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排行榜
  1. 首页 >
  2. 美妆资讯 >
  3. 美妆 >
  1. 山东省菏泽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美妆资讯
山东省菏泽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城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读懂诗歌,一定要读懂那个时代。曹操的《短歌行》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诗中,曹操在对自己发问,与自己交流。曹操回顾一生,这是一种世事沧桑当中时间流逝的忧伤,是在感慨战乱时代的人才难得,因此他对于人才的延揽是不遗余力的。但是他并没有沉寂下去,《观沧海》《龟虽寿》和《短歌行》都是在南下的时候写的,一路上充满了艰险。但曹操不因为有忧伤、多难就沉沦,而是认为应该抬起头来做事,把事情做成、拯救苦难。这正是慷慨悲凉的建安风骨,有壮大的气象、悲悯的情怀、高昂的斗志,在那个战乱的年代颇为难得。

而到了唐代,风格则大不相同。李白可能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愉快,通过三首《行路难》的了解,他活得“不痛快得很”。他不同于杜甫把吃饭写的具体,让人感受到一种操劳:他通过食物昂贵与因心情不好不忍食用形成对比,突出了面对诸多歧路,不知道如何选择的怨气。这说明了解一首诗,不仅仅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更要了解诗人的遭遇。我们要不断地深入,了解更加丰富的李白形象。当然,在更多的时候,李白依然充满了自信,对于江左风流、魏晋风度非常赞许。

提到以东晋和南朝为代表的魏晋风度,我们就不得不提到陶渊明。他的《归园田居》,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不同于传统的隐士形象。隐士不在于是否逃避到深山老林之中,像范仲淹虽然处江湖之远但他依然忧国忧民,这不是真正的隐士。陶渊明所做的,是逃避了社会,“心远地自偏”。只有在他的人生和观念当中,才能真正地理解感受到那个朴素的时代。

陶潜在他那个时代不受重视,可是在后世留有美名,苏轼也是其中之一。苏轼并不是林语堂笔下的完美的人,而是一个有缺陷的人。但是,他正因为这些缺陷,才变得更加可爱。苏轼是一个有情趣的人,但是我们应当知道,他所面临的贬谪环境,是非常凄凉的,但是面对种种的不幸,他自我解嘲身边的窘境,把生活的俗事当作乐事,始终体现了对生命的热爱和豁达的心胸。

曹操、李白、陶潜、苏轼,他们都在变化中的世界经历了种种的磨砺。这种生活的穷困也困扰着绝大多数的人。古代历史上的文人诗人的艺术造就,完全是跟他们的人生过往联系在一起的。“诗穷而后工”,是质朴的真理。在今天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样的,面对自己的使命,只有面对困难,才能有所奋斗、创造和创新。我们今天学习的古代文人的坚强和创造的精神,是最为宝贵的财富。

(节选自康震《古代诗人的人生和艺术》)

材料二:

“欢愉之词难工,穷苦之音易好”,“诗必穷而工”,名人的言说被视为权威的判断,但对照史实,仍有不小的出入,穷者的文章不一定工,诗文作得好,作者不见得穷。穷与工并无直接的联系。

古代读书人的穷,多指科场失意、仕途增蹬、生活艰难。杜甫一生颠沛流离,其作品则成了唐代诗歌的高峰。反过来,生活稳定、衣食无忧,就一定写不出好文章吗?汉魏之际的曹植,名门望族、锦衣玉食,而笔下文字引领一时风骚,一篇《洛神赋》文采斐然,美仓美奂。“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虞世南立身庙堂、生活富足,他的书艺早有定评:文词典丽,意境廓大,论者称有盛唐气象。宋人晏殊高居相位,生活优裕,“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与唐人王湾“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异曲同工,是怀乡诗中难得的佳作,说起宋诗,谁也不会忘了这首《无题》。“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妙语连珠,如有神助,更是好评如潮。

