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排行榜
  1. 首页 >
  2. 美妆资讯 >
  3. 美妆 >
  1. 丰县人必读的一篇文章:“二坝湿地”风光撷影系列

美妆资讯
丰县人必读的一篇文章:“二坝湿地”风光撷影系列

文:白光华

图:来自网络

“二坝湿地”是江苏省丰县大沙河国家级湿地公园,1851年8月19日古黄河在这里决口所形成,占地381公顷,迤逦8.1公里,秀丽的风光水影,诱人的鸟语花香,给人以惬意的舒畅和遐想。因而写几篇短文,分予大家共享——

一、“二坝”名称的由来

“二坝”是丰县人对县城南部古黄河“临黄堤”的俗称,之所以将其称之为“二坝”,是因为在它的北面还有一道防洪大堤,所以从县城的角度而言,这里是对保护县城的第二道防洪大坝,故而称之为“二坝”。

由于故黄河在1855年(清•咸丰五年)改道之前,一直都是流淌于丰县县城的南部地区,与现在的安徽省砀山县、萧县相接壤,再经由江苏省的铜山、徐州夺泗(水)入淮(河),之后注入东海。

“二坝”的确切学名叫“临黄堤”,即紧临着黄河的大堤;“一坝”的学名叫“遥堤”,即可远远遥望的大堤;若是从黄河的角度而言,“临黄堤”应是“一坝”,遥堤才是“二坝”;所以,只是站位的角度不同,使两道大堤的称谓也不尽相同。

由此再向北还有护城堤和太行堤等,都是为了抵御黄河水的重要屏障。此外,还有月堤(月牙型)、缕堤(一缕缕的散堤)、格堤(网格化的组堤)、套堤(堤外加堤)、夹堤(交叉防护)等多种形式的防水堤(如图),共长34.7万丈,这都是在明朝万历十六年(公元1588年),有治水名臣潘季驯采取“筑近堤以束水流,筑遥堤以防溃决”的功劳。

明朝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在黄河北侧的清水河上又增筑月堤2500余丈,为防范黄水北侵入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今仍然存在的一些村庄之名,诸如史月堤、滕夹堤、鲁套、黄坝、刘堤湾、丁堤口、于堤口、王堤口、常堤口等,都是长期治水所留下的历史印痕。

在明朝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六月至清朝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八月的三百多年间,受黄河水淤积和冲刷的影响,丰县旧有的水系渐次消失,新的水系逐步形成。

境内移洪排涝的主要河道泡河(沣水)、浊河、秦沟(斩龙河)、白帝河(斩蛇沟)等,因不断淤塞而断流;由南向北分割为四个排水区域,由西向东形成四个新的水系,即临黄堤(二坝)之南的黄河水系、临黄堤与遥堤(一坝)之间的华家坡——清水河——食城河水系、遥堤与太行堤之间的顺堤河(今赵庄镇的太行堤河)、太行堤以北地区的营子河水系。

清朝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八月十九日,黄河从砀山县的蟠龙集决口,县域境内南、北、东一片汪洋。此次决口的主流形成现在的大沙河,北出的四支入昭阳湖,东出的三支达微山湖;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二月,将原有的决口堵塞,用银三百万两,上半年又在原处再次决口,再行堵塞。

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六月初八,在原处再决口,淹没人畜无数;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春,黄河在河南省的兰考县铜瓦厢再次决口,夺大清河改道北徙入海,从此结束了千百年来黄河夺淮入海的历史,流经丰县南部的古黄河变成了现在的黄河故道,亦称之为“废黄河”。

蟠龙集的决口处成了现在的国家级大沙河“二坝湿地风景区”和国家级大沙河水文化风景区,真的是沧海桑田、旧貌新颜。九曲黄河万里沙,风播浪涛入汉家;霞影满湖摇涟漪,两岸芦花正潇飒。

二、阚楼闸的一缕晨曦

“旦出扶桑路,遥升若木枝;云间五色满,霞际九光披”(唐.李峤《日》)。当一缕晨曦渐露于东方天际,早起的鸟儿已在阚楼闸旁的林木间竞相鸣啼;清新而静逸的旷野,被这亮丽清脆的啾啾声唤醒。村落里来不及梳洗的人们,便伴着这新韵和晨雾,奔向憧憬的田野,去耕耘希望和幸福——

阚楼村在二坝湿地的南岸,村旁原来的河面较为宽阔,水体清浅,视若沼泽,苍凉清凄,人迹罕至,是名副其实的一片“湿地”。时至今日,通过大沙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开发改造,阚楼闸巍然屹立,橡胶坝横陈碧波,一弘干桥连接两岸,环堤公路通衢四方。

立于阚楼闸前,驻足大桥之上,但见前后大河横亘,水光接天;举目左右绿荫摇曳,心旷神舒。大有“曲沼溶近澌,暖烟笼瓦碧”之感,更觉“平沙鸥鸟翔,长河落日圆”之韵。

更为美妙的是:春夏交季之时,阚楼闸侧畔的大堤上,一条柏油路蜿蜒延伸,堤内堤外遍植苍劲葱茏的国槐,蔚然成林,花繁叶满,香甜四溢,不可方物,这就是远近驰名的槐花大道。

人们行进在绿荫如廊的大堤上,迎面而来的,满是扑鼻的馨香和嗡嗡轰鸣的蜜蜂繁忙;如诗如画的现实美境,使人们浑然忘却红尘的羁绊,解脱出名缰利索的困扰,让人觉得:有这一路的槐花相伴,就足以欣慰不虚此行,意外地惊喜于在这漫漫苏北之地,还会有如此壮观的绿府洞天。

