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排行榜
  1. 首页 >
  2. 美妆资讯 >
  3. 美妆 >
  1. 羽绒服清洗小妙招,这样洗干净又蓬松,再也不用去洗衣店啦

美妆资讯
羽绒服清洗小妙招,这样洗干净又蓬松,再也不用去洗衣店啦

天气越来越冷,听说好多地方都已经迎来了2019的第一场雪,还有好多小伙伴都去故宫打卡雪景!可是,小懒这里连片雪花都没看见呢……

可怜的小懒只能在这里提醒广大小伙伴们,“天儿冷了,羽绒服该穿起来了!”

小伙伴们总是抱怨秋冬穿的厚重羽绒服,穿脏了清洁费时又费力,机洗有风险,还容易毁掉衣物;每次送到干洗店去洗,又贵又麻烦……

今天,小懒就来教你一招,妥妥的解决这个大麻烦!

羽绒服清洁剂

沐浴露+白醋+花露水+清水

自制一个万能清洁剂,羽绒服棉衣都能用!都是一些家家都有的东西~找一个容器,挤一点沐浴露,再倒一点白醋和花露水。

再加清水稀释,搅拌均匀。

然后找一个喷壶,装进去方便使用。

羽绒服、棉衣这种,袖口最容易不小心蹭黑,不用特地洗,把清洁剂喷一喷到袖口,再用百洁布去擦。

花露水中含有酒精,方便挥发,擦一擦,干了之后袖口立马就变得干净啦,小伙伴们不妨试一试~而且加了白醋之后,醋中的酸性物质会让羽绒服的羽毛保持蓬松,不会减弱羽绒服的保暖性。

羽绒服千万别机洗

现在很多人图省事儿,洗什么衣服都一股脑儿塞进洗衣机。但羽绒服可千万被机洗,因为洗衣机洗完在甩干羽绒服的时候,容易导致洗衣机爆炸!特别是家里的洗衣机还是老式的波轮洗衣机的朋友,一定要注意!

洗衣机爆炸,主要因为羽绒服外层的防水涂层透气性较差,吸水的羽绒服不断膨胀,内部会产生空气,但又不容易排出,导致洗衣机内羽绒服外部气压高、内部气压低,就有可能引起爆炸。

羽绒服速干妙招

压缩袋+吹风机

羽绒服想要蓬松舒适,不要在阳光下暴晒,会让羽绒服里面的羽毛变脆。不赶时间的话,可以放在通风的地方阴干。不过如果你急着穿,小懒也能教你一个小妙招!

首先准备一个能够装进衣服的真空压缩袋、两个密封夹,以及一个洗干净并尽量挤压出水分的羽绒服。

把羽绒服装进压缩袋,压缩袋不要全部密封,而是在两侧分别留出一个几厘米的口子,用密封夹夹紧,让两端形成两个通风口。

拿出吹风机,调到中档,对着其中一侧通风口吹风,让风从另一个通风口出来,从而在压缩袋内形成一个强烈的空气循环。

每5分钟翻一次面,吹个15分钟左右,就能干的差不多啦!

注意:一定要开冷风或者中低档,防止压缩袋内过热,影响羽绒服寿命。

大概20分钟后,羽绒服基本上就脱掉水分并开始干燥了~最后用手把羽绒服拍蓬松一些,就开开心心地穿出门吧!

衣服去污妙招

其实羽绒服并不需要经常清洗,洗多了还容易变得不保暖,一年清洗1-2次就已经足够了,棉衣、大衣也是同样的道理,不需要经常去洗~

那么,秋冬羽绒服、棉服、大衣上偶尔有些小污渍应该怎么办呢?小编为你整理了一些去污小妙招,不管什么污渍都能轻松应对!

火锅油渍

牙膏+洗洁精

说到冬天,当然少不了火锅吧!不过吃火锅的时候,很容易不小心溅到油渍,其实只要将牙膏用一点清水润湿,然后涂抹在油渍上,轻轻刷洗搓揉,就能让油渍全部消失啦,还有个小方法就是用洗洁精,也很对付油渍的一把能手哦~

衣服上的“烟火气”

柠檬水

吃完火锅、或者聚餐后,衣服上的“火锅味儿”、“烟火气”都令人非常想扔进洗衣机,小懒教你一招,柠檬水有去味的作用。

在喷雾瓶中装适量清水,并挤进几滴柠檬汁,摇晃均匀,适当喷洒在衣物的袖口、衣领等位置,然后将衣物挂在通风口处,让它自然风干就可以啦~

饮料污渍

热盐水

对付洒在大衣、棉衣、羽绒服上的饮料污渍,要立即用70度以上的热水浸湿毛巾,再用毛巾去擦拭要清洗的部位。

如果粘稠变干了痕迹难以擦掉,可以试着用热盐水浸泡一会儿有污渍的地方,再进行清洗。

酱油渍

小苏打

衣服上沾上深色的酱油,可以把苏打粉覆盖住浸湿的污渍10分钟,然后再用刷子轻轻擦洗就能去除酱油渍了~

笔水墨迹

酒 精

家里有上学的孩子,袖口难免会带上笔水墨迹,只要把有墨迹的地方用酒精擦一下,然后再用湿毛巾擦干净就可以啦。

化妆品、口红印记

卸妆棉

爱化妆的小仙女们,衣服上要是沾了口红印记或者粉底液,不用特地去洗,可以用卸妆棉擦拭有印记的地方,就能很快变干净了。

羽绒服、厚衣服的清洗也是可以这么简单哒~爱美的小仙女们,保暖是很重要的哦!羽绒服快穿起来啦!!

这些小技巧朋友们都学会了吗?

今天就先教大家这些,预知更多生活实用小技巧,请持续关注琪小懒的后续文章。小懒这里还有满满的干货哦!

琪小懒的信念就是“用最懒、最省钱的小技巧,达到最想要的效果!”

(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833416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