世盛则诗盛,世衰则诗衰,信哉斯言。有人说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优于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感觉也很有道理,李诗气魄确实大于杜诗。讲生活境遇,李优杜劣,但论诗,李与杜其实难分高下。明人文徵明一生绝少波澜,生活小康,平静安宁,他写吴中胜录亥墓山,虽然只是小品文章,但作者用画家精细的眼光摹写景物,远近搭配、光影调度,均臻于至善,读之情韵宛然、如在目前。可见条件优越、生活富足,并非诗艺的负累、文思的室碍。

谋生不易、朝不虑夕是古人生活的常态,但将穷困潦倒、愁肠百结的负面情绪塞入作品、噪喋不休,只会让人生厌,事实俱在,炫穷难为读者看重。“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回。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生活何其潦倒,但诗行里找不到半点愁苦、怨悱的影子。尾联“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伴此生”还给那些盛称杜甫为诗圣,说他一生惟知家国安危、民生疾苦的铁杆粉丝开了个不小的玩笑。出身钟鸣鼎食之家,遭逢变乱、陷于绝境的张岱有一篇《快园记》,状写晚年衣食不继的窘况,但文字中看不到悲戚却夹杂了不少调侃,作者安于贫穷的旷达反给读者更多的回味。大丈夫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即用文字表达心中的委屈,也应有审美的从容。应当相信作家的自制力,顺逆、穷达、贫富,似不会过多影响文章的意趣、格调。诗穷后工,从古至今,人人都这么说,但这穷与工究竟在哪一个环节上实现了对接、发生了共振,前人的解释十分模糊,而笔者则能认定,炫穷而搏同情与诗文之工不可同日而语。

(节选自庄锡华《诗必穷而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曹操的诗歌虽然都写于南下之时,一路艰险,但他的诗歌并不因此而情感消极低沉,而是昂扬向上。

B.李白没有将吃饭写得详细而具体,而是用对比的手法写出自己对贵族的厌恶,表现了对百姓的关心。

C.晏殊虽然身居高位生活优裕,但思乡之情强烈,创作出的怀乡诗情感真挚,后人认为堪与唐诗媲美。

D.张岱陷于绝境之时,面对窘迫的生活在文章中表现出的达观,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强大的内心力量。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读懂诗歌,先要明白诗人生活的时代和经历。读懂了汉末乱世和曹操的生平,就能读懂曹操的诗歌。

B.同样是写食物,李白与杜甫二人写作的风格并不相同,这源于二人的家庭背景不同,生平经历不同。

C.“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两句表现出了虞世南诗作文词典丽、意境廓大的特点,体现了盛唐气象。

D.古人生活不易者众多,但他们在诗作中并没有表现出负面情绪、因为他们知道这样的作品难成佳品。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诗穷而后工”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B.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C.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D.诗歌的灵魂是情感,在情感起伏的情况下才能写出好诗。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特点。(4分)

5.学完了《屈原列传》和《离骚》后,有同学认为正是因为屈原被排挤、疏远、放逐,“心有所郁结”,所以才会创作出不朽的名作《离骚》。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破规矩

熊立功

祖上有个爷,是剃头的。他头剃得光精,垸里人都叫他剃头爷。这剃头爷身上有故事,垸里长辈闲下没事,就爱聊他,可都讲不出个子丑寅卯。还算三爷口才好、记性好些,我就常纠缠他,要听剃头爷的故事。

三爷就给我讲了,我也把它记下了。

剃头爷给自己立了规矩,叫“两不剃”。一个是女孩不剃,一个是酒后不剃。

可偏偏就有人要废他这个“两不剃”。

那年大雪封山,也把一小队日本兵冻在了大山里。那些兵进垸后,用刺刀让族长派人腾出了祠堂作驻地,用机关枪叫家家户户送来了大米、面粉、土酒还有猪羊肉。

日本小队长把族长叫到跟前。这小队长,一副书生相,瘦脸上架副眼镜,说话轻言细语,很斯文的样儿,还把中国话说得很顺。面对堆成山的吃的喝的,小队长笑昧眯地对族长说:“你们的族人,大大的良民,我们大日本皇军,来保护你们,大大的辛苦。你的,派人来为我们的效劳,帮我们做饭、洗衣、打杂的干活,男人的不要……你的,实在找不到,我们就自己来找……”说着,小队长从肉堆里拣起一块鲜肉往空中一抛,他身后就窜出一条硕大的狼狗,张开大嘴,腾空接住。嚼着滴血的肉,大狼狗一双血红的眼,盯得族长打起了寒颤。

