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排行榜
  1. 首页 >
  2. 美妆资讯 >
  3. 美妆 >
  1. 弘扬家风,展示非遗,给汤圆填满“文化馅儿”-博物馆里不一样的元宵节

美妆资讯
弘扬家风,展示非遗,给汤圆填满“文化馅儿”-博物馆里不一样的元宵节

云视网讯(李丽萍 张竞航/文 朱文津 邱海凌 实习生夏图男/图)

元宵佳节月儿圆,全家团聚过大年。2月5日,云南民族博物馆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活动”之“正月十五闹元宵”家风文化主题活动,让人们在浓浓的年味中感受家风文化与传统节日的碰撞。通过“经典话剧”“趣味灯谜”“非遗展示”“创意集市”以及“民族赛装”等板块,为观众带来趣味体验的同时,传递“家风好·政风清·民族兴”的价值理念。本次活动也是昆明市西山区福海街道办事处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街道的活态化呈现。

在云南民族博物馆喜气洋洋的主展厅外,充满烟火气息的非遗创意集市为活动拉开序幕。进入展厅,精心设计的“家国情怀”展板装置吸引来访观众纷纷驻足打卡。大厅中央的火红灯笼和两旁各具特色的非遗手艺体验区共同打造了一场群众共乐共享的游园盛会。大家看话剧、猜灯谜、捏面塑、印年画、吃汤圆、赏茶艺,在欢声笑语中体验中国传统民俗年味,在非遗技艺中领略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

小聂耳的家风家训

“妈妈,我要好好做人,我要好好学习”。与外面的热闹氛围不同,在博物馆报告厅内,长春小学话剧社的师生们正演绎着《聂耳和母亲的故事》。在云南这片热土上,从古到今涌现出了无数从“克己”“修身”到奉献的楷模,他们爱国、爱家、传承良好家风。台上小聂耳的话穿越时空让观众感受到了聂耳母亲对子女的严格要求和循循善诱。在小药铺里,聂耳母亲默默支持着子女们读书成才,教会了小聂耳如何为人处世。母亲的坚强和担当、严格的家规和有爱的家庭氛围,都为聂耳的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聂耳与母亲之间深沉的爱让观众泪目。长春小学校长刘春介绍,整个话剧由40多位师生倾情出演,父母是孩子的导师,家庭是孩子的港湾和起点,家风是立身于世的品德,支撑着和谐向上的社会风气。“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聂耳和母亲的故事》意在让孩子们从优秀家风家训中汲取道德力量,凝聚“崇德明理、向善向上”的家庭价值共识,会学习,懂传承,将来为家为国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妙趣横生的灯谜活跃节日气氛

“伯乐相马之心,打一诗句”“一只鸟,真奇妙,嘴巴叫,肝胆跳,打一器物”“我猜到了!这个肯定是哨子”…博物馆大厅热闹非凡,各式各样的灯谜挂满庭前、廊下,来往的游人驻足其中,或蹙眉沉思,或与同伴讨论,解出谜题的欢天喜地去兑奖,没解出的暗暗努力。猜灯谜是中国独有的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妙趣横生的文字游戏不仅增长了知识储备,也使节日气氛更加活跃。灯谜活动如火如荼地在进行,非遗展示和互动也是热闹非凡。

剪纸、面塑、烙画、传拓,非遗展示促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在博物馆元宵节活动现场,合虚民族民间文化传习馆馆长王仲德为大家带来剪纸、面塑、烙画、传拓等云南民族民间工艺,通过现场教学和展示等方式,吸引不少人来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内涵。

剪纸艺术源于民间,无数的手艺人通过对现实事物的抽象刻画,以富有吉祥意味的图案形式表达情感。剪刀上下飞舞,框架之处大刀裁剪,细节之处精雕细琢,红艳艳的纸剪出一幅幅寓意吉祥的图案,喜庆氛围呼之欲出。怀趋吉之心,追求生活之美,这是剪纸的魅力,也是剪纸最大的文化内涵。

