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排行榜
  1. 首页 >
  2. 美妆资讯 >
  3. 美妆 >
  1. 上海女人(1910-1940):时髦深入骨髓,所谓精致,讲究的是心思

美妆资讯
上海女人(1910-1940):时髦深入骨髓,所谓精致,讲究的是心思

老上海,是远东闻名的“东方巴黎”时尚之都,是最奢华的大都市,有东方不夜城之称。在上个世纪20—30年代上海已经是灯红酒绿,繁花似锦。

1930年代老上海的时尚女装发展进入巅峰阶段。当时的上海与世界时装中心巴黎的时尚步伐几乎同步,巴黎时装发布的最新款式,很快就能在上海找到。

周璇歌曲唱到“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一个不夜城……”上海的夜景是诱人的,上海的女人们是时尚的,在五彩缤纷的灯光下闪动着属于上海的万种风情!

“有派头”,“嘎讲究”,“洋气”是上海人对时髦考究的口头禅,上海女人的时髦展现在方方面面,已深入骨髓。

一、搭配

老上海的女性时装在实际的搭配中并没有刻板的公式,而是把握扬长避短彰显美好的原则,灵活配搭。讲究时装面料、色彩、款式与着装人之间恰当的搭配组合,以衬托着装者的美好。

面料需要与着装者身材、年龄相配合。如认为面料能够使人产生视错觉,因此狭窄的条子,瘦长的人不能穿,宽阔的横条,矮胖的不能穿。

糊涂的大花,壮硕的人不论高矮都不能穿,但是如果喜欢大花,可以穿清楚确切的大花图案,位置在适宜的地方,譬如在身体正中一条下来,或是聚集在腰部,或是在旗袍下摆色彩要与人的年龄、肤色、体型相配合。

青年和中年、婚前和婚后都应选择相适应的色彩。例如年龄偏大的人,宜选用较深的色彩以显示庄重大方,中青年宜已选择较浅的色彩,以展现朝气蓬勃。单色的衣服宜于体型娇小的人穿,肥胖的人穿着会有更加肥胖之感。

服装款式要与着装者的身体线条、着装场合相搭配。例如身材较瘦的人宜穿着紧腰身大衣,能够展示灵动的身姿,而身材偏胖且魁梧的人宜穿着宽腰身的大衣。

老上海时装在搭配时以中西合璧为尚。譬如1910年代,上海女性着装依然以中式服装为主,而在服饰配件中却以西式为尚了,这些配饰主要包括手表、丝巾、手套、皮鞋等。

譬如被称为上世纪上海的第一个“骨感美人”的阮玲玉。1910年出生于上海,是一位颇具“烟视媚行”风姿的传奇女子,一身旗袍搭配简单的配饰,更显柔美与雅致,她堪称30年旗袍的形象代言人,被誉为“中国的英格丽·褒曼”。

又如1920年代中西合璧的搭配更为普遍,身穿中式旗袍的女性佩戴皮质表链的手表并脚踩西式皮鞋,身着中式旗袍外面搭配西式羊毛大衣并手拿西式的皮包等。

1930年代旗袍多配合大衣、马甲、绒线衣等呈现层次丰富、中西结合的混搭效果,并突出表现女性的曲线美。

世人皆知“南唐北陆”说的是唐瑛和陆小曼。唐瑛1910年,生于上海名门世家,家境富裕的她从小就按照名媛的标准来培养。

在社交场合中,她一露面就艳惊四座,穿着华美的衣服,在富丽堂皇的大厅里翩翩起舞,举手投足之间,无不透露着高贵和气质。一夜之间,她的美名就传遍了整个上海滩,被称为“上海第一交际花”。

二、发型与化妆

1910—1940年代上海摩登女性发型流行趋势为,1910 年代发髻为多,1920年代流行剪发,1930 年代流行紧致烫发,1940 年代流行宽松烫发、并在头顶偏前部堆砌部分头发以并露出整个前额。

此时,上海摩登女性的发型,为配合时装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如1925年上海女性盛行将“顶上之发耸起者,于电影界颇多”,刘海“昔当过眉近仅一 撮”,流行鲍鱼髻、橫S髻(又名横爱丝髻)等。

老上海女人的时尚,重在讲究。头发精致梳理,发髻烫挽有形,三七分短发,烫头波浪卷,扇子头成为那个时期的标配。时髦之风已经在老上海流行开来。

而1926年流行扇子头。当时的漫画家鲁少飞曾经绘制上海女子的发型式样,仅短发就总结计有12种,分别为铰链式、镰刀式、水波式、圆弧式、斜分式、垂素式、垂翼式、定波式、处女式、绣球式、刘海式、平分式。

1910—1940年代上海摩登女性的化妆总体上,在1910年代受清代妆容影响较多,1920年代开始更多受西洋妆容影响,1930年代流行好莱坞风格化妆,1940年代化妆已全面西化。