昏昏沉沉的族长,一头扎进剃头爷家里……

这一夜,心惊胆颤的垸里人也都来找剃头爷,问如何安顿家里的女孩。

剃头爷说:“我和族长商量了,都剃成光头,平头,变成男孩。”

“那我们不是破了你的规矩了吗?”

“不是你们,是那日本兵!”剃头爷恨恨地说。

连夜,剃头爷熬通宵,把院里十岁以上的女孩,全都剃成了光头,平头。那一夜,剃头爷的剃刀一夜未停,动作也出奇得快,人也一夜未歇气,他咬着牙,没吭一声。

族长家的千金十五六了,长了一头秀发,舍不得剃,僵在绣楼不下来。族长心想,不剃就不剃吧,我族长家的孩子,他日本小队长应该不会为难的。

第二天,日本小队长又把族长叫去,笑眯眯地对他说祠堂太冷,要住到他家去。

入住的小队长还带了两个背长枪的兵。一个守在门口,一个围着他前后转。

次日,小队长看到剃头爷给族长理发,唱啊说啊按的,把族长弄得舒舒服服地睡着了。就也来了兴趣,叫剃头爷也给他剃个头理个发,按下揉下。

剃头爷顿了顿,还是在那小队长头上捣鼓起来。

剃头时,小队长得知剃头爷有一肚子中国故事,也正是他感兴趣的东西,就留剃头爷吃饭,还拿出洋酒要和剃头爷对饮。

一顿饭下来,剃头爷灌倒了小队长,自己也头晕晕的,回到家,倒头就睡了。

半夜的时候,迷迷糊糊的剃头爷被人推醒,床沿坐着泪流满面的族长。剃头爷心里一惊,酒醒了。

族长哽咽着说:“那日本畜牲把,把我女儿害,害了……”

“孩不是在楼上吗?”剃头爷追问。

“孩弄出了响动,让那日本小队长叫兵逮下了楼。孩不从,咬了那畜牲头儿。那畜牲朝她开了枪。还放我出来,限我明早前给他找个小姑娘,不然,就要灭我们全垸的人……”

……

两人正说着话时,门“嘭”地一下被捅开了,两个日本兵架着小队长进来了。他们指着小队长的头叽叽咕咕地朝剃头爷吼着比划着。剃头爷老半天才明白,小队长是头痛,需要他治疗。

剃头爷顿了顿,尔后,点点头,搬来一张太师椅,让小队长坐在椅子上。一身伙计打扮、剃了和尚头的妻子杨絮,打来一盆热水,湿了毛巾,敷在小队长头上,一会儿,小队长不哼哼了。剃头爷拿出剃头的行头,在小队长头上动了起来,嘴里也开始流出催眠样的曲子。

小队长开始打起了鼾,另外两个日本兵从站着,到坐下来,慢慢地,也打起了哈欠,最后,也鼾声如雷。

可是,伏在小队长脚下的狼狗,却张大着眼,盯着剃头爷他们。

剃头爷往族长和妻子招招手,对着他们的耳朵分别说了几句。妻子会意地出去了,一会儿,回来的妻子冲狼狗扔了一块肉。狼狗嗅了嗅,吞了下去,一会儿功夫,就口吐鲜血,弹了几下,不动了。

这时,打着寒颤的族长,挪动了筛糠一样的双腿,到门角拿起了一张锄头。

看到族长走近伏在桌子上熟睡的两个日本兵身边时,剃头爷的剃头刀往小队长喉咙上切下去,“嗤”的一声,小队长的鼾声戛然而止。那一边,族长的锄头脑也磕到一个日本兵的头上了,另外一个被震醒的日本兵,刚刚抬起头,族长的第二锄头就迎面下去了……

两个惊骇不已的男人面对三个死去的日本兵,呆了一会儿后,竟然异口同声地说:“召集族人!”

