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排行榜
  1. 首页 >
  2. 美妆资讯 >
  3. 美妆 >
  1. 油橄榄研究进展及其在贵州的发展建议

美妆资讯
油橄榄研究进展及其在贵州的发展建议

油橄榄研究进展及其在贵州的发展建议

[基金项目] 贵州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项目[黔教合协同创新字(2014)01];贵州省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黔科合人才(2016)4003]

油橄榄又名洋橄榄、齐墩果,木犀科木犀榄属常绿乔木,是以高产、优质、高效为特征的世界名贵常绿木本油料兼果用经济树种,也是地中海沿岸的标志性木本植物,富含优质食用植物油—橄榄油,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和化工等行业。主要集中分布于希腊、意大利、突尼斯和西班牙等地中海沿岸国家,并具有4 000多年栽培与食用历史。为改善我国居民食用油水平,20世纪60年代开始引进试种油橄榄于我国的广西、云南、贵州、重庆和四川等地,但产业发展缓慢。目前,甘肃的陇南和四川的广元地区是我国油橄榄种植和加工的最大产业基地,并以甘肃陇南地区的油橄榄种植面积最大,有“中国橄榄之乡”的美誉。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橄榄油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加大,我国橄榄油的生产量远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21世纪60年代,贵州曾引进试种过油橄榄,但由于多方原因,没能形成产业化生产。因此,笔者对国内外油橄榄的生产过程、产品研发及市场销售等情况进行调研和实地考察,并对油橄榄的起源分布、基本特性、主要成分、利用价值和生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分析我国油橄榄产业发展的机遇与存在问题,以期为贵州油橄榄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1 油橄榄的起源与分布

王成章等报道,油橄榄起源于小亚细亚,后经希腊传入地中海沿岸的西班牙、意大利和土耳其等国家,16世纪引入南美洲,19世纪初引入北美洲、大洋洲和亚洲东部,现全球六大洲的亚热带地区有近40个国家种植,但其产区仍以地中海沿岸国家为主。张正武等报道,全球油橄榄的栽培面积稳中有升,从2007年的1 049.6万hm2上升到2011年的1 119.8万hm2,4年增长6.69%。其中,欧盟从2007年的546.2万hm2上升到2011年的571.0万hm2,4年增长4.54%,非洲增加8.88%,中东增加9.14%;美国增长最快,从15.3 万hm2 增加到18.1万hm2,增长18.30%;亚洲和大洋洲的栽培面积和增长量均很小,从3.0 万hm2 增加到3.2万hm2,4年增长6.67%;其他国家的栽培面积及增长量更小。说明,油橄榄在原产地的栽培面积相对稳定,在新发展地区的栽培面积增长较快。

王成章等报道,20世纪初已有法国传教士和留学生把油橄榄引入我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学院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等研究机构也曾经对其进行引种试种。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亲自提出引种油橄榄,为此,阿尔巴尼亚政府为我国提供了5个品种1万余株油橄榄树苗,在我国南方包括贵州在内的8个省(区)种植。1964年3月3日周恩来总理亲自在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海口林场栽种了来自阿尔巴尼亚的油橄榄苗。当时,油橄榄引种受到我国政府和科技人员高度重视,并在四川、甘肃、陕西和湖北等地区开展了种植适应性研究。由于油橄榄的抗冻和抗旱性均较强,但需要低温使其通过春化而分化花芽,因此引种区域首先要满足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6~7℃、最高气温不超过10℃的条件。王成章等以气象因素为指标,分析对比原产地气候生态条件对油橄榄的适生区进行了划分。黎先进研究认为,四川的西昌和安宁河流域一带为油橄榄一级适生区;王志禄等研究显示,甘肃的陇南和白龙江流域一带海拔1 300m以下地区为油橄榄生态适宜区,但由于该地区的干旱和相对湿度较大而对油橄榄发展不利,因此种植时必须采取合理栽培措施。在此基础上,将这一地区的气温、降雨量、相对湿度和年日照时数等与地中海地区的相应条件进行比较,得出年平均相对湿度是影响当地油橄榄生长发育的主要气象因子,油橄榄生长适宜的年平均相对湿度应小于70%,且有6个月要小于60%。由此,划分出甘肃陇南地区的油橄榄生长气候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张运山等研究表明,影响油橄榄生长和结实的主要因子是年降雨量、年平均相对湿度、土壤pH 和代换性钙含量,其适宜指标分别为年降雨量<902.7mm,年平均相对湿度<70%,土壤pH≥7.7和代换性钙含量≥0.577%,认为选择油橄榄适宜栽培条件,首先要考虑石灰土,其次考虑年降雨量。韩华柏等研究显示,我国油橄榄引种的限制因子之一是日照不足。王贵禧等以年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春季平均相对温度、年均降水量和年均日照时数等为主要指标,对我国油橄榄引种区进行区划,但区划结果与实践结论存在一定差距,说明,理论推测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我国种植油橄榄的34个省(市、区)中,以四川广元和甘肃陇南的种植效果最佳。油橄榄属浅根系植物,不耐土壤积水,在夏季降雨量多、土壤粘重、透水性差和易积水的土壤种植油橄榄,则其生长发育不良,且寿命短。广元市采用起垄栽培疏通积水,再配合“水肥一体化”提供水分和营养的培养方式种植油橄榄取得了很好效果。说明,在气候适宜区种植油橄榄,也要有相应配套栽培措施才能获得好成效。

