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排行榜
  1. 首页 >
  2. 美妆资讯 >
  3. 美妆 >
  1. 王莽算是好心办坏事的人,锐意改革,要为天下人好,却玩出火了

美妆资讯
王莽算是好心办坏事的人,锐意改革,要为天下人好,却玩出火了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尊崇圣人的。

圣人的长子王宇就出人意料地反感老爸。

也不知是怎么搞的,他左看右看,就是看老爸不顺眼。

比如说,王莽为了防止汉平帝刘衎的外戚卫氏家族专权,就将卫氏一族封到中山国,阻止他们入京。

外戚专权,可以说是西汉王朝最大的弊端,王莽这么做并没有什么不对。可是王宇不爽,极力反对。

多次劝谏无效后,王宇就剑走偏锋,命人“夜持血洒莽第” (《汉书王莽传》、《资治通鉴》卷三十六),把一盆不知是猪还是狗的污血洒到老爸的门上,意欲谎称天显异象,以吓唬王莽,让他改变主意,迎卫氏回京,并将权力交给卫氏。

这种小伎俩,很快被识破。

人情可恕,法理难容!

王莽老泪纵横,大义灭亲,即日宣布处决王宇。

随后,将牵连入案的卫氏一族悉数诛灭。

白发人送黑发人,已经是人间至痛,而让儿子死于自己手下,更是人间惨剧!

可以说,大圣人王莽对“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句话做出了很好的诠释。

痛定思痛,王莽伏案泣血,一口气写了八篇告诫子孙的文章,要求子孙谦恭孝顺,安分守己。

这八篇文章很快就传遍了全国的各个角落,大家争相诵读。

政府干脆让官吏百姓都都一起来背诵这八篇文章,然后登记入官府档案,将之奉为《孝经》,教导世人。

王莽的名气红遍了全国,而且势头有增无减。

刘衎元始三年(公元3年),刘衎十三岁,到了皇帝的法定结婚年龄,海选结婚对象。

王莽率先放话,说自己的女儿品行不算上乘,样貌也只是中等,自动退出海选。

太后王政君也很支持侄子的提议,说王氏家族的女儿都是我的外甥女,的确不合适参加海选,请从名册上划掉。

哇,真是高风亮节啊!

人民为王莽的风格折服之余,一齐发出了反对的声音,他们说,大司马德高望重,想必他的女儿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凭什么把她排除在皇后候选人的名单外?我们坚决不同意。

每日都有几千名由平民、读书人、郎吏、公卿大夫组成的游行队伍在宫门前向政府提出抗议。

王莽赶紧派人去安抚,说自己的女儿绝不会参加海选,谢谢大家了,都散了吧,散了。

这样一来,大家更不干了,呐喊请愿,表示大司马的女儿不当皇后,大家就绝不会散。

怎么办?

王莽被难住了。

太后王政君也没辙了。

看来,王莽弄巧成拙了。

第二年,王莽的女儿成了汉平帝的皇后。

王莽被加号宰衡(汤朝名臣伊尹称阿衡,周公姬旦称冢宰,宰衡是从中各取一字,意为功绩与伊尹、姬旦相当)位在诸侯王公之上。

为了充分发挥自己在位的功能,他奏请建立明堂、辟雍、灵台等礼仪建筑,修建各类市场和仓库,并为学者兴建一万套住宅,网罗天下奇能异士,大力宣扬礼乐教化。

王莽此举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

先是四十八万余民众,以及诸侯、王公、宗室上奏请求加赏于安汉公王莽,其后是公卿大臣九百人请求为王莽加九锡。

九锡即皇帝赏给大臣的九种器物,据《礼记》记载,这九种器物分别是:一、车马。车是金车大辂和兵车戎辂;马是玄牡二驷,即黄马八匹。二、衣服。指衮冕之服,加上配套的赤舄一双。赤舄即红鞋。三、乐则。指定音、校音器具。 四、朱户。也就是红漆大门。 

五、纳陛。即登殿时特凿的台阶。

六、虎贲。也就是守门的军士,配额为三百人。 七、弓矢。彤弓矢百,玄弓矢千。指特制的红、黑色的专用弓箭。

八、斧钺。兵器的一种。九、秬鬯。指祭祀时用的特供香酒,以稀有的黑黍和郁金草酿制而成。面对这样一份大礼,王莽诚惶诚恐,坚死不受。

可是,人民的拳拳诚意,又岂是你能轻易推却的?

万般无奈,王莽被迫接受了这象征至高无上礼遇的九命之锡。

刘衎元始五年(公元5年)秋,八名在全国各地考察的“风俗使者”回朝报告考察成果,大赞天下太平。不久,塞外匈奴等外族也纷纷遣使前来归顺,祝贺天朝强盛。

王莽当之无愧地成为人们心中治国平天下的贤良圣人。

王莽本人很享受这一切。

有人在朝堂上扬臂高呼,说,当年周成王年幼,由周公居位摄政。现在圣上年少,应当由安汉公象周公一样代行天子的职务,行天子事!