黑压压的族人静悄悄围拢在剃头爷和族长身边后,族长低沉的声音,让人血往上涌,“日本兵不让我们安生,大家不能坐着等死,趁天还没亮,我们得先动手,烧了祠堂,灭了日本兵那些畜牲……”剃头爷感觉族长红的眼睛在放血。

“动手吧,再挨,就来不及了。”剃头爷说。

“大家用柴禾把祠堂四周封了,再泼上油,手脚要轻。动手吧!”族长低低的吼,让黑压压的人动了起来。

“门口有站岗的。”一个抱着柴禾最先到祠堂边的人,对模过来的剃头爷和族长说。

剃头爷汗毛一炸,对族长说:“我过去看看。”

族长看到,剃头爷离那个站岗的日本兵几步远的时候,被日本兵用枪抵住了。接着,就看到剃头爷闪了过去,两个黑影就粘到了一起,一会儿,双双倒下。

族长扑过去,摸到的是胸口中了刺刀的剃头爷,还有断了喉咙的日本兵。

身后,黑压压的人群,浪一般滚过来……

三爷讲:那一夜,大火,舔着风烧得“哧哧”作响,把祠堂变成了一个火球。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族长面对日军无礼要求时的无能表现,使得族人只能找剃头爷商量怎么安置女孩。

B.剃头爷为保护女孩打破规矩给她们剃头,唯独族长的千金不肯剃头没有躲过灾难。

C.剃头爷剃头技艺高超且有勇有谋、临危不乱,是成功杀死日本小队长的主要因素。

D.结尾写大火把祠堂变成了一个火球,暗示族人在剃头爷死的激励下烧死了日本兵。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刻画日本小队长的形象,他瘦弱、斯文的“书生”外表与残暴、冷酷的“侵略者”本质构成强烈反差。

B.小说语言平实质朴,也使用了一些方言、土语。如“头剃得光精”“被捅开了”“讲不出个子丑寅卯”“不让我们安生”等。

C.小说多处情节互相照应,比如前文提到日本小队长用鲜肉喂狼狗,就能与后文剃头匠的妻子用毒肉毒死狼狗的情节形成呼应。

D.“两个黑影就粘到了一起,一会儿,双双倒下”一句中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再现了剃头爷与日本兵英勇搏斗的画面。

8.小说为什么要以“破规矩”为题?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小说在叙述剃头爷的主体故事时采用了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这种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帝欲诛樊爱能等以肃军政,犹豫未决。己亥,昼卧行宫帐中,张永德侍侧,帝以其事访之,对曰:“爱能等素无大功,忝冒节钺,望敌先逃,死未塞责。且陛下方欲削平四海,苟军法不立,虽有熊罴之士,百万之众,安得而用之!”帝掷枕于地,大呼称善。即收爱能、徽及所部军使以上七十馀人,悉斩之。壬戌,诏群臣极言得失,其略曰:“朕于卿大夫,才不能尽知,面不能尽识。若不采其言而观其行,审其意而察其忠,则何以见器略之浅深,知任用之当否!若言之不入,罪实在予;苟求之不言,答将谁执!”上谓宰相曰:“朕每思致治之方,未得其要,寝食不忘。”比部郎中王朴献策,以为:“中国之失吴、蜀、幽、并,皆由失道。今必先观所以失之之原,然后知所以取之之术。其始失之也,莫不以君暗臣邪,兵骄民困,奸党内炽,武夫外横,因小致大,积微成著。今欲取之,莫若反其所为而已。”后周世宗欣然接受。未几,迁左谏议大夫,知开封府事。六月,庚子,上亲录囚于内苑。有汝州民马遇,父及弟为变所冤死。屡经覆按,不能自伸,上临问,始得其实,人以为神。由是诸长史无不亲察狱讼。乙酉,唐主使陈觉白帝以江南无卤田愿得海陵盐监南属以赡军帝曰海陵在江北难以交居当别有处分至是,诏岁支盐三十万斛以给江南,所俘获江南士卒,稍稍归之。上在藩,多务韬晦,及即位,破高平之寇,人始服其英武。其御军,号令严明,人莫敢犯,攻城对敌,矢石落其左右,人皆失色而上略不动容;应机决策,出人意表。又勤于为治,百司薄籍,过目无所忘,发奸伏,聪察如神。然用法太严,君臣职事小有不举,往往置之极刑,虽素有才干声名,无所开宥,寻亦悔之,末年宽。登遐之日,远迩衰慕焉。