油橄榄在我国已发展到全国34个省(市、区),且19个省(市、区)已达到一定种植规模。截至2015年,全国油橄榄种植面积为7.11万hm2,年产初榨油5 405t,综合产值15.9亿元,涵盖油品、制药中间体、化妆品、保健酒和油丸等8大系列70多个制品,且仍有较大新产品开发空间。国家林业局将油橄榄产业编入《全国优势特色经济林发展布局规划》,各适宜区已作了相应种植面积规划,并于2016年在甘肃陇南召开了我国油橄榄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大会,为油橄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产业发展方兴未艾。

2 油橄榄的生物学特征及生长环境

2.1 生物学特征

CRUZ等研究显示,油橄榄的染色体为二倍体(2n=2x=46),总DNA 1.38Gb,约有56 349个蛋白编码基因,1 500多个栽培种,主要有野生型和栽培型2种类型。油橄榄成年树高约20m,树龄可达数百年,甚至上千年,披针叶,单叶对生,叶长5~8cm、叶宽1~1.5cm,叶长椭圆形,革质,叶柄长2~5mm,叶面深绿色,叶背为淡绿色或银白色;每年春夏抽梢2次,夏梢为第二年主要结果枝,并由一年生枝条的叶腋长出圆锥花序,完全花及雌蕊退化,花白色,花冠4裂,2枚雄蕊,子房2室,每室2胚珠;花期4~5月,果期6~9月,核果椭圆形,果长1.6~2.5cm,果径1~2cm,单果重3~7g,成熟果实蓝黑色,果肉紫黑色,果实含油率达30%以上。油橄榄是生产高档橄榄油、制药中间体和化妆品等的主要原料。