细看这一片片葱绿的槐树叶,翡翠般椭圆形的稚嫩叶片,伸展成一排排列兵之形,在微风中翩然起舞,似有“淙淙铮铮”的水过金石之声;一串串金质玉貌的槐花垂垂旒苏,肥美香浓,引得蜜蜂、蝴蝶结伴而至,前簇后拥,贪婪吮吸。

“粉腰蜂子尤无赖,挠遍花须未肯休”(宋.道潜《春日杂兴》);“草头蛱蝶自在舞,林下鶌鸼jūe zhōu相对鸣”(宋.王炎《出郊杂咏四绝》)。倒是聪明的蜂农早已寻觅到有利的位置,摆下一片片蜂箱,任由那一群群不知疲倦的蜜蜂辛勤劳作,汇集成一瓶瓶上好的槐花蜜,摆放于醒目的简陋几案上,把甜蜜分享给四面八方的游客。

槐花不仅是上好的蜜源,而且是绝佳的天然食材。每届此时,周围的乡农早已准备好了高高的镰刀,奔赴于洋槐树下,从早期槐花蓓蕾时的槐米,到繁花似锦怒放时的花簇,一律割扯下来,市之街头,让翘首期盼的城里人作为餐桌美食。

这些鲜嫩无害的纯天然食材,最适宜加之面粉调拌后,油煎成饼,再加之少许粉丝炖煮,且略露有辛辣之味,勾芡成糊状,其鲜美之清香,远胜于山珍海馐,老少咸宜,城乡热捧。

槐花既可以观赏,亦可以酿蜜;既可以美食,更可以入诗,且良词佳句多如乱花入眼。唐•白居易《庭槐》诗曰:“南方饶竹树,唯有青槐稀;十种七八死,纵活亦支离。何此郡庭下,一株独华滋;蒙蒙碧烟叶,袅袅黄花枝”。苏轼的名句“腹有诗书气自华”更是源自于此:“粗繒zēng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匏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宋•苏轼《和董传留别》);“毵毵sān金蕊扑晴空,举子惊魂落照中;今日老郎犹有恨,昔年相虐十秋风”(唐•郑谷《槐花》);“雨中妆点望中黄,勾引蝉声送夕阳”(唐•翁承赞《题槐》);“高槐虽惊秋,晚蝉犹抱叶”(宋•苏轼《御史台榆槐竹柏四首•槐》),等等。

盛夏溽热,而槐花大道上则如坐春风。刺槐的羽状叶片对称而生,层层叠叠,浓荫铺地;高坡之上,风来枝叶摇曳,“悉索”有声,似细雨轻诉,又如蚕啮桑叶;风笋微微开绿箨(tuó,笋壳),雨槐细细落黄花,不觉沁凉被客体,眉目含笑抢飞荚。“蜂蝶去纷纷,香风隔岸闻;欲知花岛处,水上觅红云”(唐•韩愈《花岛》)。

“槐影本来惟戴日,蝉声固自未知秋;斜阳薄雨羊归径,冷月横星人倚楼”(宋•许月卿《槐影》)。俯瞰水滨,细柳新荷,幼蒲针苇,环绕敹líao边,蛙声鸟语,不绝于耳。平视仰望,沙鸥翔集,野鸭戏水,苍鹭横掠,天鹅啼舞,不觉目酣神醉,浑然忘我。

这些诗情画意,这些流连忘返;这些欣然陶醉,这些幸福美感,都源于阚楼闸的改造和二坝湿地的再造——

公元2014年12月获批建设大沙河国家湿地公园后,丰县县委、县政府应群众之呼声,响省市之号召,利用黄河故道开发改造之契机,对大沙河及其源头的二坝湿地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改造,由丰县农业资源开发局、大沙河镇政府、丰县水利局、丰县交通局、丰县大沙河风景管理处暨江苏丰县黄河故道大沙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委员会等相关单位的通力合作,开启了对大沙河及二坝湿地前所未有的翻新与扩建工程。

丰县黄河故道大沙河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约380余公顷,划分有“生态保育、恢复重建、宣教展示、合理利用、管理服务”五大功能区域,囊括有黄河文化、两汉文化、农耕文化、水利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地域文化、科普文化、旅游文化等多项现代服务功能。

苏鲁豫皖四省毗邻的地理优势、文化优势、交通优势、民风优势,为这块黄淮平原的水上明珠,增添了炫丽多彩的耀眼碧辉。这里地处北纬暖温地带,半湿润季风气候使得四季分明,雨润充沛,日照丰满,冷热适宜,益于水陆多物种的生育与繁殖。目前已有维管植物220余种、各类动物180余种,其中鸟禽类76种,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为红隼sún和普鵟kuáng;世界级自然保护极危等级物种1种:(CR)青头潜鸭;世界级自然保护近危等级物种1种:(NT)罗纹鸭。

近160公顷的生态保育区内,绿荫遍地,花香袭人;芦苇环生,蒲草披靡。荷叶连天碧,杨柳随岸依;槐香添国韵,梧桐着凤栖。白鹭灰鹭苍鹭,草鱼鲢鱼鲤鱼;野鸭鸳鸯䴙䴘pī tí,彩蝶蜻蜓黄鹂。“含春笑日花心艳,带雨牵风柳太妖;珍重两般堪比处,醉时红脸舞时腰”(唐•雍陶《状春》)。