(节选自《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唐主使陈觉白/帝以江南无卤田/愿得海陵盐监南属以赡军/帝曰/海陵在江北/难以交居/当别有处分

B.唐主使陈觉白帝/以江南无卤田/愿得海陵盐监南属以赡军/帝曰/海陵在江北/难以交/居当别有处分

C.唐主使陈觉白/帝以江南无卤田/愿得海陵盐监南属以赡军/帝曰/海陵在江北/难以交/居当别有处分

D.唐主使陈觉白帝/以江南无卤田/愿得海陵盐监南属以瞻军/帝曰/海陵在江北/难以交居/当别有处分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行宫,古代指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室,也指帝王出京后临时寓居的官署或住宅。文中指后者。

B.迁,古代称平调官职,右迁是提升官职,此外表示提升官职的词还有擢、拔、陟、加、晋等。

C.录囚,亦称虑囚。中国封建时代由皇帝或有关官吏讯察囚犯决定可否原宥的制度,始于汉代。

D.登遐,本意谓死者升天而去,后引申为对他人死去的讳称,又特指帝王之死,犹言登仙远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因樊爱能平时没有建立大功,周世宗就杀了他,世宗的主要目的是想杀鸡儆猴来整顿军纪。

B.周世宗让群臣谈论政事,是想了解大臣们的才能、忠心及任用是否恰当以更有利于政事。

C.在周世宗的率先垂范下,各部长官为避免再出现重大的冤假错案而开始非常重视诉讼案件。

D.周世宗不光治军严明,前期对群臣管理也非常严格,大臣们即使犯有小错也会被处以重刑。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若言之不入,罪实在予;苟求之不言,咎将谁执!(4分)

(2)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4分)

14.针对周世宗找不到天下大治的方法,王朴献上了什么计策?请加以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古风(其四十八)①

李白

秦皇按宝剑,赫怒震威神②。

逐日巡海右,驱石驾沧津③。

征卒空九寓,作桥伤万人。

但求蓬岛药,岂思农扈④春。

力尽功不赡,千载为悲辛。

【注】①唐玄宗统治后期、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迷信道教、企望成仙。②威神,凶威之神,此指海神。③传说秦始皇让海神为他驱石架桥。④农扈,古代农官。

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三、四句运用了大胆的想象,再现了传说中的场景,表现出了秦始皇的不可一世。

B.五、六句中的“空九寓”“伤万人”既承接上文的神话传说,又是社会现实的反映。

C.全诗将情感融于叙事之中,末句方透露其用意,含蓄委婉,可见诗人高超的功力。

D.本诗语言通俗明白,体现了李白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语言风格特征。

16.本诗和贾谊《过秦论》(上)都在指斥秦的过失,请结合两文比较二人观点的异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离骚》中以香草比兴美德的着墨最多,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写出了诗人进德修业时的勤勉。

(2)贾谊《过秦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秦统一六国后,仍然严守要塞,盘查百姓,凸显了其仍以武力统治天下的思维。

