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排行榜
  1. 首页 >
  2. 美妆资讯 >
  3. 美妆 >
  1. 列国人物底片之李斯

美妆资讯
列国人物底片之李斯

“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我还能和你牵着家里的黄狗,去老家上蔡东门外一起追逐野兔,还可能吗?。这在两千多年前,就是一个普通家庭常常能发生的一幕,就如当今一家三口逛超市一样简单。有人渴望成功,有人却想回归平淡自然!这句话也是两千多年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法家,千古一相李斯发出人生最后的叹息。人生不复,跃过高山还是平原,经历巅峰后却难求最初的地平线。

从师学艺

战国末期,李斯(字通古)出生于楚国上蔡县(今河南驻马店上蔡县)卢冈乡李斯楼村。李斯成年后,凭着自己的能力进入当地政府部门,成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公务员,跟中国当今大多数年轻人一样,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工作很是稳定,生活也是一尘不变,本以为就这样终老一生。可历史总是会在生活的不经意中,启迪那些有志青年,让他们去创造自己的历史,书写绚丽的篇章。

有一天,李斯在单位上厕所,厕所的老鼠见人靠近后,便吓得四处乱窜。当他进入粮仓一看,粮仓的老鼠个个又肥又大,毫不惊慌的躺在走廊上,优哉游哉!作为一个爱思考的青年人,李斯发出了人生的第一次感慨:人生就如老鼠,环境决定了人生,地位决定了高度。不能蹉跎人生,得赶紧努力奋斗,实现自己的抱负,要做就做粮仓的老鼠!

苹果砸在牛顿头上,让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李斯碰见老鼠,却给中国历史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于是,李斯辞去稳定的工作,远去齐国求学,拜当时的儒家大师荀子为师。荀子虽然是儒家大师,但其思想具有更多的现实主义倾向,认为在重视礼义道德教育的同时,更强调了法制制度的约束作用。所以,荀子的两位高徒最后都变成了法家的代表人物。

按照现在通俗的说法,李斯属于工作后考上研究生,所以学习时目标清晰,更有针对性。老师荀子的主攻方向是如何治理国家,也就是帝王之术。一个愿意传授自己的治国思想,一个有强烈愿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很快,李斯就掌握了治理天下的学问,并对天下大势进行详细分析,最后决定一路向西,投奔秦国。

临行前,李斯与老师荀子告别,说道:“听说一个人如果碰到好的机会,千万不能错失。如今诸侯各国都在争取发展的时机,很多辩士都掌握实权。现在秦王想吞并其余各国,称霸天下,这正好是我们这种没有背景的政治活动将施展抱负的好时机。地位卑贱,而不想去谋求功名富贵,就如同禽兽一般,只等看到现成的肉才想去吃,对于人来说就如行尸走肉而已。所以最大的耻辱莫过于卑贱,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贫穷。长期处于卑贱的地位和贫困的环境之中,却还要非难社会、厌恶功名利禄,标榜自己与世无争,这不是我的本愿。所以我要去秦国游说秦王,实现自己的抱负。”从这段话表达了李斯对权力的渴望,也充分表达了他的“老鼠哲学”。从正面来说,他是一个有志青年,从负面来讲,也决定了日后不择手段的心态。

入秦出仕

李斯(约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来到秦国,正赶上秦庄襄王去世(公元前247年)。此时,他已经近40岁,虽然‘创业’时间偏晚,但起点比以前高多了,如今也是心怀绝技,情商也颇高。秦国此时政权处于新旧交替,李斯自然也很难直接见到秦王,故此,李斯先投入当时初为秦相的吕不韦门下。