三、雁栖洲的水上世界

在二坝湿地的大面积水域中,有一块颇具规模的水上绿洲。在绿洲上栽有茂密的树林和冠木群,围绕着绿岛还有密密匝匝的芦苇,是一块颇具保密性的鸟类栖息地。在这里常年生活着多达70余种的禽鸥和鸟类,白鹭、灰鹭、苍鹭、赤麻鸭、花面鸭、斑头雁、水鸭子、灰鹤以及50余只极为珍贵的世界级极危野生青头潜鸭和近危野生水禽罗纹鸭。

这里是鸟的天堂,茂密的树林,丰盛的水草,乔冠结合,荷菱交织;水面广阔,深浅相宜,鱼儿肥美,浮游生物丰富,特别适宜鸟类的繁殖与生存。因而,在这里聚集了很多的鸟儿,夜伏昼出,安然生活,构勒出一幅和谐安逸的大自然画卷。

生活在这里的鸟类以鸥鹭居多,且个体较大,正如唐代诗人崔道融的《江鸥》所说:“白鸟波上栖,见人懒飞起;为有求鱼心,不是恋江水”。由于水面宽阔,离岸较远,因而一般情况下游人是不会惊到它们的,所以它们几乎完全是生活在一个自由自在的天地里。无忧无虑,食物充足,起落随意,相居无侵。“鹭鸶已饱浑无事,独立朝阳理雪衣”、“沧波万顷平如镜,一只鸬鹚贴水飞”,好一幅逸静恬美的水墨丹青。

鸟儿是最知时令的动物,一年四季,各有所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倦闻子规朝暮声,谁人教解鸣百般。每当一缕晨曦升起的时候,应是翠鸟鸣晨的良机,清脆悦耳的啼鸣声,唤醒沉睡的水岸,“二月莺声最好听,风光终日在湖亭”、“黄鹂对语无寻处,忽见双飞入别丛”。

在这水草丰盛、丛林茂密的水上世界,到处都是能歌善舞的高手,“高林滴露夏夜清,南山子规啼一声”、“流莺自惜春将去,衔住飞花不忍啼”,二坝湿地上的静静湖水,象一方晶莹的回音壁,把百鸟朝凤的欢快喜悦,反射到周围的十里八村,让生活作息在这里的百姓,饱享着生活的愉悦和大自然的赐予。

四、柳堤烟霞的春风得意

“春堤杨柳发,忆与故人期;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人们常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其实草木对时令的敏感远超于人。池塘春暖水纹开,堤柳垂丝间野梅;草短未见花初绽,半黄新柳着青苔。柳树是报春最早的草木之一。

二坝湿地的堤岸上下、滨水岛屿之侧,随处可见绿柳的飘洒。一排排垂杨柳,像一群群豆蔻年华的少女选美,无不洋溢着青春的活力;秀发飘飘,随风舞动,张力无限,柔劲十足。每当晨曦初现、霞光端倪,精灵般的垂柳早已做好迎接朝霞、亲吻清风的准备。“含春笑日花心艳,带雨牵风柳态妖;珍重两般堪比处,醉时红脸舞时腰”(唐•雍陶《状春》)。

当满带着寒意的春风开始吹动的时候,经过一冬冰缠雪封的杨柳枝条早已开始萌动,挺直枯黄的柳条开始渐渐地变柔变绿,进而隆出像雀眼一样的雏芽、雏燕嘴的嫰黄,一条条,一束束,给人以新时节的激情,给人以新气象的向往,给人以新生活的憧憬。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在那二月杏花、三月桃的春艳中,随着柳芽的渐渐长大,更让人感受到春风的温暖、春意的盛情,纯色的艳丽,春光的明媚。正如贺知章的《咏柳》所描:“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渐渐丰满的柳叶,随着草长莺飞的跳跃,使人们开始聆听“两个黄鹂鸣翠柳”的新韵。花暖能醺眼,岸柳万条丝;湖水绿如染,黄鹂啼声远。原本冷寂平静的二坝湿地,也随着新柳的吐翠而开始新的复苏,新的轮回。

棠醉风扶起,柳眼莺召唤,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重天;疏英乍蕾,喜鹊登枝,鸥鹭飞翔,鱼潜碧水,成群结队的水禽焕发出新的活力,竞游嬉戏,水波荡漪;蜻蜓齐上下,鸂鶒(xīchì)对沉浮,白水漫青秧,联翩下鸥鹭;日高沙岸暖,闲卧理雪衣,蒲草齐似剪,百舌间关啼。

大自然的春天焕发出勃勃生机,二坝湿地已成为春天的缩影,已成为春景的基地,而那一行行、一片片严整有序的杨柳,正然婀娜舞腰、如眉凝翠地尽情摇曳,无比夸张地彰显着自己的春风得意。

五、梨园春雪雨缠绵

二坝湿地的周围连同大沙河两岸都是一望无垠的连片梨园,春花秋果,景色诱人,香气四溢,无论看花或看果,都能让人心旷神怡、收获喜悦。

梨树是属于蔷薇科的多年生落叶乔木果树,在全球都有分布,但在中国尤以此为多,是除苹果之外栽植最为普遍、最为悠久、最受欢迎、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功能最多的大众化水果。“霜降红梨熟,柔柯已不胜;未尝蠲夏渴,长见助春冰”(宋.苏轼《梨》)。

