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排行榜
  1. 首页 >
  2. 美妆资讯 >
  3. 美妆 >
  1. 历史上自救能力超强的奸佞小人

美妆资讯
历史上自救能力超强的奸佞小人

今天说的这个人,可能很多人不太了解,他的名字叫郑注,大概活动于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年间。郑注为人诡异,能见风使舵,实属奸邪小人,但其往往以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死中求活,从一个游医做到凤翔节度使,其经历与做法,值得人们思考。

一、发迹

郑注是山西绛州翼城人,生得身材矮小瘦弱,面貌不雅,观物时双目下视让人琢磨不透他是看哪里。虽然出身微贱,但善于观察总结世事,有些小聪明,以医术游走四方,与各色人物打交道,能够察看对方举止即揣摩出其心里所想,往往言人所爱、做人所需,同时练就医人治病的好手段,在江湖上颇有些名气。

一次,为徐州节度使李愬(曾雪夜入蔡州,擒获吴元济,以军功升节度使)的牙将治病,这个牙将很是满意,就把郑注推荐给李愬。长期战阵艰苦危险生涯,搞的李愬周身是病,得到郑注的治疗后,恢复得非常好,李愬十分高兴,就把郑注留在自己的帐下做了个随从小官。

郑注这种人,江湖性格,有权就用,假借李愬名义,发号施令,充大装大,没有多久,就惹得节度使军府上下大为不满。当时制度,节度使为朝廷掌管一方军政,朝廷派一太监作为监军,住在节度使军府所在地,随时向皇上报告节度使的行动,达到节制监督的目的。李愬军府上下对郑注不满,不敢向李愬倾诉,就转个弯给监军王守澄报告,希望监军出面赶走郑注。王守澄一听,大为光火,就去找李节度使,指出郑注种种不法行为,要求李愬立即赶走郑注。李愬一听,笑吟吟地对王守澄说:监军消消气,你说的都是事实,我其所以不怪罪郑注,是因为郑注确实有别人不具有的能力,我给你也一时说不清楚是什么能力,还是让郑注到你府上,向你汇报一下,听听他的见解,如果仍然觉得不可用,再把他赶走也不算晚。王守澄碍于李愬的面子,就答应了。

王守澄走后,李愬让郑注去监军府拜谒王守澄。王守澄本来不想见这个江湖浑浑,但自己当面答应了李愬,没有办法,就让郑注进来,在门口给个座位,勉强听听。奇迹出现了,他们座谈不大一会儿,王监军听得眉色飞舞,大叫升庭,在监军厅堂接见郑注,双双坐一块儿,促膝长谈,相见恨晚。第二天一早就过府去给李愬讲,军府那些粗鲁军人不识人才,正如你所言,郑注实在是不简单,是个难得的人才。有了监军的肯定,李愬更是大胆用人了,立即提升郑注做自己帅府的巡官,与幕府各贵宾并列。

郑注升职意气风发,军府内外人人忌惮,一天看见原先推荐自己给李愬的牙将入府办事,一种不安感突然袭来,他眼珠了向下转,便有了主意。当晚就去李愬府上报告,说那个牙将不可放过,一是曾为吴元济所属,与朝廷为敌,终究心不在一;二是在为其治病中了解到曾与原来的部属聚会密谈;三是在背后发表对李愬的不满言论。李愬信以为真,找个借口就把这个牙将杀了。

不久,唐宪宗李纯召王守澄回京城长安掌握右神策军,王守澄专门到徐州节度使军府,向李愬讲好话,要求带郑注一同回长安。李愬乐得做人情,就送郑注给了王守澄。自此,郑注人生进入了上升的快车道。

二、影子权术

唐宪宗晚年嗜好求仙问道,想长生不老,朝中投机钻营的人,便投其所好,举荐术士给宪宗和长生不老药,宪宗终日和这些人混在一起,朝中事由宦官掌管。王守澄本次回京,得以进入内宦核心,权力相当大。王守澄本人并没有多大的阅历,对处理权力、金钱、朋党等复杂关系往往感到茫然,而带回京城的郑注对此则如鱼得水,成了王守澄的大帮手。

