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排行榜
  1. 首页 >
  2. 美妆资讯 >
  3. 美妆 >
  1. 日记还是要写的,万一“卖钱”了呢?

美妆资讯
日记还是要写的,万一“卖钱”了呢?
2023-08-05

阅读前请点击“关注”,每天2篇职场文章陪你成长哦。

作者|杨小米+小筠 编辑|燕子

来源|我和刘先生的日常

你好,我是小筠。

年末岁初,又到了年终盘点的时刻。前几天,我查看自己写日记的文档,发现2021年,我写了约15万字日记。

老实说,写得并不多。

但我不打算苛责自己的懒惰,相反,我珍惜自己写下的每一个字。

毕竟,马尔克斯说,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我们为了讲述而在记忆中重现的日子。

01

写日记这件小事

我坚持了十多年

我从小就喜欢看书,一直有写日记的习惯。

不过,我的日记,记录的只是自己鸡零狗碎的日常生活和密密麻麻的小情绪而已。没什么格调,更没什么高度。

我也并非像曾国藩那样一天不落地天天写。只是心有所感时,随手记录下来而已。

用日记记录生活,我断断续续地,写了十多年。

写得多了,我当然也曾尝试过投稿。不过,全都石沉大海、毫无音讯。

后来,我不愿再承受这样的打击,就索性不再尝试了。我用毛姆的话聊以自慰:

作者应该从写作本身,从思想的宣泄中获得快乐;至于其他,都不必介意,一本书或成功或失败,或赞誉或诋毁,他都应该淡然一笑。

我喜欢写作,喜欢敲打着键盘看文字流淌而出,喜欢写作时进入的心流状态,这就够了。

不过,写日记这件小事,也会经过量变的累积,上升到质的飞跃。当有一天我能够靠文字赚钱时,我回首来时路,发现对自己写作帮助最大的,就是写日记。

持续的记录是持续的输出,坚持写日记,帮助我建立了与文字之间的亲密关系。

直到30岁,我如愿以偿,赚到人生中的第一笔稿费。

02

赚取稿费,从0到1

那时,我经常与同事来福交流彼此最近阅读的好书。有一天,我无意中发现她的一篇书评发表在《xx日报》上。

我向她表达自己的敬佩之情,不料她却口气轻松地来了一句:你也可以写。

我把该报纸往期的书评找出来看,看了几十篇后,得出结论:他家书评太学术太高端了,我写不了。

然而来福鼓励我,你可以的。转过头,她便对该报的编辑王老师说,我有个同事,很擅长写人文社科类的书评,你可以跟她约稿。

王老师很快就加了我的微信,她问我:我们近期打算推出一个“重读经典”的栏目,你可以写一篇书评吗?

想想我当年可是一个屡次投稿都石沉大海的人,如今,居然有一个国家级的日报编辑来向我约稿!

我想,无论如何,我得抓住这个机会啊!

就像那句话:如果你自己不努力,别人想拉你一把,都找不到你的手在哪里。

于是我答复她:可以。

我把自己看过的、喜欢的经典名著回想了一遍,给她报了三个选题。最终她选择了茨威格的《昨日的世界》,并问我,写4000字左右,一个月后交稿可以吗?

我说,没问题。

4000字,会占到一半的版面,相当于主推了。

那一个月,我真是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来写那篇文章。查找了大量资料,还去图书馆借了很多书。

当时我就住在东城区图书馆附近,经常下了班就过去看书、借书。

一到周末,就从早到晚待在公司看书、写文章、改文章。

有时写得踌躇满志,有时又心灰意懒。

一个月后,我把文章发给王老师。她收到文章后,没有任何反馈。我也不敢耽误人家的时间多问,只能忐忑不安地等着。

讲真,我也没抱太大希望。鉴于自己过去的失败经历,在投稿这件事情上,我已经有点“习得性无助”了。

没想到才过了一周,文章就发了出来。那是我的名字第一次变成铅字印在纸上,我也因此拿到了1600块的稿费。我心中的兴奋与激动,就甭提了。

有了第一次,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

慢慢地,我似乎找到了写书评的窍门儿。我会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时记录下自己的阅读感受,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这样当书读完之后,往往能写下两三千字。

接着,我会去搜索该书的评论,去看相关的论文,阅读作者的其他作品。在这个过程中,一点一点修改文章。

我看书很快,但修改文章的过程其实蛮痛苦的,写过毕业论文的同学都知道,就像和自己拔河。但完成的时候,真的成就感爆棚!