2.2 生长环境

油橄榄的产量与其成花过程密切相关,而油橄榄的花芽形成受温度、光照、水分及土壤养分等多种环境因素影响,也与品种特性和成花基因的表达控制有关。大多果树在夏末秋初形成花芽,而油橄榄的成花需要通过冬季低温春化,大约在初花期2个月前的冬末进行花芽分化。油橄榄春化的临界温度为12.5℃,临界时间20~40d,我国大多数油橄榄种植区的低温持续时间均能满足其通过春化阶段。陈宪初等研究认为,在接近0℃持续低温几十个小时能使油橄榄通过春化,日均温<7℃持续1 000~2 000h可通过春化,但不同特性品种通过春化的温度与持续时间存在一定差异。油橄榄是最耐寒的亚热带果树之一,-10~-8℃的短时低温不会对其树体产生伤害,但温度继续降低则会产生冻害;不同地区油橄榄受冻的临界低温不同,美国一般为-12.5℃,西班牙为-15℃,在意大利其叶和芽为-13.3℃、枝条为-15℃,在我国中亚热带-7.6℃就会发生严重冻害。据四川省广元市林科院油橄榄专家介绍,在四川省青川县木鱼镇曾出现-10℃最低温仍未出现油橄榄树冻死现象,可能与低温持续时间较短有关。因此,我国许多油橄榄种植区发生冻害不是冬季低温,而是春季出现的低温和晚霜造成,这是我国引种油橄榄应注意的灾害性气候。温度还会影响油橄榄的含油率和油成分组成。GARCA等研究发现,阿根廷热区在油橄榄油脂积累阶段,高温对油脂含量和质量有负面影响。在我国气温超过37.8℃对油橄榄可产生热害,在确定引种区域时要加以考虑。油橄榄适宜引种区的年均温为15~20℃、绝对最低温在-10℃以上。此外,油橄榄的抗旱力较强,年降水量为500~750mm即可满足其生长发育需要。油橄榄还是喜光作物,年日照时数需1 200h以上,并以1 500h以上最适。油橄榄适宜种植于质地疏松、富含钙质的中性或微碱性土壤,在粘性土中种植则会因土壤积水造成烂根。

3 油橄榄的主要成分与利用价值

王成章等研究显示,从油橄榄的茎、叶和果中已分离到100多种化合物。其中,木脂素21种,黄酮类20种,香豆素类7种,裂环烯醚萜类25种,还有部分糖类、有机酸和其他化合物。且木脂素、黄酮类及裂环烯醚萜类是油橄榄植物的代表性成分,油橄榄鲜果的含油率达30%以上。橄榄油是公认的保健效果最好的食用油,被称为“液体黄金”和“植物油皇后”,除食用外,橄榄油最早作为制作各类软膏的原料油脂,可直接涂抹于烧烫伤创面以加速伤口愈合,还是理想的防晒油。现在医药、日用、化学、食品和纺织等行业中均具有广泛用途。郭长江研究认为,长期食用橄榄油可预防心血管疾病和降低胆固醇,有助强健心肌和肝胆细胞,还具有滋润肌肤、延缓衰老和美容等功效。这些功能与橄榄油中的特殊化学成分有关。橄榄油主要由98.5%的皂化部分和1.5%不皂化部分组成。皂化部分有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三酯,主要是甘油三酯。脂肪酸主要包括不饱和油酸(55%~83%)、亚油酸(3.5%~21%)、棕榈油酸(0.3%~3.5%)、亚麻酸(1.5%)、饱和脂肪酸棕榈酸(7.5% ~20%)和硬脂酸(0.5%~5.0%),因此,橄榄油的最显著特点是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不皂化部分有β-谷甾醇、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多酚类和角鲨烯等生物活性物,尤其是角鲨烯能抑制癌症。但品种、生长环境、果实成熟度及加工工艺对橄榄油组成成分含量存在一定影响。张东等研究表明,我国甘肃陇南引种8个品种(鄂植8、莱星、佛奥、城固32、阿贝奎纳、皮削利、奇迹和皮瓜尔)初榨橄榄油的成分主要由总酚、邻二酚和多酚类组成。其中,总酚含量为57.20~260.03 mg/kg,邻二酚含量为104.06 ~118.02mg/kg,多酚类物质主要有酚酸(阿魏酸、香草酸、肉桂酸和对香豆酸)、酚醇(酪醇、羟基酪醇和松脂醇)、酚醛(香兰素)、裂环烯醚萜[橄榄苦苷、女贞配糖体、橄榄苦苷配糖体和黄酮(芹菜素、木犀草素、甲基木犀草素)]。ZCAN等研究表明,橄榄苦苷是初榨橄榄油中的主要多酚类化合物,在油橄榄叶中含量较高,具有抗氧化、抗高血压、降血糖、降胆固醇和保护心脏等作用;AHMED等研究显示,油橄榄叶提取物具有抗菌作用,且可作为海产品的天然防腐剂。向春蓉等分析引进油橄榄品种初榨油中总多酚和各单体酚含量发现,不同油橄榄品种的总多酚含量差异不显著,且单体酚含量很少,主要抗氧化成分是羟基酪醇、对羟基苯甲酸和槲皮素。王成章等研究表明,油橄榄叶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优于橄榄果,尤其是裂环烯醚萜类(主要成分橄榄苦苷),每100g橄榄叶含抗氧化成分6~9g,橄榄果1~4g,而橄榄油仅2~50mg。因此,油橄榄叶的综合开发应用大有作为。