一捏、一揉、一搓,屏气凝神,用小刀灵巧地点、切、刻、划,片刻之后,一个个灵动的小兔子活灵活现在面塑师手中跃然而出,吸引着小朋友们跃跃欲试,捏出一个个属于自己的“小福兔”。传统的面塑多以神话传说及十二生肖为主,神态生动,色彩艳丽丰富,被称为“立体的画,无声的戏”。

除却传统意义上的刺绣,我国还有一种古老的技艺——“火针刺绣”,也就是烙画。一方木板,一只铁笔,笔尖落下,青烟腾起,精美画作便慢慢呈现。这种艺术形式对技法要求极高,不仅要把握好下笔力度,更要控制好火候,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型。用薄木片创作的镂空烙画显得别具一格。

“宣纸浸润敷器物,朱墨扑拓现原本。”是传拓的真实写照。将轻薄柔软的宣纸覆于刻有图案、沾了墨的器物表面,用刷子“打纸入凹”,随着墨在纸上氤氲开来,纹理开始在宣纸上凸显,一幅清晰的画面徐徐展开。在复印机、照相机发明之前,传拓是信息的重要传播媒介,被誉为“中国最古老的印刷术”。

传习馆馆长王仲德介绍,传习馆旨在传承民族民间文化,挽救濒临失传的民族民间绝技,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组织优秀民族文化传承人,形成系统的民族文化传承模式,开创一条传承保护与创新并举之路。

穿在身上的历史与艺术,民族赛装展风采

民族服饰是穿在身上的历史与艺术,更是走向世界的时尚。报告厅内,身着汉服的女子用妙曼的舞姿尽情展示着汉服的独特风情;优美的音乐声中,妆容精致的模特们,脚踩着模特步,一身古典旗袍,袅袅婷婷,风姿绰约;时装队穿着由各色民族服饰走上台一一展示,多元与融合的碰撞,古典与现代化的结合,向观众展示着各民族“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文化内涵,扩展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与深度,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处处盛开。

云南绣师让刺绣技艺焕发青春

绣师李云晨安静地坐在展厅一侧,以针代笔,以线代墨,缕缕丝线交错横生、错落有致,荷花荷叶相互映衬、栩栩如生,静静宣泄在岁月的当口,悄然绽放华彩,让人大饱眼福,足以抚慰心灵。一旁的精细的绣品让人赞不绝口,散发着与众不同的光泽。

“我在刺绣时只碰针不碰线,通过撑握摩擦力和用线角度可以使绣品呈现不同的光泽,所以刺绣又是纤维艺术。”李云晨13岁开始学习手工刺绣技艺,目前是中国最年轻的男性刺绣大师。20年刺绣功底的他将个人心得体会与传统技艺结合,推出的泼墨乱针绣技法将刺绣推进到一个更高点。作为云南绣师,李云晨让古老的刺绣技艺焕发出更多青春与精致。

创意集市上翠绿蚂蚱奔你而来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创意集市上或蒸或烤的面兔和面鱼的色泽和造型让人食欲满满,穿着各色民族服饰的小人偶鲜艳夺目,棕编摊位前也是人气不断,闹元宵的孩子们人手一只翠绿的小蚂蚱。这种用棕叶编制的小玩具充满了儿时记忆。只见摊主胡建飞手握棕榈叶,手指灵活转动,大约十分钟就编出一个精巧逼真的小蚂蚱。棕编是汉族传统手工技艺之一,是以棕榈树叶为原料编制的工艺品。2011年,棕编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棕编摊位上,小动物们排排坐,蛇、蜈蚣、蜘蛛、鳄鱼……俨然一个桌上迷你版“动物世界”。棕榈叶的天然色彩使作品呈现出独特的黄绿色,大自然赋予的颜色加上形态栩栩如生,它们彷佛活了一般,下一秒就要奔你而来。

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凝聚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激励人民奋发向上,寄托对来年的祝福与希望。博物馆里不一样的元宵节在弘扬家风文化和传统节日文化的同时,努力营造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和谐、家庭幸福的节日氛围。

本次活动由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办,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广播电视台承办,西山区民族宗教事务局、福海街道办事处、长春小学、合虚民族民间文化传习馆、云南涵章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862622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