王守澄给郑注在京城建立了豪华的住宅,供给优等食物,郑注也竭力为守澄办事。守澄对郑注的表现非常满意,借机把郑注推荐给宪宗,宪宗与郑注见面交谈后,非常认可。本来宪宗吃了方士的金丹,脾气暴燥,与人说不了几句话就不耐烦,发脾气,以至宫中人人自危,不敢面对宪宗。而宪宗与郑注交谈不久,则温言细语、面容和缓,继而面露喜色,第一次见面便赏赐其金钱万缗。活该郑注走运,唐宪宗病了,不能管理政事,军国大事全由王守澄一人说了算。王守澄能力不逮,郑注日夜呆在王家,为守澄出谋划策。与其说军国大事王守澄说了算,不如说是郑注说了算。

工部尚书郑权,家里妻妾众多,自己做京官的俸禄不够用,想外放节度使多捞些钱,就求郑注给予照顾。郑注一口答应下来,与王守澄说明白后,隔日便放郑权嶺南节度使。有了这个样板,朝中大臣人等更是争相奔走郑注门下,熙熙攘攘,好不热闹。而郑注更是人在家中坐,金钱滚滚来。

眼见得宪宗病情日重,脾气大坏,近侍宦官多人被杀,郑注提醒王守澄,宪宗已经中了金石药毒,没有康复的希望了,应早日为自己预谋出路,恰好常侍陈弘志对宪宗也失去了信心,王、陈二人一拍即合,便设计毒杀了宪宗李纯,拥立太子李恒为帝,是为唐穆宗。

穆宗为人不明,对宦官拥立心存感激,而朝臣也看清了这一点,宰相李逢吉内结王守澄,外压群僚,排除异己,唯亲信是用。穆宗喜爱游乐,纵情声色,在位五年就驾崩了。王守澄、李逢吉内外呼应,拥立太子李湛为帝,是为敬宗。

敬宗十五岁为皇帝,不理朝政,爱好体育运动,不分白天黑夜、晴日雨天,终日与人踢球玩耍。又喜欢与力士角力比武,公开招聘有勇力的青年,组成武术队,自己亲自上场,参与角力摔打。又喜欢晚上带队出外捉狐狸,经常灰头灰脸,彻夜不归。皇帝哥们脾气大,对随从不顺心者,轻则打骂,重则杀头,搞得随从们心惊肉跳。

对于这些情况,郑注早有掌握,告诉王守澄注意皇家神策军的掌握,要经常处于备用状态,达到一有变乱,就能够调出应急。守澄心领神会,与几个心腹宦官密切关注皇帝的动向。

有一次,敬宗和力士、宦官们夜晚捉狐狸归来,大摆宴席,喝酒为乐。席间,敬宗进内室更衣,忽然现场灯烛全部被扑灭,日常不满敬宗的力士趁机杀了敬宗李湛。参与此事的宦官矫诏由绛王李悟(敬宗李湛的叔叔)暂时掌管军国大事。王守澄接报,立即号令左右神策军,入宫进剿,平息叛乱,绛王为乱兵所杀,参与宦官与力士斩杀净尽。王守澄等拥立江王李涵(敬宗李湛的弟弟)为帝,是为唐文宗。

文宗临朝,倍感王守澄的权势压抑,与翰林大学士宋申锡商量除去王守澄的办法,感于王的势力已经形成,不可轻举妄动,宋申锡建议文宗不要着急,需要慢慢处置。为了实现除去王守澄的目的,宋学士又引进吏部侍郎王璠共谋,结果这个王璠为人不谨,把皇上密旨泄漏给外人。此情况马上为郑注所知,他和王守澄商量,先下手为强,主动出击,除掉宋申锡。郑注早就了解到文宗之弟漳王李凑贤能,很有人望,便指使神策军都虞侯诬告宋申锡与漳王交通,欲拥立漳王谋反。揭发信到了王守澄手里,守澄马上上奏文宗,文宗平日里早闻众人评说漳王贤能,就很自然地相信了。最终,宋申锡被贬官出京,漳王被降为县公,除去王守澄的计划流产。

文宗对于郑注和王守澄的这番操作,虽然不是十分明了,但过后能想出些端倪来,治王守澄有些事大,治郑注应该是可以的。于是,他暗示御史李款弹劾郑注。御史弹劾说:郑注内外交通,行为不法;内则与宦官勾连、外则与朝士交好,在南衙神策军和北司神策军间来回走动,到处收取贿赂;为人诡谲和老鼠一样,白天休息,晚上行动,犯上干预政事,为人运作官爵,俨然以朝中大臣自居,人们敢怒不敢言,都躲着他走。恳请皇上把郑注交给司法部门审判,以伸张正义,为天下做则。一天中这类奏章上了几十封。王守澄觉察到弹劾郑注的来头,硬碰是不行的,便把郑注藏在他掌管的右神策军中,对外称不知郑注去向。