4 油橄榄的生产加工及贸易

根据气候条件和种植实践,在我国发展油橄榄生产的适宜区范围较大,但需要相应配套生产技术才能充分发挥油橄榄高产高值效果。配套生产技术主要包括:选地建园及栽培管理技术、苗木繁育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品种选用与良种选育技术及产品加工技术等。

4.1 选地建园和栽培管理

4.1.1 选地建园油橄榄栽培的首要条件是建园,肖尊孝等研究指出,油橄榄建园时应选择冬季温度变幅较小、日温差<10℃、阳光充足、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及有适当坡度石灰岩发育而成的碱性钙质土壤作为立地为宜。根据生态条件、立地条件和品种生物学特性选择适宜种植品种,并注意选择与主栽品种花期一致、花粉量大、萌发率较高、且与主栽品种有良好亲和力的授粉品种进行配置栽培。建议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按8∶1比例进行混配种植,密度以株行距为5m×5m或5m×6m为宜,密植栽培时的株行距为3m×5m 或4m×5m。笔者实地调研,在甘肃陇南市武都区大湾沟油橄榄基地的油橄榄种植株行距为5m×6m,广元市青川县起垄栽培建设的油橄榄园株行距为3m×4m。龙秀琴等研究认为,在新建油橄榄园时,宜采用2m×2m的株行距,后期可通过间伐调整株行距为4m×4m,且与黄豆、地瓜等作物间作有利于油橄榄高产和冠幅形成。意大利传统林-粮间作的油橄榄园栽培株行距为12m×12m ,20世纪80年代应用矮化密植技术,其单种按4m×5m或5m×5m株行距进行定植。

4.1.2 栽培管理油橄榄最主要的栽培管理措施是整形修剪。油橄榄可整株修剪成圆锥形树冠,也可利用树的双主枝或三主枝修剪并培育成双圆锥形或三圆锥形。龙秀琴等研究认为,在油橄榄苗高为30cm时进行摘心断顶,并随时抹除基部萌芽使植株矮化,树冠形成快,结果早,既便于管理又便于采收,但不宜过度修剪幼树,否则会使开花结果延迟。幼苗修剪的目的是扶主抑侧、去下留上;幼树修剪的目的是定干整形;结果树修剪的目的是使树冠内通风透光好。

4.2 苗木繁育

油橄榄树的实生苗一般种植5~6年结果,嫁接苗3~4年结果。因此,油橄榄建园时建议采用嫁接苗栽培。油橄榄一年四季均可进行嫁接,但以初春雨季较好。此外,为增强油橄榄在我国引种区的适应性,我国与油橄榄同属的木犀榄属植物有14个种和1个变种可作油橄榄嫁接砧木。用油橄榄与尖叶木犀榄、腺叶木犀榄等5种同属植物及与女贞等4种同科异属植物砧木嫁接的结果显示,只有尖叶木犀榄作为砧木嫁接油橄榄获得成功,嫁接苗可正常生长发育并开花结果,且在云南和四川已用于生产。乔旭等研究发现,油橄榄扦插繁育用插穗的母树树龄越小成活率越高,一般1年生母树插穗的扦插成活率最高为95%,7 年生母树插穗的扦插成活率最高为66%,而20年生母树插穗的扦插成活率最高仅为43%。说明,树龄越高,插穗的扦插成活率越低。此外,适当使用植物激素类调节物质也可提高插穗的扦插成活率。朱益川等研究认为,在秋季(10月)和春季(3月)进行油橄榄扦插育苗较好,且从1年生母树上取粗壮健康插穗以2 000mg/L吲哚丁酸处理2~5s、在较强光照和空气相对湿度为90%以上条件进行扦插的成活率达95.05%。

