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排行榜
  1. 首页 >
  2. 美妆资讯 >
  3. 美妆 >
  1. 家庭藏书推荐:新潮有趣的国风读物,亲近国学与美学就需这样的书

美妆资讯
家庭藏书推荐:新潮有趣的国风读物,亲近国学与美学就需这样的书

了解传统文化,我们需要的正是这样专为现代人打造的又好又美的书。

《文状元》和《武状元》这两本书的封面异常抢眼!饱满的红与黑,点缀一抹烫金,果然有“得中状元”的喜庆感。

拿到手里翻翻看,锁线精装,内页版式模仿古书,内文插图透露出纯正中国味儿。

这两本书讲的是科举制度和状元文化,古老又传统,可是,它们怎么看上去一点儿也没有老成持重的学究气呢?这全仰赖这套书的图书出版策划人和设计师潘振宇老师。

潘老师是童书妈妈的特别喜爱的图书设计师,我们的教育三部曲都由他设计定稿。

《文状元》和《武状元》给人的第一印象真是不错,我们就趁热打铁继续读下去!时尚的外表之下,原来内文也如此契合现代读者的口味。

01

《文状元》:关于科举的一切

你想知道的这里都有

如果你也跟笔者一样,古文水平不甚了了,那强烈建议你从《文状元》开始阅读。

▲《文状元》内页

这本《文状元》的作者章宪法,兼作家、明史学者、央广主讲嘉宾于一身,长期致力于明清史、地方史、中国传统文化及地域文化等领域的研究。这样的作者,超机会抓住那些对普通读者而言影响阅读的“难点”,立即转化成现代人秒懂的语言。

孙伏伽在隋朝是万年县(今西安境)法曹,相当于法院院长兼公安局局长。……后来升至“最高法院院长”(大理寺卿)。

如果没有这样的随文转化,普通读者自然一头雾水;如果读个百八十字还要不停看注释,那又太影响阅读舒适感。由于作者及时翻译,读起来就顺溜多了。

有时,作者还直接出手来一段广播剧一般的对话:

周叙说:你不能把目标定在一个教谕的职位上。

商辂说:那我就回家自学吧!

周叙说:不行,必须上学。

商辂说:那我就再进府学攻读几年。

周叙告诉商辂:同样没用,你必须选择一流的学校去进修!

商辂:上哪所学校?

周叙回答:唯一的一所——国子监!

▲ 贡院是古代科举考试的场所

这下倒是足够晓畅明白了,只是有的读者可能会觉得“戏说”成分太浓,太不严肃。好在,作者只是用这样一些桥段“推进情节”,顺便活跃上下文氛围,一旦涉及制度,行文就会回归严谨。

经“南北榜案”促成重大的变革,科举录取不再是“全国统一划线”,而是按照其所处的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试。这个制度不但此后沿用于整个明清两朝,与今天高考中的“分区划线”,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者是能够讲得通俗易懂,那么他都讲了些什么呢?

不要忘了,作者“长期致力于明清史、地方史、中国传统文化及地域文化等领域的研究”,你当然不需要担心书中干货的分量。

关于“文状元、文魁”,书中都有哪些内容呢?

第一章,科举制度从无到有,是一个渐次完善的过程。从隋朝开始,直到明朝,历数这种文官制度的顶层设计在不同时期的发展。

▲ 唐代诗人进士着实不少

如果只是写“某朝某代,制度发生什么变革”,那读起来也够让人头大的。制度的演进离不开帝王的措施,这些措施前有起因后有影响,少不了具体的事件与现象。比如,唐玄宗监考,发现“状元”居然“交白卷”,进而严惩当事人。从武则天开始,增加了“殿试”,舞弊行为更容易被发现了。

这一章虽然着眼于“制度”,但仍然故事性很强。别忘了这本书的副标题是——《一个从学子到宰相的人生奋斗历程》。

接下来,主角“商辂”就出现了。第二三章,分别讲述了他的家世背景、个人才华、求学复读,以及最重要的,“连中三元”的经历。

▲《点石斋画报》中有不少关于科举考试的内容。

历史上的状元林林总总,第四章谈了谈各类奇葩状元。如果你也感兴趣“陈世美、女状元真的存在吗?”那这一章不仅能解答你的疑问,更介绍你认识更多“奇葩”。

▲ 考场内景

第五到第八章,状元商辂的宦海沉浮都在这里了。庙堂之上的商辂,其个人经历与明朝诸多历史大事件息息相关。从明英宗时期到明宪宗时期,历史课本是不会写得这么详尽又有趣的。

如果你只是想对古代中国的文官制度有个大致的了解,最好能兼及不同时期的历史状况,最好还能有个状元现身说法,那这本《文状元》很合适。

▲ “考神”的演化——真的有考神啊?是文曲星还是文殊菩萨呢?

02

《武状元》:这里完全就是

知识盲点!

