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排行榜
  1. 首页 >
  2. 美妆资讯 >
  3. 美妆 >
  1. 中国化妆品牌美白特证数量大PK 它竟有160多个

美妆资讯
中国化妆品牌美白特证数量大PK 它竟有160多个
2023-08-05

近年来,提到“美白产品”,同时会被提到的一个词就是“美白特证”。

众所周知,国家食药监总局在2013年底下发相关通告,将“美白”产品列为特殊化妆品监管,史上最严厉的“国家美白特证备案”政策随之出台。根据国家食药监总局的文件要求,美白产品需“持证”上岗,没有拿到美白特证的美白产品,只能生产和销售到2015年6月30日。

距离2015年6月30日的“最后期限”已过去一年,你知道目前本土化妆品品牌都拿到了多少“美白特证”了?品观君找来一些有代表性的品牌,来为大家扒料了!

一、谁家“美白特证”最多?

注:品观君想到哪写到哪,以下排名不分先后,数据来自公开报道或各品牌官方

1、气韵

集团美白特证数:160多个

2010年,百雀羚旗下定位中高端的气韵品牌诞生并进驻化妆品专营店渠道,用了4个月时间,当年即实现了2000万零售额。百雀羚集团高层人士曾在接受采访时透露,“气韵品牌目前的零售额已有十几亿之多,而百雀羚集团对气韵品牌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不久前,气韵聚焦了全新的品牌定位,邀请白百何为气韵新代言人,推出气韵肌源奢白系列产品,包括3大系列,共计55款美白新品。百雀羚集团高层人士更直言,“我们有信心,气韵必将成为美白市场的领导品牌”。

那么,剑指美白护肤市场NO.1的气韵究竟拿到了多少“美白特证”?这个品观君也没能扒到。不过品观君知道的是,百雀羚集团在国家法律法规对化妆品行业审核日益严谨的背景下,提前布局了160多个“美白特证”。背靠强大的集团实力(2015年年销108亿元),难怪进军美白市场的气韵底气十足。

2、自然堂

品牌美白特证数:28个

2016年初的伽蓝集团代理商大会上公布了一组数据:2015年度,自然堂保湿乳霜类、自然堂冰肌水均斩获了细分市场份额第一名;自然堂已有4个销售额超5亿元的系列,其中有1个系列销售额达到17亿元,有1个系列销售额达到14亿元。

虽然品观君不知道这些数据具体对应着哪些系列,但可以看到,自然堂很多系列的产品都卖得很好。在自然堂保湿乳霜类、自然堂冰肌水均斩获了细分市场份额第一名的同时,自然堂也很关注美白市场。

2015年2月,自然堂举行了全新雪润皙白精华暨新代言人发布会。主打美白概念的雪润皙白精华也成为继2013年的雪域精粹系列旗下的冰肌水和2014年的凝时鲜颜系列旗下的24小时休眠霜之后,自然堂发布的又一明星级产品。品观君了解到,截至目前,自然堂拿到美白特证的产品一共有28个。

3、韩束

品牌美白特证数:20多个

虽然韩束近两年的主推单品是定位补水领域的韩束墨菊“巨补水”,但韩束在美白领域也有着深入研究。据了解,目前韩束已有美白特证的产品有雪白肌和火棘两大系列,共有20多个单品,并计划在2017年再拿到6支新品美白特证。

“市场上很多产品能做到白,但是区别好的美白产品和一般产品的重点在于‘美’字上。消费者追求的美白不仅仅是皮肤的白,而是有光泽、透亮的白。”韩束相关负责人表示,围绕“致力于给与消费者光泽透亮的美白肌肤”这一理念,韩束在美白技术和配方上下了不少功夫。

上述负责人介绍,干燥的肌肤往往显得暗沉,这是因为干燥的皮肤表面粗糙,对于光线的反射能力弱。想美白,先要做好补水。

以火棘系列为例,产品含有透明质酸、霍霍巴油、银耳提取物、海藻糖等能深度滋润肌肤的天然成分,能迅速使肌肤得以补充充足的水分。同时配方中的神经酰胺补充角质层结构组成,使角质层的功能得以改善。从而由内到外改善皮肤暗沉。

而在美白上,火棘系列的配方中加入了维生素C衍生物和维生素E衍生物,作为美白的主要成分,二者结合具有比单一成分更有效的美白作用。

品观君还了解到,除了韩束品牌,上美公司旗下一叶子面膜和一叶子护肤也有10多个单品申请了美白特证,将在2017年获得美白特证。

4、美肤宝

品牌美白特证数:34个

“今年,美肤宝荣获‘防晒品类第一名’。来年,更要以‘做中国护肤品行业第一名’的发展目标,再创品牌新辉煌。”这是美肤宝品牌创始人、环亚集团董事长胡兴国在美肤宝2015年12月23日的品牌年会上,发布的美肤宝品牌愿景。