左神策军中尉韦元素,其枢密使杨承和、王践言均厌恶郑注,他们都知道郑注藏在右军。恰好有个同样厌恶郑注名叫弘楚的将军向韦元素建议说:郑注这种人奸滑无比,稍不留神就会落入其圈套,今天郑注的形势就像刚出壳的飞鸟,如果不乘机捣毁,等到羽翼长成,就没有办法制约了。您可以假说生病了,请郑注过左军来给您治疗,他来后,您和他坐一起让他给您 诊病,您觉得机会成熟时,使个眼色,我就出来把他捉住,拉到外间乱棍打死。完事后,您向皇上主动请罪,痛诉郑注奸诈,杨、王两位枢密必然上奏证实,而且您有拥立皇上之功,皇上一定不会怪罪您。韦元素觉得很有道理,便决定依计行事。

郑注应邀来到左军为韦元素治病,来到元素面前,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上身匍匐,以头触地,双肩抽动,双手抱头,不像来看病的,倒是像来伸冤告状的,委屈之词与奉承之语共出,委婉而清晰,恳切而实在,声情并茂,抽抽泣泣,如清泉涓涓,源源不断。不知不觉中,元素伸手拉起郑注同坐,凝神谛听起来。远处的将军弘楚,一看出现如此场景,急忙接二连三地暗示元素,但元素却不拿正眼看他。等到郑注诉说完毕,元素好言安慰后又赠送给郑注好些金银礼物,然后派专人护送郑注回到右军。

郑注走后,弘楚感到很生气,报怨韦元素没有按约定杀掉郑注。对元素说:今日机会失去,断不能免他日大祸了!一气之下辞职而去,然而,怨气不散,没有几天背痈发作,不治而死。当时朝中的宰相叫王涯,他在竞争宰相中,郑注为他出过力,他更知道郑注的后台是王守澄,就把御史的奏疏匿而不报。时间一久,文宗皇帝要办郑注的心思也渐渐淡了,王守澄乘机奏报郑注有功无罪,文宗便不再追究郑注。文宗身体柔弱,小疾不断,守澄荐郑注医术高明,让其为文宗疗疾,果见效用,文宗改变了对郑注的看法,很是赞赏,想把郑注留在翰林技术院任职,郑注不愿意,便提拔为侍御史,充右神策军判官。而后又兼任昭仪军(今河南、河北卫辉、安阳、邢台、永年一带)副节度使。正式进入朝廷编制。

三、翻云覆雨

郑注一个江湖浑浑引起皇帝重视,封官受赏,自然有大臣不愿意。适逢久旱不雨,文宗下诏求祈雨的方法。司门员外郞李中敏上奏说:久旱不雨不是由于皇上德行有差,而是因为宋申锡的冤案和郑注的奸诈造成的,祈雨的方法就是杀了郑注,昭雪宋申锡。文宗不理。

郑注在朝廷注意结党,认为可以利用的人才,他就率先拢络,有个高大伟岸的美男子,有才有学,名叫李训,郑注和他结成死党,在朝中互为援手。他通过王守澄举荐李训给皇上,李训侃侃而谈,文宗很是喜欢,认为遇到了奇才,任命为翰林学士。当年向郑注透露宋申锡捕杀王守澄、郑注的京兆尹王璠与李训很是交好,至此,郑注、王璠、李训结成了朝廷内的铁三角。

文宗内心并不是表面上的平静,当年谋诛王守澄失败后,表面上不再提及此事,内心一直思虑如何扳回此一局。及至与郑注交谈后,觉得这个人确实是一个能够实现自己意愿的人,其一:他是王守澄的人,如果倒王,不会引起怀疑,易于成功。其二:这个人结交的都是倍有才干的能人,主意多、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其三:他起于民间,在朝堂上没有根基,易于掌控。于是,提拔郑注为太仆卿兼御史大夫。而郑注的表现更绝,他接受新任命的同时,举荐曾弹劾自己的李款接替自己原来的任职,一时让朝臣们不知说什么好。