此时上海化妆手法非常先进,完全不输于当代的化妆技法。以1930年代的胭脂涂抹为例,当时的胭脂的涂抹部位已依脸型的不同而各异。

像瘦长面形的可以涂在颊部的上面,圆面形的胭脂在颊骨上面搽得深一些。 周围搽的浅一些,也就是搽胭脂的部要占的大些。瘦面形的,胭脂在两面凹处的搽的深些,在两颊上下搽的淡些。在不瘦不肥的脸上,胭脂可以搽成三角形。

淡妆浓抹总相宜,老上海时尚的女人们,那时候典型的妆容就是略施粉黛。大红色的口红,上扬的柳叶眉,配上烫卷波纹的发型以及得体的旗袍,带着一股优雅的气质,女人味十足。

又如1910—1940年代上海摩登女性流行在手指甲上涂抹甲油。并盛行将指甲头修剪尖窄,使手指看上去如纤细的嫩葱等。

三、色彩

1910—1940年代上海女性时装对传统中因色彩有很好的吸纳和接收。主张时装颜色顺应四时变化,以符合养生和卫生需要。

认为配色方法以人体肤色为参照色,分为“和色”与“对色”两大类别。并主张因以年龄、肤色、身份的不同,选择不同色彩。主张以颜色的调和、和谐,达到色彩搭配的尽善尽美,且倾向于清雅、恬淡的色彩。

“和色”是指与肤色相调和、呈温顺感,“对色”是指与肤色相对比、呈活泼感。

肤色白者,其和色则为白鼠、桃色、薄青、水红、嫩黄等,对色则为黑、深蓝、浓紫、煤色、绿等。若肤色黑者,其和色则为黑、青、绿、赤等,对色则为白、嫩黄、浅黄、酒色等色。

譬如《花样年华》里面张曼玉身着的旗袍,出自“旗袍大师”褚宏生老爷子之手,他是“上海名媛背后的男人”,凭借精湛的手艺惊艳了上海滩!

《花样年华》里面的旗袍都是量体裁剪的手工旗袍,高腰侧腿开叉,精致的首饰配件,颜色明丽动人,烘托显现时髦女人的优雅和婀娜多姿,配上一首柔情的blues music,浪漫小资的情怀应运而生。

在年龄、肤色、身份方面,“年纪轻的人,衣色尽管娇艳,或红或绿或青或黄均可,而至二十五岁以上,则需用稍黯淡的颜色,如浅褐、紫酱、淡灰、天青等,至四十岁以上,则用深袍,深灰、墨绿、黑色等。反之,年老者衣浅淡之色,则不见其美反使人望而却步”。

另外此时上海时装对西方色彩有很好的吸纳,葡萄紫、玫瑰红、橄榄绿、苹果绿等色彩,随着大量西式面料的输入而被广泛使用。当时人们对西方色彩的选择上也很有倾向性,要求鲜明的色彩艳而不俗、肃静的色彩柔和文雅。下图:一身素雅的阮玲玉。

四、面料

1910—1940年代上海时尚女装的材质是多种多样的,有纱、呢绒、绸缎、棉布、麻布、葛布等多个种类。

材质上有天然材料也有人造材料,成分上有单纺也有混纺,质地上有厚、薄、软、硬。花色上有素色、大花、中花、小花、方格、套格、横线、斜线、直线、粗线、细线等,可谓一应俱全。

民国时期上海的八大明星,其中5人就穿了旗袍。当时的八大影星, 后排左起:叶秋心、黎明辉、胡蝶、阮玲玉 、徐来。前排左起:袁美云、陈燕燕、王人美。#旗袍#

1920年代,上海国产时装面料已经有了迅速发展。如1926年上海非常最流行“一枝花”的中式时装面料。之所以称之为“一枝花”是因为它是一件旗袍的料量而且上面织成一枝整花。

避免了传统图案绸缎再如何美丽,一经剪裁花样就零碎不全的情况。“一枝花”面料光艳夺目,花色、图案、颜色等都可以根据喜好定制。可见当时,随着时装定制的发展,时装面料也逐渐进入定制化的发展方向。

五、

1930年上海时尚女装的流行周期越来越短,时装的更换频率、淘汰速度越来越快。每季、每月、甚至隔天的时装样式都会不同,时装流行趋势瞬息万变。

1936年代史料记载:“以前女人的衣服,虽然常常换花样,但尚可保持现状到一两年之久,近来,却像飞一样的进步了,等不到三五个月,已经齐一变,鲁一变,变得神妙莫测了。

春天的新裝,到秋天再穿了出去,就要被大家讥笑是古代的怪物、过时的旧样了。上海女人以着装不考究、不入时为耻。

老上海对精致生活的追求,众所皆知。一如上海女人少食多滋味的“分寸“,上海女人样样考究的“时髦”,所谓的精致,讲究的是心思。

真正精致不是外表的体面,而是一个人渗透进日常生活里的小小细节,是平淡日子里的小小讲究。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617851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