吕不韦原是商人,人虽然极其聪明且有远大抱负,但对治理国家却并没有太多经验。故此,吕不韦不惜重金招揽各地人才。秦王嬴政年幼,才十三岁,尚未亲政,秦国政权基本掌握在赵太后及吕不韦手中。吕不韦手下门客极盛时期多达三千多名,汇聚了各种流派的文人,经常举办各种辩论赛。但门客中缺乏大师级人物,学贯两家集于一身的名家更是少,所以李斯很快便受到吕不韦的器重。吕不韦是真心器重李斯,任命其为郎官。郎官分很多种,有评议国事的议郎、有陪侍皇帝车驾的中郎、侍郎等,而且这官职没有编制限制,比较好操作。郎官一般对家庭出身、政治背景有较严格的要求,比如基本出自公卿等官僚子弟,经常在领导面前出现,出任郎官自然容易获得领导的肯定,受到重用。可见吕不韦对李斯是相当的重视,名义上是保卫、陪伴秦王嬴政,实际上也是吕不韦安插在秦王身边的眼线。此时的李斯还扮演着‘间谍’的作用,需要经常向吕相汇报秦王的一举一动。

李斯丝毫不会浪费机会,一心一意侍候秦王,不失时机的将自己的政治理想、抱负在年幼的秦王面前表现。期间,李斯还给秦王献上自己的大作《论统一书》,劝秦王抓住历史的良机,灭诸侯六国,成就一统大业。秦王嬴政接受李斯的建议,先任命他为长史,后又拜为客卿,由李斯制定吞并六国,统一天下的策略。中年的李斯也向自己人生巅峰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书成名

公元前238年,22岁的秦始皇在故都雍城举行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一系列的铁腕手段,先是除掉嫪毐集团、太后势力。

一年后,又免去了吕不韦的相位。此时,秦国破获了一桩重大的间谍案。秦国大型水利项目‘郑国渠’的修建,竟然是韩恒王派郑国为间谍入秦的间谍案件。郑国渠的修建,表面是为秦国考虑,在泾水与洛水之间修筑大型灌溉水渠,发展秦国农业,实际是想来拖累秦国经济,耗竭秦国国力。被压抑许久的秦国宗室贵族借机要求秦王下令驱逐六国客卿。秦国掀起一股排外热,凡是中原诸侯国的人,都被怀疑别有用心,李斯也在被逐之列。

李斯来秦国也有十年之久,好不容易接近统治阶层,很是不甘心,在驱离途中,奋笔疾书,写下了《谏逐客书》,想劝秦王嬴政收回王命。

八百多字的《谏逐客书》从秦穆公遍寻贤士,秦孝公力举商鞅,惠王重用张仪,到昭襄王得助于范睢,例证秦国强大都离不开外卿、门客的相助。得出秦国若无外卿的辅助则未必强大,又列举各种女乐珠宝虽非秦国所产,却被广泛喜爱的事实进行对比。劝说秦王不应该重物而轻人,而是应该放眼于‘大统一’的伟大目标。从秦王统一天下的高度,正反阐述,利害并举,反复例证,说明客卿能强国的重要性。谏书逻辑严密,推理精确,论据又充分有力,深深的打动了秦王嬴政。当然此书文笔也是相当的华美,大量的排比句,读起来还很押韵,音节流畅,气势蓬勃,有战国时期纵横说辞的气势,又有汉代辞赋的华丽,轻轻松松便成为后世奏疏的楷模。

秦王嬴政被打动了,立即取消逐客令,恢复李斯的官职,不久又将其提拔为廷尉,位列九卿,仅次于丞相,掌管刑狱(相当于如今的最高法院院长)。李斯又一次凭借自己的能力改变了命运,向人生巅峰又迈出了一步,当然他也开始走向历史舞台的中心。

历史伟绩

李斯不光在秦国统一六国的征途上起到重要作用,更在统治大一统的帝国上取得极大的成功。李斯得到秦王嬴政的重用后,与魏国人尉缭一起制定了秦国‘玉米加棒子’的国策。‘玉米’是指对各国掌权豪贵的行贿,通过行贿破坏六国之间的合纵联合抗秦。‘棒子’是指暗杀,专门暗杀那些对不听秦国话的、对秦国有害的、他国良臣,正如李斯所说:‘阴遣谋士赉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李斯算是上历史有记载的最早国家恐怖主义活动的先驱之一。秦王嬴政在李斯的辅佐,从公元前230年灭韩,到公元前221年灭齐,一直都是采用武力加反间加暗杀的方式,让秦国在短短十年便统一了中国,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帝国时代。李斯不但是统一六国的战略决策制定者,又是具体执行者。