在广大的梨树栽植区,尤以沿黄河流域的河南、河北、安徽淮北、江苏苏北的果品最为好吃,其原因就在于黄泛冲积平原的土壤沙质性较重。

一是适合于梨树的扎根盘结,根系较深且较为发达,因而吸收营养较为丰富,树冠较为庞大,果实较为丰盈,产量较高。

二是该地区的土壤具有沙漠的性质,尤其是深秋果实成熟的时节,昼夜之间的温差较大,白天享受充足的阳光之后,夜晚降温幅度较大,这样特别有利于果实的糖分沉淀和水分的凝聚,因而果实的口感较好,脆、嫰、水、糖集于一体,皮薄、肉嫩、水足、糖多,所以这一区域的梨倍受欢迎和赞赏。

丰县地处黄淮平原,从汉代起就处在黄泛冲积地带,有史可查的黄水泛滥就有数百次。“城门无路踏城头,初见令人胆欲流;一水平铺无寸土,几家孤立倚层楼。谁知鳅鳝都为宅,可是桑田欲下筹;大泽赤龙飞去远,至今犹自有龙湫”(明代治水官员郭天锡《丰县旧城》)。

一次次的冲击,一层层的叠加,累积成数米至十几米深厚的沙土层,使县城东南的白驹山完全淹没,流淌几千年的丰县母亲河“丰水”(即后来的“泡水”),亦在明代末期即已断流;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由秦始皇亲自下令在东华山脚下挖掘的“断龙沟”(即破坏丰县帝王之气的“秦沟”),也在这一时期淤塞填平。

明朝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的一场黄水,使丰县县城一举荡为平地,黄水数年未干,迫使丰城县城搬迁至东华山之阳另建县城及其县衙所属机构,在此设置长达二十五年,明朝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始搬回旧城。

清朝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的一次黄水在砀山蟠龙集决口,给我们留下了这块湿地和一条流淌已百年的大沙河。所以,黄水给丰县带来无数次的灭顶之灾,造成了覆盖全境的黄沙地表和深厚的沙质土壤。

为此,“无风三尺沙,黄土埋庄稼;雨天遍地水,晴天白花花”的盐碱地,只能在只长茅草、不长庄稼的土地上,栽树防风,植果树营生。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才形成了这四十余万亩的连片果园,梨树、苹果树成了丰县南部乡镇百姓的救命树、致富树,成为闻名海内外的“果都”、“果海”之美誉。

当“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时节,含春笑日花心艳,带雨牵风柳态妖。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此时的梨树早已在悄悄地萌动,储蓄了一冬的肥力、水力,在桃李柳莺的鼓噪下开始发力,在春风暖意的薰陶下,苍劲虬爪的枝丫开始由枯变柔、由褐变绿,隆隆的花苞密密麻麻地崛起于芽床之节,含苞欲放,“始信春恩不私物,乱山穷处亦花开”(宋.赵抃《赏春亭》)。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丰县数十万亩的连片梨园中,何止是“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放眼望去,无边无际,如蝶如雪,如翠如玉;“月宜浅淡雨宜浓,淡非浪白浓非红”、“柔肤凝脂暖欲滴,香髓入面月断魂”(明.杨基《北山梨花》)。

香雪海的梨花之下,游人如织,车水马龙,方圆百里的踏春者,扶老携幼,邀友呼朋,熙熙攘攘,摩肩接踵,歌声朗朗,笑语喧喧;唱歌者,跳舞者,摄影者,抚花者,随处可遇;牵手者,挽臂者,追逐者,嬉闹者,比比皆是。花如云,人如花,浑然一体;梅输色,梨输香,各自所长。

正所谓“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宋.陆游《梨花》),芳春照流雪,深夕映繁花,在这“谁收春色将归去,慢绿妖红半不存”的时节,惟有簇簇梨花来彰显春的存在,挽住将去的春韵,“落尽梨花春又了,破篱残雨晚莺啼”(唐.郑谷《下第退居》)。

春雨芳菲落花枝,梨蕊顶珠耀粉头;风开笑脸轻桃艳,玉颊娇嫩竞上流。三月的细雨,飘飘洒洒,如雾如烟,随风飞扬,如丝似胶;落衣不觉湿,无点亦无声;霏濯万木鲜,新蕊愈晶莹。

万亩梨园在春风细雨的洗礼下,在二坝湿地和涓涓大沙河的映衬下,宛如仙境,美艳如画。鲜花纷呈,云雾缭绕,亭台楼榭,曲径栈桥;细柳疏苇,画舫游筏,湿鸟啄羽,鸥鹭闲坪;加之一顶顶花伞之下的相依游人,或走或停,或指或点,亲昵之甜蜜,安闲之静逸,给人以无尽的享受,感念于天地之恩赐,真的是:好雨知时节,天意酥群物;放眼红湿处,犹显梨花殊。

六、听雨轩前听雨声

临黄大堤上的一座闲亭,矗立于大堤的断崖之端,俯视着脚下的黄河故道和那场惊天动地的蟠龙集决口所留下的嶙峋断层。它在思考,它在聆听,思考着涛涛黄河的汹涌澎湃,聆听着黄河的喧嚣奔腾;思考着它的恢弘伟大,聆听着它的前世今生;思考着它的祸患得失,聆听着它的功勋骂名;思考着它的沧桑巨变,聆听着它的笑语欢声。这些思与考,都沉浸在听雨轩前的风声雨声之中。