(3)李白《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奇险景象,使人联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大纵湖,是东方的俏女子,干净而旖旎,端庄而大气,飘逸而妩媚。在这______的湖水里,像是睡着了,温柔俏女子那般,星光下一朵斜歌的睡莲。______在这湖泊里,看着沉睡的你,所有的思念化入静静的湖水。每到夏天,睡莲总会跃出水面,轻舞一池青辉,展开妩媚的笑脸,越过大纵湖芦苇迷宫十万朵紫红色花絮的头顶,拼命地想看到住落在七子岛上的你。

大纵湖水岸,七子岛前,湖面天水相连,微风吹皱,细浪相拥,波光粼粼。睡莲,从湖岸边的东沙沟陈家屋舍旁的池塘里走来,缓慢的轻盈脚步,踏着大纵湖珍珠般______的水面,走向七子岛前。睡莲,从春走到了夏,从夏走到了秋,从秋走到了冬。秋风过后,睡莲真得像是累了,睡着了。青蛙不再鸣叫,知了不再鼓噪,芦苇换上了金色的盛装,水鸟早已悄悄远行,湖面平静安谧,唯恐吵醒进入梦乡的睡莲。

随着轻轻的脚步,我走在湖边,奶奶无数次讲过大纵湖的传说与故事回荡在耳边。大纵湖由古泻湖______而来,是里下河地区最大最美的湖。眼前这方圆数十公里的大纵湖,形成已有千百年。自从有了湖,就有了睡莲。湖似砚,水似墨,记载着睡莲的梦幻今生。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玲珑剔透 留恋 熠熠生辉 演变 B.玲珑剔透 流连 熠熠生辉 演化

C.晶莹剔透 留恋 熠熠生辉 演变 D.晶莹剔透 流连 熠熠生辉 演化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伴着轻轻的脚步,我走在湖边,奶奶无数次讲过大纵湖的传说与故事回荡在耳边。

B.迈着轻轻的脚步,我走在湖边,奶奶讲过大纵湖的传说与故事无数次回荡在耳边。

C.伴着轻轻的脚步,我走在湖边,奶奶讲过的大纵湖的传说与故事无数次回荡在耳边。

D.迈着轻轻的脚步,我走在湖边,奶奶无数次讲过的大纵湖的传说与故事回荡在耳边。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大纵湖,是位干净而旖旋、端庄而大气、飘逸而妩媚的东方俏女子。”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糖对人体来说是一种神奇的物质——不论你已经吃下了多少食物,你的胃总能给甜食腾出更多的空间。这背后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糖的成瘾性。糖会作用于大脑的奖励中枢,让你一吃就快乐。当你加大糖的摄入量并提高食用频率,你对糖的耐受性也会随之增强,进而需要更多更频繁地吃甜食, ① 。

人们爱吃糖的第二个原因是 ② 。当体内有过多的胰岛素时,下丘脑接收瘦素的过程就会受到干扰。瘦素是一种能让大脑感到满足的物质。因此,( )。例如,当你在午餐前饮用了大量含糖的碳酸饮料, ③ ,但实际上在午餐时你会食欲更盛,因为大脑觉得身体正在挨饿。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当大脑无法接收到瘦素时,就会得出身体正在挨饿的结论。

B.瘦素在无法被大脑接收时,身体就会得出正在挨饿的结论。

C.在瘦素无法被大脑接收时,就会得出身体正在挨饿的结论。

D.当大脑无法接收到瘦素时,身体就会得出正在挨饿的结论。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1年,讲述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创作历程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成为一票难求的“年度爆款”。饱含哲思的中国传统美学意蕴与富有现代感的舞蹈语汇和光影渲染,共同构建了专属于中国人的《只此青绿》。一俯一仰,中华文化的精神底色,随着衣袂轻扬,创作者扣住了缥缈灵动间的杆然心动,@了当下每一个炎黄子孙。传统魅力找到了现代表达的正确打开方式。那一刻,时间不再匆忙,距离不再遥远,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

以上文字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试题(A)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3分)D(A项“都写于南下之时”错,B项“用对比的手法写出自己对贵族的厌恶,表现了对百姓的关心”错,C项“思乡之情强烈”错)