据了解,截至2016年初,美肤宝品牌已有9大护肤系列,SKU数量过百,产品功效覆盖保湿、补水、美白、紧致等多个护肤诉求。

其中,美肤宝目前共有34个产品拿到了美白特证,这里面就包括美肤宝的明星单品美白隔离防晒霜。这款单品卖得有多火?品观君只说一个数据——美肤宝美白隔离防晒霜去年销售金额在6亿元。

品观君了解到,环亚集团目前共拿到54个美白特证,在美肤宝之外,环亚旗下品牌法兰琳卡、幽雅也拥有部分拿到美白特证的产品。

5、高姿

品牌美白特证数:63个

从1994年在国内首创基因美白概念,到2012年成立美白国际护肤研发中心,推出DNA美白概念与首创的抗老美白科技,并打造了销量高达百万支的美白BB霜家族,在过去的30年,高姿品牌只专注于一件事——美白。

据了解,在2015年1月,高姿24个美白特证就全部获得通过,距离2015年6月30日的期限“领先”了半年。其中,高姿白金焕白系列成为第一套获得美白特证的美白系列新产品。据高姿方面透露,目前高姿品牌拥有的美白特证数是63个,此外还有15个产品正在申报中。

在不久前的30周年庆典上,高姿定下了一个三年目标:进入中国化妆品品牌前五,美白品类NO.1。

6、欧诗漫

品牌美白特证数:45个

有着49年的珍珠底蕴,欧诗漫在美白方面的科研实力也不容小觑。欧诗漫集团副总经理沈伟良曾在去年接受“兵武面对面”栏目采访时表示,“在把珍珠的所有成分、结构都分析得透彻后,我们现在能够把珍珠的多肽成分有效地提炼出来,这个我们申报了国家专利,并已经将这个成分同其他的进行复配,运用到了我们第三代美白产品当中”。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上市的欧诗漫珍珠白精萃美白原液如今仍是欧诗漫最火的一款单品。2014年欧诗漫还与施华洛世奇联手为这款产品打造限量版礼盒“璀璨之星”。

据欧诗漫方面透露,目前欧诗漫已有45个美白特证,另外还有17个美白系列新品及美白防晒新品在申报或准备申报阶段。此外,欧诗漫集团旗下子品牌樱尚也有18款产品拥有美白特证。

7、丁家宜

品牌美白特证数:15个

“美白”两个字,对于丁家宜方面有着特别的意义。因为1995年庄文阳创立丁家宜时,其推出的第一支产品就是主打美白功效的面容一洗白。正是这一只有4个SKU的生物美白洗面奶,奠定了后来丁家宜在商超渠道的地位。

去年,丁家宜重归庄文阳帐下,丁家宜美白类产品也将在拿到美白特证后于今年下半年推向市场。据了解,目前丁家宜已拥有15个美白特证,其中10个获得美白特证的产品是新品肌漾白系列,5个则是升级后的经典一洗白产品。

在今年5月的第21届中国美容博览会上,丁家宜展出了肌漾白系列新品。据了解,肌漾白系列主打科技美白的概念,并含有人参精华、桃花精华等成分,预计将于8月1日正式上市。

此外,丁家宜还将经典的面容一洗白升级为丁家宜美白保湿洗面奶。丁家宜品牌总经理高伟淳表示,新款丁家宜美白保湿洗面奶,便是在特证新政策下孕育而生的产品,“准备美白特证申请之初,我们已经研讨出针对美白保湿洗面奶在美白诉求上所要达到的效果。”因此,升级后的产品定位不仅仅是美白,更在于将美白、清洁、养护多效合一。

8、京润珍珠

品牌美白特证数:98个

在2015年12月29日的京润珍珠2015全国代理商代表大会,京润珍珠董事长特别助理周朔透露了京润珍珠未来三年的销售目标:在2015年18亿元的基础上,2016年实现30亿元规模,2017年达成55亿元,2018年,增长到90亿元。

如何在三年内增长达到5倍?研发和产品无疑是重要的一环。据了解,京润珍珠现有22个专利,截至目前已取得了98个美白特证。看来,对于这个三年目标,京润珍珠已经做足了准备。

当然,除了品观君盘点的这8个本土化妆品品牌,一定还有很多本土品牌也拿到了美白特证,或在积极申请特证的路上。美白特证的背后,是各个品牌在美白产品研发上的新一轮PK。

二、“美白特证备案”影响大吗?