“竞持飘忽意何穷,为盛为衰半不同;偃草喜逢新雨后,鸣条愁听晓霜中”(唐•韩琮《风》)。抬望眼,凭栏处,遥想当年黄河汹涌,多少泥沙裹挟而下,多少生命随波逐流,多少军民日夜奋战,多少帝王呕心沥血;多少历史改弦更张,多少时势变幻莫测;多少笔墨毁誉不定,多少华章歌功颂德。

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主席的一句“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坚定不移的信念,铿锵有力的指令,让我们看到了眼前的盛景。地卷江海浮,天吹河汉涌;遗韵连波聚,流音万木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时代,风来荷气外,人在木荫余;声到江干尽,风回叶上听。我们可以静坐在这闲亭之中,聆听着这潇潇风韵,漫品着沙沙雨声。

“细雨阶前入,洒砌复沾帷;渍花枝觉重,湿鸟羽飞迟”(南朝梁•萧纲《赋得入阶雨诗》)。雨可天天下,风可时时鸣;同是风雨过,此处别样情。

站在这里听风观雨,别有一番心情,别有一种激情:可以观实,可以思虚,可以怀旧,可以虑新;可以回味前朝,可以感叹当今,可以思亲想友,可以顾情念恩。人生的跌宕起伏,旅途的漫长艰辛,生活的油盐酱醋,情感的扰扰纷纷,在这里都可以任马由缰,天马行空,放飞思绪,放纵心情,捭阖(bái hé)随意,遨游纵横。

“雨落湿孤客,心惊比栖鸟;空阶夜滴繁,相乱应到晓”(唐•戴叔伦《赴抚州对酬崔法曹夜雨滴空阶》)。雨随人心,心如雨意,无论疾风暴雨,亦或细雨和风;无论昼夜晨昏,亦许春夏秋冬,看雨,听雨,想雨,都是个人的心意,个人的心境,个人的感悟,个人的憧憬。

风有东西南北、大小疾舒,雨有一年四季、细和骤缓;人有男女老少、天南地北,心有悲欢离合、抑扬起安。在这里,一座闲亭,一段残堤,一片旷野,一方天地;伴着和风,听着细雨,看着美景,想着惬意;人坐得此胜景,何等心旷神逸,莫负韶光无限,尽享佳期瑰丽。

“拂波云色重,洒叶雨声繁;水鹭双飞起,风荷一向翻。空濛连北岸,萧飒入东轩;不辨溪头树,意态柔且鲜”。远景,近意,风光,雨影,您足以流连忘返,您足以浮想联翩——!

七、大沙河的迷人风光

丰县大沙河的形成,源于公元1851年(清•咸丰元年)黄河在砀山蟠龙集的一次决口。八月十九日,处于黄河转弯处的临黄大堤,撑不住黄水的咆哮冲击,在蟠龙集处被撕开一段长达180余丈的大口子,喧嚣汹涌的河水犹如万马奔腾一样,竞向北部平原吞噬而去。

决口的大溜形成现在的大沙河,北出的四支(清水河、沙支河、解放河、义河)奔向昭阳湖,南出的三支(郑集南支河、郑集北支河、鹿口河)奔向微山湖,使丰县东、南、北三面一片汪洋。

大沙河系废黄河的一条重要分洪道,从二坝湿地至河南兰考的三义寨闸属于废黄河的上段,全长213公里;其中河南民权县的坝窝村至丰县二坝173公里,汇集了豫、鲁、皖三省1658平方公里废黄河高滩地的来水,再通过大沙河泄入昭阳湖。

从1958年4月开始,丰县就不断对大沙河进行治理,开挖、疏浚、建闸、引水,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这里已成为丰县优质的河川水库和饮用水的备用水源,2019年成为国家级水文化风景区。

这里四季如画,风光瑰丽。早春风力刚轻柔,细水纹开渡鸭游;草短花初飘水麝,长堤杨柳半摇头。风寒料峭之中,从这里已感觉到春的信息,岸草吐绿,近见远无,在经历了寒雪的枯草中,已隐隐看到新草的萌动;尖尖的新绿,顶着清清的露水,银光闪烁,晶莹剔透,给人一种非常震撼的生命激情;杨柳拂风,风轻枝硬,初绿的枝条还保持着寒冬的僵持,在弱风下硬梆梆摇摆,还不具备春来杨柳腰的柔情。

然而,正是在这种清冷冷的河畔,才能感受到冬的洁净和春的躁动,让人倍感心静如水、醍醐灌顶的清醒。唐•畅诸的《早春》诗句:“献岁春犹浅,园林未尽开;雪和新雨落,风带旧寒来”。大概就是这种早春大沙河畔的感觉。

夏来看河,长风多暖暖,岸木聚繁荫;暑气融华山(指东华山,峙于大沙河畔),临河卧凉亭。无论夏日的炎炎多么焦人,当您沿着大沙河畔款款而行的时候,总有习习清凉迎面成风,让人无比的舒畅和惬意。

青青的杨柳,集集的国槐;密密的蒲苇,艳艳的鲜花,构成一叠叠美丽的画卷。皎洁的月光下,更是美不胜收,舒缓的水面上,银光闪闪,宛若天河;水波的闪动,辉映着清朗的夜空,如星星眨眼,似银链铺地。明月流素光,轻风焕炎烁,白天的炽热湮灭于清流之中。