秦国在统一的过程中离不开李斯,统一后更少不了李斯。事实上,秦国的绝大多数重大政治决策都是出自李斯之手,毫不夸张的说,李斯可谓是帝国制度的奠基人。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也是第一个封建制帝国。秦朝之前基本采取的是分封制,分封制无法让皇权集中,容易造成诸侯割据混乱的局面。要改变一项基本制度,看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当年,秦国国都咸阳朝堂上争论十分激烈,以丞相王绾和甘龙、杜挚为首的‘法先王’者强烈反对李斯等‘法后王’者的主张。这是两种社会制度的殊死决战,斗争的焦点是采用分封制还是郡县制。在秦帝国统一不久,丞相王绾等提出:‘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勿以填之。’请秦始皇‘立诸子为王,惟上幸许。’两边都是为帝国考虑,受益者都是自己,何况是改变基本国策,秦始皇也很难决断。故此,此事决定放在朝堂讨论,看看大家的态度。绝大多数官员都赞成王绾的意见,只有李斯等少数人反对,提出废分封制,建郡县,属安宁之术。秦始皇最终采取了李斯的主张,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各郡仿照中央机构,设郡守、尉、监,直接由秦始皇任免。这就彻底根除了先秦以来诸侯相功,天子弗止的根源,直接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标志着新兴的封建制度取代腐朽没落的奴隶制度的决定性胜利。也为后来两千多年的政治体制奠定基础,甚至到如今官僚政治体制还是参照这套制度。李斯在此制度的确定,起到的作用可谓是中流砥柱。一个丰功伟绩还远不够体现李斯的政治高度和思想深邃性。

中国国土辽阔、民族众多,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却一直保持大一统的局势,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有统一的文字。公元前221年,李斯向秦始皇提出‘书同文’的建议,废除各诸侯国留下的文字,统一采用秦篆为官方文字,并由李斯负责制作这种秦篆的标准字样,这就是小篆。小篆以史籀(周宣王时为史官,擅长书法)大篆为蓝本,进行小范围修改形成的。说白了就像建国后简化字一样,将大篆进行优化、简化后推广。李斯为了推广文字的统一,还特地亲自编写了《仓颉篇》共七章,每四个字为一句,作为学习课本,供人临摹。没多久,李斯还采用秦代一个叫程邈的小官吏创造的书体,打破篆书曲屈回环的形体结构,形成了新的书体—隶书。中国书法界四大书体—真、草、隶、篆,李斯就贡献了两大书体,李斯的功劳可见一斑。

李斯接着有做了件事,那便是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度制以寸、尺、丈为单位,采用十进制计数;量制则以合、升、斗、桶为单位,也采用十进制;衡制则以铢、两、斤、钧、石为单位,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度量衡的统一让秦帝国的经济从混乱走向有序,确保帝国经济稳定有序的发展,也一直影响中国两千多年。

公元前220年,为解决政令畅通、物资运输交流方便,李斯提出全国范围内‘车同轨’,并全国范围修筑驰道。相当于现在修建高铁、高速公路,极大的加强了帝国的控制力。

公元前210年,李斯在秦始皇命丧沙丘之前,向秦始皇提出最后的一道重要奏折:废除六国货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货币。当时,虽然天下统一,但各个地方仍沿用旧习,使用本地的货币,比如齐国、燕国、赵国旧地使用刀币;楚国旧地流通贝币的变种蚁鼻钱;秦魏旧地使用的圆钱;三晋、两周地区通用的布币(鎛bo币,形如铲,又称铲币)。李斯将货币的铸造权收为国有,私人不得铸币,统一采用其主持铸造的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外圆内方)。这一货币的模型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可见其影响之远。

