仪器佩戴,电极安放,生物定标耗时长,需要医务人员与患者密切接触,且仪器及部件价格较为昂贵,清洁消毒复杂且某些消毒剂有可能对电极监测信号识别的灵敏度等参数有影响,因此疫情重点防控阶段以便携睡眠监测为主,并根据各睡眠实验室的实际睡眠监测仪器备件与消毒的条件,人员及功能空间分区情况适当调整多导睡眠监测安排。睡眠呼吸监测均要求应用一次性鼻压力传感器,其他传感器如胸腹带、鼾声传感器、麦克风、脉氧仪、体位传感器]等不做特殊要求,但均要求在每例监测之前完成严格的消毒。

(2)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在疫情防控阶段,属于较高风险操作,需要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对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推荐采用家庭自动压力滴定,每个患者均需更新面罩及管路,不建议重复使用。自动压力滴定具有快速、便捷和较优的成本效果比的特点,大多数无明显并发症的患者对睡眠中心/室外自动压力滴定治疗接受性良好。对于存在明显的心肺并发症、其他睡眠低通气性疾病或家庭自动压力滴定失败的患者,在充分评估其潜在的治疗获益和风险后,可酌情安排睡眠中心/室内手工压力滴定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于病情危重或可疑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之外的其他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如确实需要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建议收入呼吸科病房或重症监护室治疗。

3、加强预约管理

在当前疫情防控和逐步恢复正常医疗工作并重的过渡阶段,睡眠中心/室可根据自身情况逐步开展睡眠门诊、住院病房及相关科室门诊患者的睡眠监测及无创正压通气患者的诊疗工作,申请医生需仔细询问流行病史、呼吸道症状、进行体温测量等相应体格检查,严格把控睡眠监测的适应症;对于拟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睡眠呼吸疾病患者,需排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患者,对符合疑似病例标准的患者,应转至发热门诊,排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后,方可预约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在疫情流行期间,睡眠监测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实施预约流程,不接受临时检查及治疗安排。建议所有睡眠监测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申请单均须需由睡眠中心/室医生审核,评估检查的适应症,排除检查的禁忌症后方可安排预约诊疗。预约时,建议分时段安排,并限制每一时段的检查人数,避免患者聚集,减少患者之间接触的机会,以降低医院内交叉感染的风险。

4、优化家庭便携睡眠监测及自动压力滴定的诊疗路径

(1)核查患者的流行病史及临床症状,尤其是从预约日到检查日期间的变化,检查额温或腕温,如体温超过37.3℃,暂停监测,建议患者发热门诊就诊,按照流程进行新冠病毒感染排查。

(2)经核查合格后,患者签署睡眠监测或无创呼吸机治疗知情同意书,发放经过消毒且在有效消毒标记日期内的便携睡眠监测设备或自动压力滴定呼吸机,并指导患者正确佩戴及使用监测及治疗设备,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给患者发放睡眠疾病健康教育手册或多媒体光盘,帮助患者正确佩戴使用监测治疗设备。

(3)对操作相对复杂的便携设备或认知能力、操作能力较差的患者,可安排患者于监测当日下午或傍晚来睡眠中心/室,由睡眠技师帮助患者佩戴好机器后回家监测。对于家庭无创呼吸机自动压力滴定治疗的患者,在技术员指导下正确选配面罩、设置呼吸机参数、指导操作,必要时可于指定的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室内试带30-60分钟呼吸机,直至患者完全掌握佩戴方法和家庭治疗注意事项后,方可携机回家进行家庭压力滴定治疗。家庭滴定及治疗过程中如出现仪器使用相关问题,需有医务人员可通过电话、微信等远程方式及时提供问题解决及帮助。

(4)建议所有家庭睡眠监测治疗设备,需放置在清洁的包袋内,并嘱患者注意仪器安全,防止磕碰损坏。患者于监测次日晨起后在家中填写监测治疗后问卷,辅助医务人员对监测治疗效果的判断及数据的判读和伪迹的识别。睡眠中心/室医护人员在接收归还的便携睡眠监测设备及无创呼吸机后,需仔细核查机器及配件,及时消毒。

(5)睡眠中心/室医务人员在接诊便携睡眠监测及自动压力滴定患者过程中需正确佩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严格执行手卫生、必要时戴一次性乳胶手套。要求患者全程佩戴口罩。除佩戴机器外,尽量保持一米以上交流距离。