秋天的来临,给大沙河两岸凭添了几分幽静。肥厚的树叶,渐渐变得金黄,闪烁着耀眼的光芒;片片的芦苇,顶着洁白的绒毛随风摇曳,宛如翻飞的雪花,彰显着秋意的沧桑。白云飘似絮,空水碧于天,除去了燥热的暑气,河水也似乎冷静了许多;天水一色,云雁投影;茂草如柴,落叶成舟;霞低水远,一川如画;鸥鸟敛羽,鱼翔浅底。犹如一面平镜,映衬着如洗的蓝天和丰收的两岸。

当雪花飞舞的时节,长河两岸高高低低的树木、花草披上洁白的素装,万籁俱寂,一片洁净,只有清清的河水在静静地流动;入水即化的雪影,犹如净化的白盐,飘飘洒洒,如诗如画,灵动而优雅,更显得河水如此地包容。踏雪漫步于长堤之上,会给人以飘飘欲仙的美感。

那份宁静而畅意的心境,恰似这河水一样的适逸和遐思。大有“一浑乾坤万象收,为应不壅大江流;岂堪久蔽苍苍色,须放三光(日光、月光、雪光)照九州”的豪迈。

总之,一年四季,若您有闲暇的时间,漫步于大沙河畔,您都能够享有不同的景色,不同的观感,不同的领悟。大沙河的清澈、静逸、舒徐、柔漪,会让您感觉到特别的舒心、畅意、忘我、空灵。寸心欲逐清流去,扶摇春风挂帆头;莫问归途觅何处,江河湖海一叶舟。

八、长堤远眺田野风

站在依然巍峨的古黄河大堤上放眼远眺,依稀可遥想当年古黄河的汹涌澎湃,可想象潘季驯四临黄河,指挥数十万兵民抢修临黄大堤、挥锨抬土的波澜壮阔,这条临黄大堤就是潘季驯第四次出任治河总管时所修建的防洪大堤。

现在的黄河残堤剩下约有5公里,宽厚的基础两侧早已栽满梨树和其它观赏花木,堤上有阶梯道路上下,一座凉亭耸立于断堤崖头,俯视着1851年决口后的沧桑和大堤两侧的田野风光。春来绿野满地,草色青青,新柳嫩黄;戴雨牵风,余寒透衣;晓色云开,古台芳榭;飞燕蹴红英,遥见绿水平;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是春来最美的信息。

眼前的一望碧水,是奔腾黄河留下的最好印记。“平湖一望上连天,林静千寻下洞泉;忽惊水上光华满,疑是乘舟到日边”(唐•张说《和尹从事懋泛洞庭》)。

静静的二坝湖水,串连着黄河故道和清澈的大沙河,像一串莹光闪烁的项链,环绕在大堤的脖颈上,绽放着绚丽的光彩。荷叶田田,蒲苇连连;浮菱集集,鸥鹤翩翩。湖光野色,尽收眼底;心随风飞,情为秋锁。“伤秋不是惜年华,别忆春风碧玉家;强向衰丛见芳意,茱萸红实从繁华”(唐•司空曙《秋园》)。

每当秋风来临,田野之上到处弥漫起成熟的气息,难得一见的几处棉花、大豆、红薯、萝卜,伴随着人们拾秋的欢笑声,送来丰收的喜讯;盛摘时节的白酥梨、各类苹果的馨香,更是随风浸透人们的心扉。绿草泛黄,树叶呈金;枯荷立蜓,杂英铺陈。红叶无人扫,黄花独自妍;西风戏落叶,天水一并蓝。

所以,当秋临大堤的时节,更能体验长堤之古朴,黄河之悠远,历史之厚重,人生之短暂;更能领略积水流天外,霜染万里山,白云如飘絮,故乡堪留恋。家乡,有割不断的情丝;家乡,有理还乱的思念;家乡,有说不清的忧伤;家乡,有忍不住的怀念。

当您站在这空旷无垠、一望无尽的历史长堤上,才能够情不自禁地想起很多很多,才能够不由自主地唤起感叹、感叹——!

亲爱的黄河大堤,我来了!亲爱的大沙河故乡,我还会再来看您!

九、百荷塘前醉花眠

“婷婷玉立清波间,风来无定颈不弯;洁身修得成仙品,敢于昂然对青天”。荷花历来是诗人笔下的情怀、画家笔下的神采、雅士心中的贡品、名流心中的崇拜;它的根、茎、叶、花,无不被人们予以讴歌和赞美,寄予敬重和热爱;“瑶盖恬恬绿无边,粉白姚黄叠相间;丹心一点抱朴籽,希冀莲年好景天”。

它的春、夏、秋、冬,无不被赋予热捧和追逐,奉上由衷的欣欢和青睐;“早荷向心卷,长杨就影舒”、“池荷初帖水,林花已扫园”、“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如诗如画的初荷胜景,早已令人心驰神往、赞叹有加。

荷,又称莲、芙蕖、红蕖、芙蓉、鞭蓉、鞭蕖、水芝、水芸、水旦、水华、泽芝、菡萏、溪蓉、水芙蓉、金芙蓉、草芙蓉、六月春、六月花神、中国莲、藕花、玉芝、水宫仙子、凌波仙子、君子花、花中君子、天仙花、碧环、玉环、静蓉、翠钱、红衣、宫莲、佛座须等等,属于多年生的水生宿根草本植物、睡莲科,果实称为莲蓬、莲籽,地下的根茎称之为藕或莲藕,花冠称之为荷花、莲花,全身物品可食、可药、可观赏,是我国著名的十大名花之一。