李斯有丰功伟绩,也有人生误点。在后世评价中,主要有三件事对其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第一件是妒杀韩非:韩非与其为同门师兄弟,但韩非的才华远在李斯之上,其著作《孤愤》、《五蠹》等书,连秦始皇读完后,都十分仰慕韩非的法治理论。李斯怕其影响自己的政治地位,诋毁韩非‘终为韩不为秦’,并建议秦始皇以莫须有的罪名诛杀韩非。韩非入秦后,被秦始皇下狱治罪,李斯派人‘遗非药,使自杀’。当然,还有另一种说法,李斯想留韩非在秦国,等秦灭韩后再为秦国所用。但韩非的著作对帝王之术、统治之术分析过于透彻,导致秦始皇对其才华感到恐惧,故此将其下狱陷害。而李斯却实心想救韩非,无奈秦始皇铁了心要除掉韩非,李斯只得从命毒死韩非。历史的真伪,后人已无从考证,但我更愿意相信后者。

第二件是焚书:强权的秦始皇对儒家的政治立场不满,李斯就势提出以古非今,搅乱民心,对于造谣惑众,不利天下稳定、统一的言论必须禁止。李斯将这些非议归结为读书所造成,建议秦始皇下令焚书。当然这焚书不是焚烧所有的书,而是那些流传在民间,具有不同政治思想的书。虽然不少‘禁书’被收藏在咸阳皇室图书馆,而幸免于难,但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损失。

第三件是:畏祸贪生,助纣为虐,篡改诏书。这里就不详细介绍,放在后面沙丘之变介绍吧。

纵观李斯的一生,几乎他每干的一件大事,都产生了上千年的影响,并荫及后世。

沙丘之谋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照旧还是李斯、赵高等人陪同前往。这次同行的还有秦始皇最疼爱的小儿子胡亥。从咸阳出发,先到云梦(今湖北江陵一带),后顺长江东下至浙江,然后折返北上经江苏到山东,最后西返咸阳。不料,一行人走到平原津(今山东平原西南)时,秦始皇突然一病不起,愈来愈重,感觉自己快不行了,于是便下令赵高起草诏书,令远在上郡(今陕西榆林)的长子扶苏立即回咸阳,主持自己的葬礼。诏书还没送出,秦始皇便驾鹤西去。

由于离咸阳还有段距离,李斯怕引起国内政权动乱,只好先秘不发丧。历史的转机就这样产生了,赵高利用这个机会,先找到胡亥,巧言令色的说服胡亥即位。又找到李斯,三次威逼利诱之下,将李斯拉入拥立胡亥的阵营。几个核心人物达成一致后,便是伪造秦始皇诏书,下令扶苏自杀,又乘机铲除蒙恬、蒙毅两兄弟,将兵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秦二世登基后,随之而来的便是维护自己政权稳定的政治清洗,胡亥的二十多个兄弟姐妹接二连三的被赐死或杀死,一些朝中重臣,包括李斯最后也被屠杀。可秦国并没有得到稳定,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起义拉开了反秦的序幕,也吹响了秦帝国灭亡的号角。

随着历史尘埃的层层覆盖,历史的真相已经无从了解。是否是修改诏书还是正常登基都已经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上位后的政治手段、政治处理是否能让国家长治久安。重要的是,上位后的君主是否是英明果断,而不是昏庸无道。可惜的是,胡亥只是一被宠坏的孩子,除撒撒娇的能力外,就只剩下吃喝玩乐了。始皇的千秋万载因此一变而嘎然而至。

李斯在这次历史巨变中,扮演了极其不光彩的角色。贪一己之私利,枉相国之重责,置社稷存亡于不顾,将国家置于危垒之中。仓鼠的理想,决定其随波而流的性格,在每次历史的转折中只能选择适合自己的环境,而没有能力去创造自己的环境。

作为一名伟大的历史人物,李斯不是完人,他的过错不是妒贤害能,甘当仓鼠,而是在沙丘之变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就如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评价李斯:‘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虽有瑕疵,但瑕不掩瑜,仍不愧为千古一相!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747168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