4.3 土肥水管理

幼林除草和肥水管理是油橄榄种植过程中的主要管理内容。除草一般在5月、7月和果实采收前。每年可施肥2~3次,每株施石灰0.5~2kg;春季以追施氮肥为主,夏季追施氮、磷、钾复合肥。在油橄榄的萌芽抽梢期、果实膨大期、果实硬核期和花芽分化期均是其需水量最多的时期,应避免干旱;而在雨季则需做好排水工作,并通过调节土壤pH 改善土壤物理性质,补施钙、磷、硼肥使环境条件达到油橄榄生长发育所需合适条件。目前,新建的油橄榄园大多采用水肥一体化管理,以保证其生长所需水肥供应;采取措施有效控制除草剂、化肥和农药等的施用,保证油橄榄安全生产。

4.4 病虫害防治

油橄榄的常见病害主要有孔雀斑病、疮痂病、青枯病、肿瘤病、根腐病和根结线虫病等,且孔雀斑病是油橄榄种植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病害,在我国种植区普遍发生。王兰英等报道,在赣南地区油橄榄的主要虫害有天牛、金龟子、天蛾和介壳虫等。其中天牛以幼虫蛀食树干和树枝为主,被害处膨胀、流出树液、木屑和虫粪,导致被害植株生长衰弱、枯死或折断。据四川广元市林科院专家介绍,广元地区油橄榄的主要虫害是天牛和象甲,危害较轻时以生石灰涂抹树干进行防治,严重时添加22%氟啶虫胺晴和24%螺虫乙酯混合液涂抹树干可起到较好防除效果。按绿色和双减(减少农药、减少化肥)防控要求,油橄榄病虫害防治技术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探索新的绿色防控技术。

4.5 品种选用与良种选育

全世界约有1 275个栽培油橄榄品种,我国先后引入了158个,主要为油用和果用两大类。油橄榄以丰产性、稳产性、含油率(油用需含油量高,果用需含油量低)、抗病性及其他特征(座果率和成熟期一致性等)为良种评价指标。意大利、希腊、法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均根据其种植区域特点开展良种选育研究。我国引种油橄榄进行栽培后,也先后选育出了适宜引种区栽培的优良品种。实践证明,在相同林地上间种不同油橄榄品种比单植高产稳产品种好,因此,在相同栽培区域需择多个适宜当地生态环境条件种植的高产优质品种进行种植。此外,选育适合密植、抗生物胁迫、高产优质、易于繁殖及利于全程机械化管理等的油橄榄新品种已引起育种者高度重视,但仅利用传统方法难以达到这些要求,需将传统育种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结合起来进行油橄榄品种遗传改良和品种选育才能达到选育效果,同时还可应用生物技术进行油橄榄的分类、品种鉴定及追溯。

4.6 果实加工

成熟油橄榄鲜果可直接压榨橄榄油,因其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而成为名贵天然植物油而倍受人们青睐和重视。橄榄油含有的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较接近国际营养学家提出的1∶6∶1理想标准,具有很好的天然保健功效,既可食用、药用,也可作为化妆品原料等多种用途。每100kg油橄榄鲜果可压榨16~25kg橄榄油、35~40kg油渣、4~5kg油脚和35~45kg植物水。压榨橄榄油后的果渣、油脚和植物水等3个主要副产物可开发膳食添加剂、保健品、功能食品和化妆品等。果渣可发酵制作橄榄酒,果饼因富含蛋白(6.04%)和粗脂肪(12.6%)可被用作饲料[41],橄榄油精深加工还可提取角鲨烯等重要功能成分,含有丰富抗氧化成分的油橄榄叶片及枝条也可进一步进行开发利用。