如果再加以细分,又可分为小花群、大花群、中花群、单瓣类、复瓣类、重瓣类、千瓣类,亦可分为亭莲、睡莲、碗莲、并蒂莲、白莲、粉莲、红莲、青莲、黄莲、淡紫莲、间色莲等等。叶如盾状圆形,正面深绿色,有蜡质白粉,故聚水而不黏连;背面灰绿色,边缘呈波状;叶柄圆柱形,无节枝,密生倒刺。

花单生于花梗的顶端,由叶柄高托于水面之上;雄性花蕊为多数,雌性花蕊埋藏于倒锥体的海绵质花托内;花托的表面具有多个散生的蜂窝状孔洞,雌蕊受精后逐渐膨大成莲蓬,每个孔洞内孕育出一个坚果,即莲籽,成熟后可生吃、可熟吃,著名的“莲籽羹”即有它而熬成。

荷的历史渊源悠久,是被称为“活化石”的植物类之一。远在人类形成之前的大约十万年前,地球的大部分尚被海洋、湖泊以及沼泽所覆盖,当时的气候温湿,能够高达数十米的“蕨”类植物遍布于地球的各个角落,大部分种子类植物都无法生存,只有极少数生命力极强的种子类植物,存活于以恐龙和蕨类植物称霸的时代。

其中有一种被人们称之为“荷花”的水生植物,就是在经历了大自然的筛选考验后,在我国的阿穆尔河(今黑龙江)、黄河、长江流域以及北半球的沼泽湖泊中顽强地存活下来。

当原始人类形成后,人类为了生存,就寻找和采集野果充饥,不久便发现这种“荷花”的野果(莲籽)和根茎(莲藕)不仅可以食用,而且还甘甜清香、味美可口,渐渐地在人类祖先的印象中留下深刻的记忆。

直到公元前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随着农耕文化的出现,人类对荷花开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知和了解。

从20世纪70年代的考古发现:柴达木盆地所发现的荷叶化石可见,其历史约在1000万年之前;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花粉化石,亦在7000年之前;河南郑州市北部大河村发掘的“仰韶文化”房基遗址中,发现室内台面上的碳化粮食和两枚莲籽,其历史亦在5000年之上。

正是人类在不断地生产劳动过程中,对朝夕相处的荷花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知,才为我们古老的“荷花文化”奠定下坚实而厚重的文化基础。

《诗经•郑风》中的“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彼泽之陂,有蒲与荷;彼泽之陂,有蒲菡萏”(《诗经•陈风》),《逸周书》的“薮(sǒu)泽已竭,既莲掘藕”,以及汉初的《尔雅》记载:“荷,芙蕖,其茎茄,其叶蕸(xiá),其本密,其华菡,其实莲,其根藕,其中菂(dì),菂中薏”,都对荷有了较为完整的认知和定义。

公元前473年,吴王夫差就在他的离宫(今江苏省苏州市灵岩山),为他的宠妃西施修建了“玩花池”;春秋时期的青铜工艺珍品“莲鹤方壶”(全高118厘米,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就把荷花与龙、螭(chì,蛟龙类动物)、仙鹤一样神化,成为人们心目中最为崇高与圣洁的象征。

秦汉一统之后,百姓得到了相对的稳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快速发展,在农耕文化思想的影响下,对荷花的喜好和关注更加浓厚与广泛,融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农业、医药、艺术、宗教、政治、文化等等,无不体现出“荷”的价值和作用。

西汉之后,南北方的种植、养植普遍流行,食用、药用更为普及,已成为生活中的常用品。北魏.贾思勰(xìe)在其《齐民要术》中,详细描述了莲藕的种植方法:“春初掘藕根节,头着鱼池泥中种之,当年即有莲花”。

种籽的种植方法则是:“八月九日取莲籽坚黑者,于瓦上磨莲头皮薄,取墐(jìn尽,用泥土包裹的意思)土作熟泥封之,如三指大,长二寸,使莲头平重磨去尖锐,泥干置于池中,重头泥下,自然周皮,皮薄易生,少时即出;其不磨者,皮即坚厚,仓促不能也”。

汉代的《神农百草经》即已将花、叶、籽、茎都纳入医用之物,东汉时华佗在外科手术后,即用藕皮等熬成的药膏敷于创口之上。在文学艺术作品中,西汉时的乐府歌辞《采莲曲》歌舞已是十分流行。

隋唐之后,荷花的栽培和利用价值越来越高,工艺文化、饮食文化、装饰文化、绘画艺术、诗词歌赋,渗透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北宋周敦颐的一篇《爱莲说》,把荷花之美推向极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赞美,使荷花被捧为“君子之花”。

在二坝湿地这片硕大的荷塘里,种植有数十种各色荷花,每当“楝花开后风光好,梅子黄时雨意浓”的时节,放眼望去,“荷叶田田连天碧,蜂飞蝶舞伴蝉鸣”、“水榭风微玉枕凉,牙床角簟(diàn)藕花香”。“初夏朝气清,绿荫映竹阁;好鸟时来集,微风散林薄”(清•汤斌《夏日咏怀》)。

鸥起蘋中,振翅绿叶之上,向往于蓝天白云;鱼惊荷底,绕旋亭亭之间,游曳于清水碧池;画舫轻轻划过,碧水分列雁行,多游客指指点点,惊叹美艳;翠盖千重,青钱万叠,搅动盘心点点珍珠,恰似神仙洞府。“妆点楼台青黛山,含羞自饰绿云鬟;只因不为清漪惑,万花集集独称仙”。让我们带着无限的遐想和向往,让我们陪着温切的亲人和伴侣,来此观光,来此欣赏,来此休闲,来此闻香!