关于科举制度、状元文化,《文状元》里有你想知道的。可是,还有一些内容,你八成“想都没想到过”,比如,你对“武状元”了解多少?

填补知识空白——这是《武状元》一书给笔者的第一印象。

从武则天开创“武举”,到宋仁宗时期才诞生了第一位武状元。武科考试没有比武环节,却有笔试环节!那位写婉约词的纳兰性德,其实是真正的文武双全。

中南海紫光阁曾是清朝皇帝殿试武进士、检阅侍卫大臣的地方。

从康熙因边疆多乱而对武科十分重视,到光绪时期,以“冷兵器考试”为主的武科考试严重脱离实际,被永远停止。

……

盲点!完全就是知识盲点!

《武状元》同样第一章阐述了“武举”制度的形成历程。

第二章,主角康熙年间武状元曹曰玮出现了。作者不仅梳理了他从武童试到武殿试,一步步成为武状元的考试过程,还考察了曹曰玮的父祖从祖籍安徽转而“占籍京卫”,成功完成“高考移民”,为孙辈的仕途铺路。

第三章,武状元曹曰玮从宫廷侍卫开始的晋升之路。

第四章,武状元需得文武兼备才行。

与《文状元》以故事勾连科举内容的风格不同,《武状元》重在考证。

原本,关于武科考试案例的资料就很稀缺,所以,清朝武科考试的大概轮廓已经是作者从庞杂的史料典籍中勾勒出的。对曹曰玮这个武举个案的梳理,也只是让武科考试的轮廓更有血有肉。

从《池州府志》到曹曰玮友人俞益谟的《青铜自考》,从《清实录》到《六合拳序》,各种史料轮番上阵,严谨的推理辅以作者深入乡间的田野调查,“一个从庶民到将军的人才培养工程(书的副标题)”大致浮现于读者脑海中。

《武状元》的作者张全海博士,既是中国人民大学的知名学者,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长期研究者。自1990年代开始习练心意六合拳、意拳和通背拳等中国传统武术,对武举文化有深刻的理解与体验。《武状元》一书是他二十多年持续追踪调查研究的心血凝结。

史料的互相佐证固然精彩,但如果想要像学者一样,从第一手资料中发掘到宝藏,体验这种层层推演带来的阅读感受,首先需要具备一定的古文修养——大段大段没有注释没有翻译的古文,是个不小的考验。

03

正宗中国传统风配图

考据认真,中国美学的启蒙范例

上文说到“第一手资料”,除了《武状元》中的古代典籍,这两册书中的配图,值得大书特书。

▲《武状元》内页

《文状元》《武状元》的图书出版策划人潘振宇先生和他的团队倾尽全力,在全世界范围内,从30多本古籍中精选出来近千张图版,花费3000多个小时,亲手修复并制成500多张图片,并辅以近三万字的图注,为整套书内容的呈现提供了丰富的图像资源。

▲ 正文说到商辂的母亲教儿子识字,配图出现了一系列《古代母亲教育》,后续两页(下图)仍然是。

这些珍贵图像包括日本早稻田馆藏善本,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品,北京故宫博物院、台湾故宫博物院馆藏绘画,天津杨柳青版画等。其来源有各种县志,以及《烈女传》《唐诗画谱》《武经总要》《大清会典》《西湖拾遗》《三才图会》《点石斋画报》《历代帝王图卷》《古圣贤像传》《晚笑堂竹庄画传》《古今君臣图鉴》《敦煌石窟全集》《钦定国子监志》《中国民间诸神谱民俗版画》等古书和图录。

▲《南闱放榜》出自《点石斋画报》

上起宋代,下迄民国,书中这些古籍插图均为当时名家所绘,画面意境独特,人物个性鲜明,极具艺术审美,很多图片都是首次与读者见面。

如果小孩子正文读来有些难度,只读图也会收获颇多。

04

用传统素材打造现代感高颜值

还需要继续说说这两本书的颜值。

第一印象之外,打开书,会发现书的前后衬、扉页的设计非常具有现代性,很适合当下读者的胃口。

这两册书都采取了费时费力的锁线精装方式,并且裸露出书脊,书脊的黑色跟内页版式关联,封面-书脊-封底的红-黑-红是经过精心设计才得以出现的效果。

最传统的方式(锁线装订)、最传统的素材(插图),最终形成的效果却是非常现代的。

为什么要有现代感?因为这样的设计,拉近了读者与传统文化的距离。

为什么古建筑衍生出榫卯积木?为什么故宫推出古代纹样和纸贴?传统文化复兴,并不是把5000年的传统资料一股脑儿原封不动甩到现代人脸前啊!

国风不断尝试与现代事物嫁接,目的之一,当然是希望现代人对国风元素逐渐感到亲切、生动,进而想要去探究更多。

从这个意义上讲,《文状元》和《武状元》的“现代化”,效果确实不错。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326423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