4.7 贸易

4.7.1 国外张正武等调研分析显示,近几年全球橄榄油的产量稳中有升,2015年世界橄榄油产量超过325.2万t,比2014年增加3%,并以欧盟的西班牙、意大利、希腊和葡萄牙等国家的增长量较多,分别为140万t、47万t、31万t和10万t(整个欧盟的总产量为228.7万t)。橄榄油生产国贸易额逐年增加,西班牙既是世界橄榄油第一大生产国,也是第一大出口国,主要大量出口到美国、中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墨西哥等国家。2016年全球橄榄油消费量为301.2万t,比2015年上升6%。从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资料看,橄榄油出口总量以欧盟最高,2016年出口62万t,占全球橄榄油出口总量的72%。近6年,全球橄榄油进口量总体上较平稳。其中,以2014年的进口最高,达91万t;2016年最低,为76万t。世界橄榄油进口以美国和欧盟较多,2016年,美国进口32 万t,占全球进口总量的41.84%;欧盟进口10 万t,占全球进口总量的13.16%;其余依次为巴西(6.65万t)、日本(6.0万t)、加拿大(3.85万t)、中国(3.1万t)、澳大利亚(2.4万t)和俄罗斯(2.1万t)。日本、韩国和俄罗斯等新兴橄榄油消费国,近年来进口量大幅增加。

目前,果用橄榄的产量也较高,2015年全球果用橄榄总产量达到266.05万t。其中,进口66.75万t、出口63.80万t。根据2017年5月国际油橄榄理事会发布的资料看,全球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的橄榄油及其果渣与上年度同期相比,几个主要进口国家的进口量均有所增加。其中,澳大利亚增长39%,巴西增长37%,中国增长19%,日本和俄罗斯均增长2%,而美国减低7%。欧盟在前5 个月(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与上年度同期相比,橄榄油贸易量上升9%,进口量下降7%。在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与上年度同期相比,巴西进口果用橄榄增加23%、澳大利亚增加1%,而美国下降3%。欧盟在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与上年度同期相比,果用橄榄贸易量下降3%,进口量上升4%。说明,果用油橄榄产品的市场变化较大。

4.7.2 国内我国在甘肃、四川、云南、重庆、陕西、湖北、湖南、浙江、江苏、广东和贵州等19个省(市)的62个县(市)均有油橄榄栽培,种植面积7.11万hm2(2015年),生产橄榄油5 405t。并以甘肃省的种植面积最大,达3.6万hm2,占全国栽培总面积的50.6%;鲜果产量2.59万t,占全国总产量的69%;初榨橄榄油3 885t,占全国总产量的71.8%。全国种植面积较大的省(市)还有四川(2.33万hm2)、云南(0.73万hm2)、重庆(0.53万hm2),而栽培面积较小的省(市)有广东、河南、陕西、湖北和福建等,均在150hm2以下。张正武等报道,目前,我国专门从事橄榄油加工的企业有50多家,年加工鲜果3.6万t。我国自1997年开始进口橄榄油,当年进口107t,后有所增加,到2008年达1.046 3万t;随后每年增加约1万t,2012年达到4.6万t,也是我国进口橄榄油的顶峰。2013年进口量下降约4.2万t;2014年和2015年的进口量均为3.6万t以下。近年来,我国橄榄油的进口量相对稳定,我国2016 年1—11 月进口量为4.049 6万t。