5、优化实验室内多导睡眠监测及手工压力滴定的诊疗路径

(1)预约监测或治疗当日由睡眠中心/室医务人员与患者电话沟通,核查患者的流行病史及临床症状,尤其是从预约日到检查日期间的变化,如存在可疑病史或体温超过37.3℃,通知患者暂停睡眠监测和治疗。检查当晚接诊患者后需检查额温或腕温,如体温超过37.3℃,暂停监测,引导患者直接去发热门诊就诊,并执行消毒流程。

(2)对于自主行为能力良好的患者,不建议家属陪同就诊及监测、治疗。睡眠中心/室夜班技术员与多导睡眠监测和治疗患者的比例控制在1:2为宜。每个患者均需在经过消毒的独立的睡眠监测房间内进行监测或治疗。

(3)疫情期间,建议采用一次性鼻压力传感器,由于热敏传感器价格昂贵,疫情期间消毒要求较高,不建议常规应用。在睡眠监测电极佩戴过程中,在其他传感器安置好后最后佩戴鼻压力传感器,并尽量指导患者自行佩戴。在整个睡眠监测传感器佩戴过程中,尽量减少与患者面对面操作机会,在保证操作质量的基础上,保持尽量较远距离。

(4)实验室内医务人员为普通患者行实施多导睡眠监测,执行一级防护措施,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戴一次性乳胶手套。整个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手卫生,医务人员及患者均佩戴口罩。

(5)调整监测房间内温度适宜,尽量避免温度过高患者出汗造成传感器监测信号不良或脱落的可能;同时在传感器安放过程中,尽量确切固定,减少调试或重新安放传感器的可能。尽量向患者详细清晰讲解生物定标过程,提高效率,缩短检查时间,避免取下口罩给患者示范动作。

(6)疫情防控期间,对于某些患者,经睡眠医学专业医生及呼吸科专业医生会诊后,确需在睡眠中心/室进行压力滴定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并且确切排除新冠病毒感染可能的前提下,建议采取以下防控措施:①每例患者均需应用一次性口鼻面罩及管路,不可重复使用。②在实施无创正压通气之前,向患者清楚详细讲解示范面罩佩戴、调整及无创正压通气相关的注意事项,以降低医务人员频繁进入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室的频次。③先把呼吸机调试好参数,设于备⽤状态,指导患者佩戴好面罩后,把患者的面罩接上呼吸机,然后才开机,以减少呼吸机⽓流喷射;患者在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时,应尽量避免呼吸机管路断开,如因如厕等原因需暂时断开呼吸机管路,应先把呼吸机调为暂停备用状态,再摘掉面罩,以减少呼吸机气流喷射。④疫情期间睡眠中心/室内的手工压力滴定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建议采用多模式滴定呼吸机,由值守的医护人员在中控室进行实时监测和远程调压及通气模式调整,减少医务人员在患者床旁暴露机会。⑤在睡眠中心/室内为患者实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医务人员应穿戴一次性工作帽、护目镜、N95口罩、工作服、一次性乳胶手套、一次性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或防护服。当口罩、手套、防护镜等防护用品被唾液痰液等分泌物污染时,应随时更换。每进行1例患者的操作均应更换手套并严格执行手卫生消毒。

(7)在疫情高发地区,或某些特殊情况,如患者合并或不能除外新冠病毒之外的其他呼吸道病原微生物感染,并且确因病情需要启动压力滴定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情况下,建议采用双臂回路呼吸机并增加病毒/细菌过滤器,采用一次性管路,管路和过滤器均按医疗废物处理。实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个人感染防护级别。对于不能确切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不建议在睡眠中心/室内进行监测治疗。

6、报告审核与签发

睡眠监测及压力滴定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报告,由技术员判读后,需由睡眠室医生审核并签发,对有条件的医疗机构,推荐线上报告审核与电子签名,然后传输至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患者可通过医院APP下载报告,及时便捷就诊,实现报告无纸化电子档案管理,减少院内交叉感染风险。

三、加强环境及仪器清洁消毒管理

1、调整优化睡眠实验室功能分区:严格区分预约区、中央控制室等医护人员办公区、医护人员值班室、洗消间、睡眠监测治疗操作区。各个区域相互独立,进入操作区域应立即穿戴相应防护用品,禁止携带个人生活用品进入工作区域;禁止穿戴操作区域防护用品进入办公生活区域,必须按规范脱除防护用品,并严格进行手卫生消毒。

