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排行榜
  1. 首页 >
  2. 美妆资讯 >
  3. 美妆 >
  1. “创客”苏轼自制“东坡壶”,只为博“佳人”一笑

美妆资讯
“创客”苏轼自制“东坡壶”,只为博“佳人”一笑
2023-08-05

我是赫赫有茗,点击上方“关注”,每天为你分享茶知识。

上期我们聊了苏东坡与红颜知己——茶的一些故事,这一期我们继续聊他与茶的趣事,还是从苏轼的茶诗中寻找。上期留下一个问题:苏轼为何称呼茶为“佳人”?这期我们就来揭开谜底。这佳人不简单还是个仙女,苏轼为博佳人“一笑”,不仅好水、好具伺候,还自制“东坡壶”。

从来佳茗似佳人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陵春。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在《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这首诗中,苏轼第一次称呼茶为“佳人”,而这赞美的茶正是北宋建州(今福建北部之南平地区)壑源团茶,还把这茶视为仙女。世间美女如云,能叫仙女的有几人?可见当时的建安团茶在苏轼心中的地位有多高。

壑源是什么地方?宋代建州名茶产地,位于北苑御茶园旁边一二公里的邻山,为宋代私焙贡茶的代表,属于广义的北苑茶。而北苑御茶园为宋代官焙贡茶,即狭义的北苑贡茶。南宋胡仔《苕溪鱼隐丛话》:“北苑焙也,漕司岁以入贡茶为上。壑源,私焙也。土人亦入贡茶为次。二焙相去三、四里间”。又言:“壑源与北苑为鄰,山阜相接,才二里余,其茶甘香,特在诸焙之上”。

诗中点明这是戏作,实际上是真心真情之作。建州茶要经过数番磨洗,制成明月般圆润的茶饼,“玉川子”是唐代写出浪漫主义茶诗的卢全,内心细腻面如圆月般的茶仙来投靠知音卢仝。武陵是陶渊明发现世外桃源的地方,茶带来的清风让武陵又换上了春容。这个茶饼里面的茶心,如玉雪般柔美,她的脸上新涂着膏油并不代表什么。

诗写到这里,苏轼自己笑了,然后说读诗的人不要笑,“从来佳茗似佳人”,应该珍惜和赞美。浪漫中带着诙谐。

这句“从来佳茗似佳人”恰好与他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成为一个对句,其后很多茶楼、茶亭都以这两句诗作为楹联,也更是历代文士茶人耳熟能详的名句。

好水伺候——活水还须活火烹

苏东坡与所有爱茶的文人雅士一样,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诗意化地生存。为了好好伺候“佳人”,他必须用“活水”、好水来烹茶,为此不惜费时费事,哪怕身染疾病也是如此。

《试院煎茶》诗正是他在身心贫病中所作,他对茶的烹制观察得非常细致,透着智慧和乐观∶

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

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

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今煎水意。

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

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

我今贫病常苦饥,分无玉碗捧娥眉。

且学公家作茗饮,博炉石铋行相随。

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

古人观察水沸时,习惯用“蟹眼”、“鱼眼”形容水泡,水初沸时水泡不大,好像蟹眼,其后渐大,有类鱼眼。水泡呈鱼眼大的同时,水声如同风吹过松林。很明显,苏轼诗中所写的是煎茶不是点茶。茶末投放到水中,细茸茸的茶末与水融合,随水翻腾,令人目眩般在瓯面上形成一片飞雪。接下来苏东坡比较煎茶与煎水点茶。银瓶泻汤就是点茶,他在煎茶的同时也在研究宋以前的古人煎茶与煎水的不同。诗的最后,苏东坡愿做一个彻底的嗜茶人,一路带着做茶的博炉石铫,不必用文章五千卷把肚子撑饱,只要常能一觉睡足到日上三竿,再起来喝它一瓯茶,足矣!