2.(3分)C(A项过于绝对,B项强加因果,D项“因为他们知道这样的作品难成佳品”错)

3.(3分)A(这一句表述的是人生的不同状态,并非创作)

4.①全文采用分总结构,先分说曹操、李白、陶潜、苏轼的事例,然后总结“诗穷而后工”的道理,提出要学习古人直面困难的坚强精神。②综合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多种论证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4分。一点2分)

5.这种说法不准确。①仕途的坎坷与文章作得好之间并无直接的联系。②文章所以不朽,得益于文章的艺术创造和思想内涵,并不是因为诗人炫穷、搏同情而得到世人的称赞。③屈原的遭际会让他对世事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但能否写成文章要靠诗人自身的才华。(6分。一点2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3分)A(“无能表现”“使得族人只能找剃头爷商量”错)

7.(3分)B(“讲不出个子丑寅卯”不是方言土语)

8.①小说描写了剃头爷为了保护垸里的女孩和百姓而打破自己的两个规矩,以“破规矩”为题概括了故事的主要情节。②以“破规矩”为题,使剃头爷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体现了他机智勇敢和敢于牺牲,表达了作者对剃头爷的赞美。(4分。一点2分)

9.①突破开篇以第一人称“我”作为叙述者的局限,更灵活自由地交代了剃头爷“破规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使故事情节更加清晰。②用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称视角叙述故事,更全面、细致地刻画出人物的言行和形象。比如为日军剃头的细节描写体现了剃头爷的从容勇敢。③第三人称视角能不受时空的限制,拉开“我”与故事的距离,更具有客观性。表达了作者对以剃头爷为代表的中国百姓英勇抵抗日军的赞美。(6分。一点2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3分)D(唐主使陈觉白帝,以江南无卤田,愿得海陵盐监南属以赡军。帝曰:“海陵在江北,难以交居,当别有处分。”)

11.(3分)B(“古代称平调官职”错)

12.(3分)A(“因樊爱能平时没有建立大功,周世宗就杀了他”错)

13.(1)假如(诸位)进言而我听不进,确实错在我;假如(我)征求意见而(诸位)不进言,过错将由谁承担呢!(4分。若、求、咎、执,各1分)

(2)(张仪)到了楚国,又趁机送厚礼给楚国当权的臣子靳尚,让他在怀王的宠姬郑袖面前说假话。(4分。如、因、厚币,介词短语后置各1分)

14.①君主要远离奸臣贼子;②严格约束在外将士;③减轻赋税,让百姓休养生息。(3分。一点1分)