2、按照《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加强睡眠中心/室诊疗环境的通风,尽量开窗自然通风换气,每日开窗通风至少两次,每次至少30分钟以上。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进行空气消毒。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室应每日紫外线照射一次,每次一小时以上。严格执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做好睡眠中心/室诊疗区域地面、物体表面、医疗器械、床具、患者用物等的清洁消毒。使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每日两次地面消毒。在严格执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基础上,根据各睡眠实验室的操作流程,规范睡眠监测仪器及无创呼吸机的消毒。

(1)金属电极及传感器金属传感器(锡盘电极及纽扣电极):锡盘电极通过胶固定于皮肤表面,可造成电极下皮肤轻度擦伤,需注意有血液污染的可能;监测后锡盘电极及电极线残留的电极膏需使用丙酮等除胶剂清洗,其他污染物可用皂液清除;用清水冲洗电极盘及电极线后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纸巾进行彻底擦拭消毒,此后用清水彻底冲洗电极线及电极盘,在空气中自然干燥备用;电极连接处使用75%的乙醇擦拭消毒;电极线插入电极盒之前,确保插头及凹槽内干燥。

(2)气流传感器:建议使用一次性鼻气流压力传感器。不建议使用口鼻气流温度传感器,如使用口鼻气流温度传感器,需要应用皂液清洗后,用清水冲洗,然后用75%的乙醇进行彻底擦拭消毒,此后用清水彻底冲洗,在空气中自然干燥备用。

(3)胸腹带:用75%的乙醇进行彻底擦拭消毒,有条件的单位,建议使用一次性胸腹带。

(4)鼾声传感器、麦克风、指脉氧、体位传感器等:每次使用前后,检查传感器是否有异物残留,使用75%酒精擦拭消毒备用,其他监测设备,如电脑、头盒、放大器等设备用75%的乙醇擦拭消毒

(5)疫情重点防控期间,建议使用一次性呼吸机面罩、头带和管路。面罩、管路、头带、加温加湿器每次使用后用温水清洗,置于1000mg/L含氯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保证充分浸泡、清水彻底清洗,擦拭晾干备用。有条件的医院,建议将使用过的呼吸机、面罩、头带、管路和加温湿化器以塑料袋密封后送到医院中央洗消室进行消毒处理。

(6)未及时清理消毒的污染物品仪器和消毒清洁后物品仪器需单独放入塑料袋中封存,分区存放,标识清楚。仪器设备消毒人员需佩戴帽子、口罩、工作服、双层手套及护目镜。

四、加强感染防控管理

睡眠中心/室的工作人员依据各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院内感染的防控措施及应急预案,制定睡眠中心/室医院内感染的防控措施的流程方案,睡眠中心/室负责人负责督导。做好早期预警预报,发现隐患,及时改进。发现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时,应当立即执行医院上报流程、及时报告,在2小时内上报信息,并做好相应处置工作。对于设置睡眠住院病区的单位,应当设置应急隔离病室,用于疑似或确诊患者的隔离与救治,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及流程,备有充足的应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消毒和防护用品。加强医疗废物管理,疫情期间医疗废物管理,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进行规范处置。

五、结语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目前已成为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人际间传染性强,在病毒的传播过程中,其传染性、致病性的变迁情况目前尚不清楚,中国境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伴随境外疫情的爆发,面临新增输入病例增加的风险,因此防控形式依旧严峻。在当前疫情防控与恢复正常医疗工作并重的重点阶段,本专家共识的制订旨在为从事睡眠疾病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在疫情期间开展睡眠监测及睡眠呼吸疾病治疗工作提供参考。专家组将根据对新冠病毒感染认识的深入及疫情的演变情况及时更新共识内容。

* 参考文献(略)

执笔专家

张晓雷

医学博士,中日医院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障碍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装备委员会睡眠呼吸装备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肺功能与临床呼吸生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先后于美国达特茅斯-希丁科克医疗中心和梅奥医疗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进修学习。临床及科研方向: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慢性气道疾病和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

肖毅

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曾任呼吸科主任,常务副主任。目前主要社会兼职: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专家会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常委,睡眠呼吸障碍学组 组长;北京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病学会委员 睡眠呼吸障碍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等。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障碍学组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呼吸病学装备技术专业委员会睡眠呼吸设备学组

通信作者:张晓雷,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市朝阳区樱花东街2号, yutian728@sina.com;肖毅,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帅府园1号, xiaoyipumch@sina.com

参与讨论专家(按姓氏拼音排序):韩芳(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胡克(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李庆云(上海瑞金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李善群(复旦大学 上海中山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刘辉国(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马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欧琼(广东省人民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王玮(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张挪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

本文完

今日头条排版:大奔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877983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