写这首诗时,苏轼的职务是杭州通判,一度身体不太好。某日,他身体不适,没去衙署办公,而是去游湖,闲游了净慈、南屏诸寺。他每到一寺,喝茶数碗。太阳快下山时,他又到了孤山寺惠勤禅师处,再喝茶。喝完茶休息,苏轼忽然觉得病已烟消,算起来当日一共喝了七碗茶,于是顺手就在禅师的粉壁上写了一首诗∶

示病维摩元不病,在家灵运已忘家。

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

谁说人间不值得?若有卢仝七碗茶,便大大的值了,哪个又会稀罕曹丕那劳什子的药丸呢?与高僧畅谈佛理,寺院里饱食斋饭,再睡个轻松舒适的大头觉,醒来饮一杯好茶,那真是人间极致的享受了:食罢茶瓯未要深,清风一榻抵千金。腹摇鼻息庭花落,还尽平生未足心。

苏轼一直在研究琢磨比较煎茶之水,也是任杭州通判期间。一天,苏轼的一位老友给他送来新茶,“故人怜我病,箬笼寄新馥。”他非常想试着用惠山泉水煎茶,于是给无锡知县焦干之写了一首诗《求焦千之惠山泉诗》,索要惠山泉水。苏轼本可以直接派人取水,但他不相信僮仆能真实无误地取来惠山泉,担心“瓶罂走千里,真伪半相渎”。诗的最后说∶“精品厌凡泉,愿子致一斛。”可以想见,苏东坡对于饮茶之事非常认真,不惜费时费事。

在义兴(今天的宜兴)期间,苏轼经过多次品鉴,认为蜀山十几公里之外的金沙泉水最好,常遣童仆前往金沙寺挑水。僮仆不堪往返劳顿,遂取其他河水代之。后来苏轼识破后,准备两种不同颜色的桃符,分别交给僮仆和寺僧,每次取水必须和寺僧交换桃符,如此僮仆就无法偷懒了。

晚年流放儋州时,生活条件极其艰苦,苏轼依然不改其乐,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从未间断,总是将茶伺候得好好的。他曾夜间到宜伦江汲水,归而自烹自饮,喝得开心,便写下那首著名的《汲江煎茶》: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经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好具伺候——自制“东坡壶”

为了博“美人”一笑,苏轼对煮水的器具和饮茶用具也有研究∶“铜腥铁涩不宜泉。”用铜器铁壶煮水有一股金属腥气,比较之下,石制的铫子烧出的水最接近原味。有位朋友送他一只石铫,苏轼极喜,水烧沸后,石铫的龙头把手并不烫手,“龙头拒火柄犹寒”。

对喝茶用的茶盏,他最初赞同兔毫盏,兔毫盏是当时文人雅士公认的最好茶具。后来苏轼到义兴(今江苏宜兴)时,发现当地的紫砂壶更宜品茶,他认为品茶要茶美、水美、壶美,唯义兴兼备这三者。这下子引起了“创客”——苏轼的兴致,他亲自设计了一种提梁式紫砂壶,他还在壶上提写了“松风竹炉,提壶相呼”几字,更增添了神韵。此后这种提梁紫砂壶就称为“东坡壶”。

连磨茶的石磨,苏轼也有要求,宋人饮茶,用石磨或石碾将茶饼碾成茶末,再将筛出的细末倒入盏中,冲入沸水饮用。他最欣赏自己家乡四川一带出产的良磨,“巴蜀石工强镌凿,理疏性软良可咄”。

茶这位“美人”在大文豪苏轼的各种浑身解数下,也展露了各种笑颜。苏轼和茶的一段段佳话,一个个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茶文化故事,让我们津津乐道。

你还了解苏轼的哪些茶诗、茶故事,欢迎留言分享~

你知道其他文人和茶的故事吗? 下期告诉你~

☞围观往期精彩内容:

大文豪苏轼的红颜知音——茶,一生形影不离

李白作诗不喝酒,改喝茶了,竟开茶诗先河,成了“茶仙”

本文由赫赫有茗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181775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