在对上述品牌进行完盘点之后,品观君还想探讨另一个问题:这一政策究竟对美白市场和化妆品企业产生了哪些影响?

在这个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美白产品规范刚刚出台的时候,曾有业内人士预计,至少20%的美白类产品可能将由于无法通过药监局审核而被淘汰出局。

业内各界人士对于这一新出的规定则各有各的忧愁,中小品牌方有的愁够不着申报标准,主打美白的品牌有的愁突如其来的审批费用,渠道商有的愁可能来临的美白产品的价格上涨,行业商会有的愁新规一刀切带来的市场负面影响过大。

两年过去了,它的“威力”还有那么大吗?

“如今,这一政策仍会对一些中小实力的企业有一定影响,但对有规模的企业影响不大。”广州吴志刚品牌策划有限公司创始人吴志刚表示,通过这段时间,有实力的大企业已经陆陆续续把美白特证补齐。

对于这个问题,高姿品牌中心副总监金雨秋给出了相似的观点,“高姿一直专注美白这件事,在研发也是一直在持续性投入,国家法规提出后,主要是增加了一年左右的特证申报周期,在其他方面并没有太大影响。”

除了时间成本,审批费用则是另一个成本,这个成本是否被转嫁到产品或是营销成本上去?

“现在申报每个美白特证产品需要的成本在2.5万左右,包括了非特备案、检测成本和美白特证的成本。但我们在研发上的投入远远大于这个,因此产品申报对我们而言也属于正常范畴内,没有牵涉到产品和营销成本。”金雨秋表示,时间成本和审批成本一定程度上也让企业对产品立项更加慎重,也督促美白市场走向稳定和规范。

而在九美子创始人曾勇看来,现在申报费用相比以往有所下降,但每件单品仍会产生一定的申报成本,“老产品的价格是在前期既定完成的,多出来的成本只能从后期的营销费用里面来控制,但这对整个大的营销费用来讲,整体还是可控的。”

吴志刚认为,美白特证的费用不能被称作“成本”,而是“资产”,“拿到美白特证的企业更具竞争力,因此对美白特证的投入也是构筑企业壁垒的办法。”

从上述观点我们可以看到,时隔两年,大家对美白特证的“担忧”早已减退。此外,企业和专家也对美白特证的积极影响予以肯定。

“美白特证化管理不是一个消极的管理措施,它对美白产品力的提升是有帮助的,所以长远来看有利于这个行业的规范。”在徳之馨(上海)有限公司化妆品原料部销售及市场总监梅鹤祥看来,美白特证能提高整个行业对美白的重视程度,在产品的技术含量层面和管理的严格程度方面均有提升。

曾勇则直言,美白特证化管理在执行上落实得很到位,对产品的成分标识、产品名称包括料体均有要求,因此对美白市场的规范是有正面积极的影响。

在进行规范后,市场上美白产品的数量是否有所减少?吴志刚告诉品观君,在过去两年,的确有部分品牌退出了美白市场,同时也有一些品牌在产品宣称上打“擦边球”,用到一些光感、雪颜等会让消费者产生美白联想的词汇。

三、美白特证多=研发实力强?

可以看到,美白特证化管理虽然对美白市场规范有着积极影响,但一定程度上也给企业带来了时间成本和申报费用成本。那美白特证数量多是否就等于研发实力强?

品观君在采访时发现,虽然美白特证和研发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但并没有那么绝对。

“企业拥有美白特证的能力,也能代表企业实际的研发能力,尤其是在美白项目方面”,梅鹤祥肯定了美白特证与研发能力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技术的严谨性和可行性方面。

而在企业看来,政策对研发的督促更多表现在前瞻性方面。

“美白特证代表了一个独特的美白配方,肯定是和研发相挂钩的。但高姿对研发的重视度一直很高,美白特证政策的出台要求我们留出一年的申报周期,因此更多是对我们研发的前瞻性有了更高要求。”

金雨秋透露,在政策刚出台的时候,高姿由于已有了一定的产品储备,因此在行业内很多企业还没动作的时候,已经申报储备了一批美白特证。但在此之后,高姿仍按照自己的节奏对美白进行持续研究,美白特证以平均每年十几个的数量递增,“并不是说特证拿得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申报。”

曾勇也表示,研发是企业在整个品牌运营过程中很重要的战略投入,而不是受到了美白特证的驱动,但申报美白特证带来的1-2年的时间成本则要求企业对市场的预判更准确,“九美子会继续坚持美白大师的定位,并为美白产品的研发建立了更专业的团队,以保证产品能够符合市场未来的趋势”。

你还知道哪个品牌手握了不少“美白特证”?哪个品牌又是你心目中的“美白之王”?在评论区PK一下吧。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842375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