【参考译文】

后周世宗想诛杀樊爱能等人以整肃军纪,但犹豫未决。己亥(二十五日),世宗白天躺在行宫的帐篷中,张永德在旁边侍侯,世宗拿此事询问他,张永德回答说:“樊爱能等人平素没有大功,白当了一方将帅,望见敌人首先逃跑,死了都不能抵塞罪责。况且陛下正想平定四海,一统天下,如果军法不能确立,即使有勇猛武士,百万大军,又怎么能为陛下所用!”世宗将枕头掷到地上,大声称好。立即拘捕樊爱能、何徽以及他们率领的军使以上的军官七十多人,将他们全部斩首。壬戌(二十三日),后周世宗诏令群臣畅所欲言,陈述政事的得失利弊,诏书大致说:“朕对各位卿大夫,才能没法全部知道,面孔没法全都认识。倘若不采集他们的言论从而观察他们的行为,明悉他们的意见从而考察他们的忠诚,那凭什么来看出各人才器韬略的高低深浅,了解任用是否得当!假如(诸位)进言而我听不进,错确实在我;假如(我)征求意见而(诸位)不进言,过错将由谁承担呢?”后周世宗对宰相说:“朕经常思考达到大治的方略,没有得到其中的要领,睡觉吃饭都不能忘记。”比部郎中王朴进献策文,认为:“中原朝廷丧失吴地、蜀地、幽州、并州,都是由于丧失了治国之道。如今一定要首先考察丧失土地的根本原因,然后才能知晓收取失地的方法。当开始丧失国土时,没有不是因为君主昏庸臣子奸邪,军队骄横百姓穷困,奸人乱党在朝内炙手可热,强将武夫在外面横行霸道,由小变大,积微成著。如今要收取失地,只不过反其道而行之罢了。”后周世宗欣然接受。不久,提升他为左谏议大夫、掌管开封府事。六月,庚子(初三),后周世宗在宫内园林中亲自查阅囚犯的档案。有个汝州的百姓叫马遇,父亲以及弟弟被官吏冤枉致死,屡经核查审理,自己不能申诉,世宗当面审问,才获得真实情况,众人都认为神奇。从此各部门长官无不亲自省察刑事诉讼案件。乙酉,南唐主派陈觉禀报世宗,因为江南地区没有盐卤之田,希望让海陵盐监归属江南来供应军需。世宗说:“海陵在长江北岸,难以归属江南而使南、北官吏交错杂居,应当另有安排。”到这时,诏令每年拨出三十万斛盐给江南地区,所俘获的江南士兵,渐渐地释放回国。世宗在藩镇时,很注意韬晦,及至即皇帝之位,在高平大破北汉入侵之敌,人们开始佩服他的英勇神武。他统率军队,纪律严明,没有人敢违反,攻打城市面对敌寇,飞石流矢落在身边,别人都惊慌失色而世宗面不改色镇定自若;应付机变决定策略,出人意料之外。又勤勉治国,各个部门的簿籍,过目不忘,发现奸人粉碎隐患,洞察秋毫犹如神明。然而使用刑法过于严厉,百官群臣奉职办事稍有做得不好的,往往处以极刑,即使平素再有才干名望,也没有一点宽容,不久自己也觉后悔,最后几年逐渐放宽。去世之日,四方远近都哀悼追慕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3分)D(“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喻指文学作品要像芙蓉出水那样自然清新。本诗呈现出的是朴实浑厚的语言风格)

16.①相同点:二人的观点中都批判了秦始皇的暴政,批判了由此而给百姓带来的苦难。二人“过秦”的目的都是借古讽今,劝诫当朝统治者。(2分)

②不同点:《过秦论》中贾谊通过一系列的铺叙,得出结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强调的是秦王朝统治策略没有随攻守之势的变化而变化,认为秦之亡在于“仁义不施”。(2分)而李白在诗中侧重突出了秦始皇个人私欲的膨胀,独夫的骄奢。(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1)朝搴阰之木兰兮 夕揽洲之宿莽

(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3)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6分。一空1分,错字、别字、漏字则该句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18.(3分)C(晶莹剔透:形容器物精致、光亮通明,结构细巧。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结构新奇,精巧美观。多指中间雕空的工艺美术品或形容人的心思灵巧。留恋:一指不愿意离开或舍弃,二指对往日、往事的怀念。流连:舍不得离开,如~忘返。煜煜生辉:煜煜,明亮,炽盛的样子。用来形容事物的表象,多表示环境。熠熠生辉:熠熠,光耀,鲜明。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也可用来形容虚物,比如形象,多表示神采。演变:变化发展。演化:又称进化,指生物在不同世代之间具有差异的现象,以及解释这些现象的各种理论)

19.(3分)D(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随着轻轻的脚步,我走在湖边”不合逻辑,可改为“迈着轻轻的脚步,我走在湖边”;二是“奶奶无数次讲过大纵湖的传说与故事回荡在耳边”句式杂糅,可改为“奶奶无数次讲过的大纵湖的传说与故事回荡在耳边”)

20.①原文使用了短句,句子更灵活。②原文将修饰成分抽出放到后面,更能突出大纵湖水的特点。③原文用三个短句形成排比,能更强烈的表达作者对大纵湖的赞美之情。(5分。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21.(3分)A

22.①才能再次感到同样的快乐 ②糖会导致胰岛素的过量释放 ③理论上你的胃已经被填满(6分。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四、写作(60分)

23.参照2021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建议以44分为基准分。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485495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