而读得越多,写得越多,感受也越多,也越容易对一本书作纵向、横向的对比和评论,当然也越写越好。

有一天,王老师甚至给我发信息:你再多写写吧,你现在写得很好。

▲王老师对我的鼓励

该社另一个编辑则对我说:你已经被我锁定了,以后要多给我写书评!难得看到这么干净的文字。

▲编辑老师对我的肯定

感动之余,我回看自己几十年的写作历程,觉得就像游过了广袤无边的大海,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在写书评的过程中,我时常痛感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很后悔以前尤其是读大学、读研的时候,没有花更多的时间读更多的好书。

也正是写作,让读书这件“无用”之事变得“有用”,因为读过的每一本书,眼睛掠过的每一个字,都会转化成营养,使写作的肌肉更加强健有力。

有时候想想,写作真是最一本万利的职业。你看,只需要一张纸,一支笔,或者一台电脑,就能创造出一个瑰丽的世界,就能创造出经济价值。

哪怕刚开始写的东西烂到家,它们也是有价值的。持续的练习犹如持续堆肥,总有一天,这片土壤会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现在,我供职于高校,发表文章更是变成一个重要的资本。比如,我正在做的课题就有一项规定,在国家级理论宣传报刊发表研究成果,能免结题鉴定。

▲免结题鉴定的条件

其中,就有《xx日报》。

有时回首往事,真觉得人生的大方向可能就藏在许许多多的小选择中,而所接触的人对我们未来道路的选择是如此的重要。

03

每个人的生活都值得记录

如果说在日报上发表文章更多的是依靠机缘巧合与个人人脉,那么在小米的公众号发表文章,既是朋友间结的善缘,也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写作的证明。

我的第一篇稿子,源于和朋友娜娜的一次聊天。

有一天,她问我,如果我写一篇《我为什么要留在北京》,你会不会有兴趣看?

我说当然会,开玩笑说那我写篇《我为什么离开北京》。

娜娜是我在出版社的同事。那时候,她是营销编辑,我是责任编辑和产品经理,她对外推广用的营销文案,有不少是出自我的手。

当小米第一次跟她约稿,让她写下自己买房的过程时,她很忐忑,说自己完全不会写。

我鼓励她:试着写下来,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不要考虑逻辑、文笔这些东西。

我很喜欢《写出我心》这本书,这是美国作家娜塔莉•戈德堡的代表作。作者认为,每个人都能在写作的浩瀚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每个人都能成为作家。

我很认同这个说法。

每个人都有话要说。把要说的话写下来,就是文章了。不要把事情想得太复杂。

每当我对自己写下的文字产生极大怀疑,每当我信念动摇、觉得自己写下的东西全都狗屎不如的时候,我也会一遍一遍重读《写出我心》。

在书中,作者反复强调:动手写吧,相信自己,最好的写作状态是——每天都写。

为了鼓励娜娜尝试写作,我把这本书送给了她。在我的“监督”下, 她完成了她的第一篇文章,写了四千多字。

当她把文章发给我的时候,老实说,我觉得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为了不打击她的积极性,我跟她说,写得挺好的,就是需要改一下,你可以这样改这样改。

我指导她改了好几遍后,她把文章发给小米,没多久,文章发了出来,她收到许许多多的留言和一笔稿费。她高兴极了,无论如何都说要请我吃饭。

她说,小筠,这可是我人生中的第一笔稿费啊!

我笑说,放心,以后会越来越多。

我鼓励她继续写。

娜娜毕竟是做营销的,以前又在互联网公司干过,网感很不错。文字虽然有些质朴,但她很会找文章的选题,生活中的许多小事,她都可以找到一个容易引起共鸣的痛点来写成文章。

就这样,她越写越多,如今已经在公众号上发文二三十篇,而且大都能引发读者广泛的讨论。

正是因为她的关系,我也开始在「我和刘先生的日常」写文章。

以前我总觉得,自己写下的那些记录生活的文字,只对自己有意义。至于其他普通读者,人家为什么要看你的这些小情绪呢?

然而如今,我渐渐明白,其实普通人的感受最不可以被忽视和轻视。任何真实确切的感受,都是无可替代的,是最珍贵的。

每个人的生活都值得记录,每个人的故事都值得讲述。因为正是普通人的真实经历,构成了生活本质的真实。

于是,我也开始用文字,讲述自己的故事,分享自己的经历。

于是也才有了#小筠的生活日常#这些系列文章。

#最后

有一次,我读台湾作家王鼎钧的自选集《江河旋律》,他写自己早年有写日记的习惯,1949年后到台湾,为了接济家人,曾修改自己的日记,一篇篇寄到报社去卖钱。

多年前读柴静的《看见》,也曾惊诧于她对往事叙述的清楚,暗想她为何能记得如此多细节?是否有虚构的成分?

后来猜想,她必定也有写日记的习惯。

其实,#小筠的生活日常#系列文章,有不少就是我根据日记整理而成的。

比如父亲最后的日子、传销窝点历险故事、骑行青海湖的旅程、在北京奋斗的时光等等,其底稿都是我的日记。

我的日记,居然也能“改改卖钱”了!

如今,每当编辑向我催稿,我都庆幸自己过去的“鸡婆”,感谢自己曾那样给娜娜“打过鸡血”。

我也越发意识到,有时候,真的要设身处地、真心诚意地为别人的梦想做点事情,因为可能有朝一日,别人成真的梦想也会照耀到你。

愿我们都能,越努力,越幸运!

一起阅读、一起写吧!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399782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