十、芦花雪影的诗情画意

芦苇是人们周围最容易看到、也是人们最为喜欢和欣赏的水生植物,几乎在所有的江河湖泽、池塘沟渠边沿都能看到芦苇的身影,尤其在沼泽湿地之中,到处都是它的倩影。

生命力极强的它们几乎逢水便可生长,而且繁殖力也极强,密密匝匝,丛出不穷,连群结片,密不透风,象一堵堵高墙一样,屏蔽于水岸之间,难以穿越,更是别想由此通过。这些并不是它们的特色,真正的靓丽还在于它们的随便四季。

春意萌动,暖风微起,刚刚露出雪影冰层的枯叶下,已看到绿色的芦芽含苞欲出。湖泽之畔干枯的芦苇之下,在春江水暖的滋润下,已由根部崛起,像箭一样的芦芽已穿破土层,直指天空,去迎接尚在凛冽中的春风,去追逐那些初试水暖的鸭群。

池塘春暖水纹开,堤柳垂丝间野梅;湖上年年芳意早,指天芦苇正叶埋。春风徐来,草长莺飞,木欣欣以向荣,水涓涓以流莹;如笔的芦枝挺挺玉立,开枝散叶;在轻风的抚摇下沙沙作响,绿屏如墙。叽叽喳喳的飞鸟开始穿梭跳跃,放开歌喉传递愉悦的心情;成群结队的野鸭子游曳嬉戏,翘尾扬翅彰显自己的新羽嫰蹼。柳花滚雪春艳艳,湖风一夜吹为萍;青芦为帐挂玉带,满地翡翠倒日影。

夏日的熏风徐徐吹起,烧去了春暖花开时节的温情与浪漫,热气习习而来,从暖热——漫烤——熏蒸,各类生灵都在想着到哪里去乘凉?人类可以去找凉影、树荫、孔道,乃至空调等高档解暑之处;飞鸟可以藏于树丛、花簇、檐下,甚而躲进山洞、鸟窝;水中之物可以潜于水下、泥中,避暑乘凉成了必须的寻求。

而此时,只有那些水禽可以选择适于自己躲藏的芦苇丛中:鹭鸶躲进芦叶之下,水鸭子藏于芦丛之中,深情的鸳鸯依旧紧紧地相偎在芦苇的荫凉处交颈。一幅诗意的夏日画图,跃然于二坝湖面的水光日影之中。六月炎蒸何太盛,溽暑三夏炽融融;苇屏一道绿荫在,水族欣欣乐安宁。

萧萧梧叶送寒声,湖上秋风动客容;天淡云闲清昼永,梦回犹是前时景。夏尽炎气微,火息凉风生;随着一阵秋风的鼓动,长林悲落叶,茂草思夏蒸。在荣华尽零落、槁叶纵横飞的时节,风凉水冷,荷香消弭,蓼草垂首,堤柳影疏。

在二坝湿地的水上世界,只有芦苇倒是青春不老,飒爽英姿,一片片刚刚甩穗的芦花迎风摇曳,朝气蓬勃;远远望去,像拂尘,像扫帚,更像是一片片随风起舞的浮云,给宽广的湖面凭添了无限生机,给日渐萧瑟的秋野增加了一片亮眼的绚丽。青枫落叶正堪悲,黄菊残花欲待谁;水近偏逢寒气早,山深常见日光迟(唐•张谓《辰阳即事》)。

冬日来临,朔风凛冽,雪冬飞禽少,林深落叶多;寒塘凝树影,人稀湖空阔。在这萧瑟冷寂的湖岸内外,树林挺虬干,衰草伏地皮;游船锁空岸,残荷卧枯萍。

在这一片萧瑟凋零的湖面上,远远望去,也只有这一片片、一层层如雪似絮的芦花在随风浮游;枯黄的芦杆上顶着一簇簇雪白的芦花,婀娜多姿,潇潇洒洒,在向大自然宣示着它的坚强、坚韧、美艳、美姿。正如唐•李白在其《洗脚亭》诗中所描:“西望白鹭洲,芦花似朝霜”。

唐朝钱起在《江行无题》诗中有“风晚冷飕飕,芦花已白头;旧来红叶寺,堪忆玉京秋”,以及唐•朱长久的《吴兴送梁补阙归朝赋得荻花》:“柳家汀州孟冬月,云寒水清荻花发;一枝持赠朝天人,愿比蓬莱殿前雪”。

唐•雍裕之的《芦花》诗更加形象:“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月明浑似雪,无处认渔家”。在这天水一体的湖面上,也只有这如舫如墙的芦苇、芦花,给这清冷的冬日点缀起一处处活跃的生机,是它们与远处的村落和傍晚的炊烟,融合成一幅幅灰白的水墨画卷,和着远来归宿的鸥雁,让这片水域闪烁着生命的气息。

芦花,这朵承载着菊与梅的奇葩,与其一年四季的变化,共同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和绚华,正所谓“春夏秋时无所献,冬日来临自精神”。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684186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