文宗看到时机成熟了,便密秘会见郑注、李训,要他们设计除掉王守澄。二人慨然答应,相互鼓励,誓以诛灭宦官为已任。这两位都不是省油的灯,有了皇帝做后台,更是身手没有地方放,指点朝政、唯我是是,而皇帝对他们所言句句是听,朝臣发现这个风向后,便一窝蜂的唯郑、李马首是瞻。郑注常在宫中,有时休假,想见他的宾客,把他的家门口的道路都堵死了。人们只知道这两位是宫内宦官的一手提携的红人,他们做梦也想不到现在已经反正了,就是宫中的王守澄大官人,也在糊里糊涂的等着皇帝老子的清算。

然而,文宗并没有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他的另一手准备也在进行中。当初册立文宗时,神策右领军将军兴宁、仇士良也立有功劳。为了抗衡王守澄,便免去韦元素等职务,提拔仇士良为左神策军中尉。

郑注觉得自己经营朝中事务有了明显进展,便要求任职朝中挂名宰相,当时执政宰相李宗闵不同意。郑注便构陷李宗闵,虽然李宗闵被贬官了,但他自己的愿望也没有实现。郑注可能江湖习气没有完全退净,没有认训到自己的资历、学识、势力不足为宰相,反复诉求想做宰相,这事连他的同党李训都看不下去了,不动声色地支持反对郑注为相的意见。这样一来,经过几次碰壁,郑注做宰相的事就不再有人提起了。文宗也觉得郑注做得太过了,为了平衡郑、李力量,任命李训为兵部郎中、知制诰,仍然任侍讲大学士。

李训虽然通过郑注得以晋升,而心中实在看不起郑注,加上郑注风风火火,不知收敛,万一在朝堂上闹出乱子,可不是耍呢。于是借着给皇帝侍讲的机会,建议皇上任命郑注为凤翔节度使。凤翔府是长安西边的一个在府治,位当西去、南去咽喉,可谓是长安西南面屏障,多少人以能够任此地节度使为荣,郑注当然很是高兴。他万没有想到,一向为他人设圈套的人,今日落到别人的圈套里,而且是自己引进的朋党的圈套里。

文宗好学《易经》,这正是李训的强项,每三二日便要入讲一次,讲学之间,自然可以观察文宗偏好,了解到偏好便可顺风讲授,让文宗越听越高兴。皇帝一高兴,好事就来了,李训入朝 不到一年,就给又一次升官,这次是直接拜相:礼部侍郎并同平章事。郑注刻意想求的东西,让李训轻意就拿到了。

郑注也没有闲着,他代名臣李听坐镇凤翔,李听不怎么高兴,对郑注派去的前站不怎么客气,郑注得知后便拿出构陷人的本事,诬陷李听贪虐,给李听个闲职了事。文宗想提振经济,就问计于郑注。郑注没有这方面的能力,但又不甘示弱,就顺口说:收茶税。文宗急于收钱,信以为真,就让主管经济的宰相王涯安排,王涯明知不可为,但也没有办法改变。

李、郑掌握实权后,便向皇上建议给王守澄虚衔上升,实权渐渐解除,于是朝廷任命王守澄在右神策中尉行右卫上将军、知内侍省事的基础上加封为左右神策观军容使,兼十二统军。看起来加衔了,但离实权却远了。眼见得王守澄成了无实权的老宦官,郑注、李训便秘密止奏文宗,是处理王守澄的时候了。于是,文宗特派宦官李好古携带毒药,赴王守澄府上,赐王守澄自尽。第二天,朝廷对外宣布王守澄于夜暴卒,为其举行隆重的丧葬仪式。这个弄权的老宦官,稀里糊涂地死在自己护佑提携的人手里。

三、结局

王守澄死后,郑注认为可以利用王守澄的葬礼对宦官连根拔起,便与李训定了一个瞒天过海的计策。准备由皇帝下诏,要求南衙北司,中尉以下人员悉数到浐河边参加葬礼。郑注率凤翔府五百名亲兵以护丧的名义参加,人人身怀利斧,待宦官到齐后,出斧向前,杀尽宦官。郑注、李训、王璠等核心圈子成员预知此事。商定后,郑注便回凤翔府去准备,届时行动。

李训本是江南一流人,所谓流人,就是不为本地土生土长之人,因生计流落本地,不被当地认可,但有确实生活在各地的人家人员。李训因为富有才学,又生得潇洒倜傥,因郑注引荐而为文宗赏识,平步青云,升任宰相。他把运气看成了自己的本事,以为自己无所不能,背靠皇帝,可以摆平一切。听郑注设定的瞒天过海之计,当时无所意见,过后一思量,如果此计成,那不全成了郑注的功劳?自己不是要反居其下了,这显然不符合李训所处的位置及其高傲的思想。于是瞒着郑注,召集自己朝中的亲信王璠等商量,由王璠等招募丁壮,再加上各衙门衙役人等,先期诛杀宦官,然后召郑注来一齐杀掉,独统朝纲。左金吾大将军、太府卿韩约献上一计,这就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甘露之变。