5 我国发展油橄榄产业面临的机遇及存在问题

我国人口众多,并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居民可支配收入大幅度提高,对高端食用橄榄油及橄榄油制品(化妆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国际上油橄榄主要生产国的面积和产量基本稳定。我国现在每年进口橄榄油4万t左右,与现在年生产0.5万t橄榄油的量相比,有较大产业发展空间,即是我国油橄榄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从目前的橄榄油市场分析看,我国油橄榄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是栽培面积少,单产低。2015年,世界油橄榄种植面积1 125万hm2,橄榄油产量325.5万t,单产0.45t/hm2。我国当前的油橄榄种植面积仅7.11万hm2,自产橄榄油0.540 5万t,产油量0.076t/hm2;与全球油橄榄种植面积和产量相比,我国油橄榄产量很小,仅有当年进口量(3.6万t)的12.8%,市场份额占有率很低[4],远不能满足我国消费者需要。二是自产橄榄油价格高,缺乏市场竞争力。甘肃省陇南市武都的祥宇油橄榄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特级初榨橄榄油500mL售价156元;田园公司生产初榨橄榄油500mL的售价分别为148元和98元,前者原料为相同品种果实压榨油,后者为混合果实压榨油,即不同公司不同栽培品种生产的橄榄油存在一定价格差异。笔者在四川省广元金弘农林有限公司考察时,了解到该公司生产科拉蒂特级初榨橄榄油500mL的市场售价高达228元,而进口的西班牙原装蓓琳娜1 000mL×2礼盒PD,受保护的原产地名称)特级初榨橄榄油135元,意大利原装进口1 000mL瓶装奥尼特级初榨橄榄油食用油仅98元。张正武等分析认为,国内实行油橄榄鲜果收购保护价为8~10 元/kg,压榨1kg橄榄油需鲜果7.46kg,则橄榄油成本为130元/kg左右,远高于进口橄榄油价格,凸显了国产橄榄油竞争的劣势。三是油橄榄综合利用亟待开发。橄榄油是原产国最受欢迎的食用油品之一,具有深厚的橄榄文化。目前,我国比较重视橄榄油的开发利用,但对餐用橄榄的开发和油橄榄的综合利用研究仍不够深入。在甘肃陇南市的甘肃祥宇油橄榄开发有限公司考察时获悉,油橄榄除了加工橄榄油产品外,该公司还以油橄榄为原料加工生产橄榄菜、护手霜、洁面皂、洗面奶、化妆水、面膜、洗发露、护肤精油、保湿乳、按摩油、膏药、胶囊和茶叶等多种产品,但影响都较小,因此综合开发利用油橄榄的研究还需深入,并培育相应市场。

6 贵州发展油橄榄的条件及建议

6.1 品种基础及分布范围

贵州有一种果实为球形并被称为野生橄榄的植物,与笔者介绍的油橄榄不属同一类植物,在贵州生长的这种野生果树又名余甘子,属大戟科叶下珠属落叶乔木或灌木植物,热带亚热带果树,性喜光,忌寒霜,原产印度、中国、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等国家。广泛分布于贵州海拔<1 000 m、年均温>18℃、年降水量>900mm和无霜期>358d的干热河谷地区,在贵州省兴义市的兴义、安龙、贞丰、晴隆、册享、望谟等县(市),黔南州的罗甸、荔波等县,安顺市的关岭、镇宁等县,遵义市的习水、赤水等县(市)均发现有野生余甘子,估计全省有666.67hm2。但因其含油量低,而主要用于食用和药用。