唐文宗大和九年(公元835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文武百官早朝开要开始,左金吾大将军韩约奏称在左金吾院内,石榴树上夜生甘露,是大吉大利之兆,请皇帝前去观看。文宗认为是好事,就答应去观看,由太监抬着皇帝出发。这时李训对皇帝说,不见得是真甘露,如果皇帝观赏了,结果不是真甘露,不好给臣民交待,还是让派人先去核实一下。文宗便让左司中尉仇士良带人先去查看一下。仇士良刚进韩约家门,看见韩大冬天汁流满面,觉得奇怪,便下意识停下脚步,向四周观看。这时恰巧一阵风起来,吹起石榴树周帷幕的一角,其后埋伏的甲士便暴露出来,仇士良大惊,急忙回头出门,这时门卫想关门,但被仇士良喝住,稍一迟疑,仇士良便抢出门来,大呼有人谋反,保护皇上。众多太监一拥而上,围着文宗轿子,拥挤着抬向内宫。

李训看到事情败露,一把攀住轿子不让文宗进宫,一时拉扯起来。这时文宗李昂(李涵即位后改名李昂)表现得很不地道,他不但不帮着大臣,反而喝斥起李训来。太监趁机扒开李训的手臂,把文宗抬进宫去。仇士良的命令很快传达下去,左右神策军齐出去,对参与与未参与本次事件的相关人员展开大规模的杀戮。而李训这边原来准备的武装力量,领头的股栗不能动,新招募的丁壮四散而去,吓得李训等变装逃跑。

这一通折腾下来,皇宫内外杀了一千多人,大臣想杀宦官,反而被宦官反杀,仇士良一作二不休,对相关的大臣家属老幼捉住便杀,一个也不放过。李训、王璠等都落了个身首异处、全家被杀。

郑注还在按照原来约定,组织好五百名刀斧手离开凤翔,开到扶风,准备继续东进。这时,噩耗传来,李训这边坏事了。郑注大骂李训坏事,误国误民。骂也无益,还得为自己打算。幸喜皇帝还在,自己还是凤翔节度使,有兵有权。想到这里,郑注便镇静下来,率兵还凤翔,做长久打算。

仇士良派人到凤翔,向监军传达解决郑注的命令,监军大惊,一边是有兵权的节度使,一边是直接上级杀红了眼的仇士良,自己一个身无缚鸡之力的太监,如何来执行止峰的命令呢?这时,身边有个将军给他出了个主意,让监军请郑注过府议事,郑注坐下后,由将军突出,杀了郑注。监军认为可行,就派人去请郑注。

郑注知道监军所请不善,但他仗着自己有护卫亲兵,并不把监军所请的危险放在心上。甚至还想借着监军危害自己挑起亲兵的同情心,随着自己对抗宦官。郑注及其卫队一到,这位将军便热情地用预先准备好的酒菜、水果招待,郑注让大多数护卫接受了招待,自己只带了几名彪悍卫兵进去和监军见面。监军早已经泡好了香茶,让郑注坐下饮用,郑注接过茶杯,移开茶杯盖子,伸嘴去喝,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那将军突然抽出刀来,嗖的一声,郑注人头落地。卫兵大惊,刚要抽刀回杀,只见监军大叫一声:且慢!卫兵一时摸不着头脑,竟把刀施加鞘中。监军接着对卫兵说:郑注与李训谋反,皇上口谕,诛杀郑注。门外的卫兵正在享受招待,等到明白里面发生的事情,监军已经站在门口,重审皇上口谕了。

此后,监军做主,对郑注及其亲信僚佐彻底清算,斩杀完毕,带着郑注的人头回京报喜。

当郑注四处云游,以医为生时,他并没有想到能够做皇上的亲信,能够出镇节度使,但当他被李愬看中,并在节度使军府做红人时,可能就有了新的想法。当他面临被驱赶、被杀头时,可能也害怕过,想仍然回去做游医。但这些风险过后,他又好了伤疤忘了痛,继续进行官场冒险。郑注的行为,是应指斥呢?还是应借鉴呢?欢迎大家讨论。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658249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