6.2 引种历史及发展条件

贵州省是我国最早引进种植油橄榄的省份之一。1964年从阿尔巴尼亚引进油橄榄在我国试种的省份就有贵州。韩华柏等以年平均温、极端低温、春季平均相对温度、年平均降雨量和年平均日照时数为指标,对全国油橄榄进行引种区划研究的结果显示,贵州遵义属于油橄榄较适宜种植区。李绍文等调查结果显示,20世纪80年代贵州省已繁殖油橄榄苗木百万余株,定植造林保存约30万株,约1 513.33hm2,分布于全省的72个县(市),在独山县和仁怀市的鲜果产量分别为4 757kg/hm2 和3 270kg/hm2,表明贵州引种油橄榄比较成功。贵州先后引进70多个油橄榄品种进行试验种植,佛奥是贵州引种成功的主栽油橄榄品种,约占种植面积的80%,其他卡琳、米扎、柳叶、克里和米星等油橄榄品种表现也较好。20世纪90年代,贵州油橄榄产业与全国一样走入低谷,且相关研究较少。近年来,贵州又有部分县(市)引进了50多个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种植面积约333.33hm2,且以鄂植8号、皮瓜尔等在石漠化山地种植的长势较好。笔者对贵州油橄榄种植历史和已建油橄榄园的考察认为,贵州引种油橄榄已具备相应气候、品种、栽培及加工等条件,但要获取高产及良好经济效益,还需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李绍文等调查结果显示,贵州气候、土壤pH及土壤营养成分等条件均适合种植油橄榄。贵州位于北纬24°37′~29°13′,海拔147.8~2 900.6m,平均海拔1 170m左右,境内除西北部为暖温带外,基本属潮湿亚热带气候,大部分地区年均温14~16℃以上,≥10℃以上的年平均有效积温≥4 600℃,超过油橄榄生长需求的>3 500℃要求,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3~8 ℃,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18~26℃,极端最低气温为-9~-7℃。说明,贵州的气候等条件处于油橄榄适宜种植范围。但由于山高谷深,海拔落差及地形起伏较大,导致区域性环境立体气候非常明显。西班牙的油橄榄产区大多在海拔500m以下,而意大利南部海拔1 000m以上的地区也有油橄榄生长。说明,油橄榄在低纬度高海拔的贵州地区能顺利通过春化作用而又不会遭受冻害。贵州境内的年降雨量为1 100~1 300mm,多于油橄榄生长需求,但80%的降雨集中于5—10月,与原产地夏干冬湿的气候条件相反,但这种夏季多雨特征更有利于油橄榄结果枝梢的生长和果实发育,对引种油橄榄有利。此外,贵州的石灰土和紫色土分布广,能满足油橄榄生长发育需要,但多数地区的土质偏粘,空气湿度大、寡日照、多雾天、年日照偏少(年均日照1 000~1 400h,少于1 300h不适宜油橄榄生长,最适宜在1 500h以上)等气候条件对我省种植油橄榄不利。李绍文等分析认为,地处北亚热温带和湿润气候带的贵州黔中高原丘陵区及黔北山原中山峡谷区的夏季(3—8月)平均气温低于21℃,降雨量少于900mm,石灰土和紫色土分布较多,低温能满足花芽分化需要,冻害较少,是引种油橄榄栽培的适宜区域,其他地区需进行引种试验或控制发展。由于贵州的地形地貌特征、立体气候和小流域气候等特点,致使不能大面积连片种植油橄榄,但各地区均可能有具备油橄榄生长发育的适宜气候区域。近几十年来,气候、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研究能力和生产水平已有了长足进步,有关适宜油橄榄种植区域的划分可以更加精准。除了适宜区,还可在次适宜区选用抗逆性强和适应各地生态环境种植的品种,配合现代栽培技术扩大种植范围。

6.3 研究基础与发展建议

贵州省具有发展油橄榄的气候、土壤和品种等基础条件。自20世纪60年代引进油橄榄试验成功以来,虽然经过了50多年的发展,但还未充分发挥油橄榄的高值高效作用,可能原因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关。油橄榄主要用于生产高档食用和其他原料用橄榄油,属高端产品,普通百姓的需求量较小,科技水平未达到提高产量和降低生产成本的要求,使油橄榄产业发展受到市场限制而停滞不前。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对油橄榄产品的需求量迅速增加。我国每年自产的优良橄榄油远不能满足当前居民生活的需要。因此,充分利用贵州山地资源,选择高值高效高产优质的油橄榄品种进行种植,以引导和促进贵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农业生产领域,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满足居民对油橄榄产品的需求,增加油橄榄种植户收入,带动精深产品加工、包装和物流等全产业链发展,提高居民就业渠道和机会,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是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助力脱贫攻坚可持续发展的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

根据现有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对发展贵州油橄榄产业提出如下建议:

1)相关部门设立油橄榄调研专项。对贵州引种油橄榄的历史与现状进行调研,全面了解贵州种植油橄榄的条件和存在问题,并分析其发展油橄榄产业的价值和意义。

2)合理规划油橄榄种植区域。按照全国优势特色经济林发展布局规划,未来几年我国将建成油橄榄基地33万hm2,四川已规划11.7万hm2,云南和甘肃各规划了6.6万hm2,陕西规划了11万hm2。贵州省要抢抓机遇,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生产水平,结合过去数十年及近几年部分州县引进油橄榄试种结果及实践经验,对全省油橄榄种植适宜

区进行精准划分。

3)建立油橄榄研究团队和相关研究平台。加强与油橄榄原产地国家及我国油橄榄引种研究较好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引进试验新品种,建立油橄榄品种资源圃,并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展油橄榄种质创新,选择和培育适合贵州生态条件种植的品种进行推广应用。

4)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在原有引种成功的林场及适宜地区,建立油橄榄丰产栽培试验示范园区,开展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和应用技术推广,促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833514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