此言一出,群臣响应,一个个点头叫道,正应如此。

可以说,王莽少年时扶危救困,治国平天下的宏愿已经实现了。

通常,人们在理想得以实现的狂喜过后,随之而来的是一阵小小的迷茫,理想已经实现了,那么,以后我该做些什么呢?

现在,“行天子事”这几个响亮的字眼重重地砸伤了王莽的心房,将他从迷茫中砸醒。

于是,他有了更进一步的追求——登上帝位,主宰天下!

刘衎元始六年(公元6年)十二月,腊日大祭,王莽“上椒酒,置毒酒中”,刘衎喝后毒发身亡。

国不可一日无主,太后王政君命王莽暂代天子朝政,称“假皇帝”或“摄皇帝”,即代理皇帝,改元为“孺子婴居摄”。要他尽快从汉宣帝刘询的直系子孙中选拔新皇帝的继承人(刘衎也没有儿子)。

为了操纵政局,王莽以“兄弟之间不能继承帝位”为由,将与刘衎同辈的王子直接排除出局,立宣帝的玄孙刘婴为皇太子。此时的刘婴仅仅两岁,还是个襁褓里的婴孩,号称“孺子”。

王莽笑嘻嘻地称,通过卜卦,刘婴命最好,册立他为皇太子最为吉利。

太过分了!

刘氏宗室不干,认准了王莽是要篡逆刘氏江山,安众侯刘祟率先发难,领百余人进攻自己封国附近的宛城(今河南南阳市),但在宛城守军的还击下,起义很快失败。

第二年(刘衎元始六年、公元6年)九月,东郡太守翟义起兵,拥立严乡侯刘信为天子,移檄郡国,发表宣言,说王莽“鸩杀孝平皇帝,摄天子位,欲绝汉室。今天子已立,共行天罚”。

宣言发布,天下震惊。

大军抵达山阳,汇合了十余万人。

王莽大为惊恐,寝食难安,昼夜抱着孺子婴在宗庙祷告,效仿周公相成王时,东征管叔、蔡叔、武庚等人作乱所作的《大诰》,写了一篇文章,反复辩称自己只是临时摄位,将来一定还政孺子婴。同时,不断调动大军镇压翟义。

十一月,王莽的军队在淄县(今河南考城县)大败翟义的军队,并于十二月攻陷义军的大本营圉城(今河南杞县),生擒翟义军。

平定了这两场叛乱,各种符命祥瑞纷至沓来,不断有人借各种名目劝王莽正式登上帝位。

最初,是武功县长孟通疏浚水井挖得了一块白石头,上圆下方,有丹书其上,称“告安汉公莽为皇帝”。

符命之起,自此而始。

不久,有人奏报齐郡冒出一口新井,又有人奏报巴郡发现一头石牛,还有人奏报扶风雍县发现仙石……王莽无不欣然迎受。

王莽觉得,自己威德日盛,应该考虑正式登皇位了。

梓潼县今属四川绵阳市)人哀章在长安游学,此人浮浪无行,爱吹牛逼,听说了齐郡新井和巴郡石牛的奇事,就连夜制造了一只铜柜,做了两道标签,一道写作“天帝行玺金匮图”,另一道写作“赤帝玺刘邦传予皇帝金策书”。又写了一封策书,说王莽是真天子,皇太后必须遵照天意行事。图和策书上写了王莽的大臣八人的名字,再加上自己的名字及两个胡编乱造的名字,一共是十一人,清楚地注明了他们官职和爵位,作为辅佐。

孺子婴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再也按耐不住了,逼迫王政君交出传国玉玺,接受孺子婴禅让称帝。

他煞有介事地发布了文告,说:“我德行不好,幸赖是皇初祖黄帝的后代,是皇始祖虞帝的子孙,又是太皇太后的微末亲属。皇天上帝予以隆厚的庇佑,令我继承大统。符命、图文,金柜中的策书,都是神明的诏告,把天下千百万人民托付我。赤帝汉朝高皇帝刘邦的神灵,秉承上天的命令,传给我转让政权的金策书,我非常敬畏,不敢不敬谨接受!”

不日,宣布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年号为“始建国”。

王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王莽在朝野广泛的支持下登上了至高无上的帝位,西汉王朝宣告灭亡。

也许王莽并不知道,是他,开启了中国历史上通过篡位登上帝位的先河,以后,凡朝代更替,大都沿袭他的成例,行禅让典礼。

三 不被看好的新政时代

唐人白居易写过一首很有意思的小诗,诗云: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平心而论,篡位前的王莽称得上一个大好人,和周公一样,值得敬仰。

然而,因为他走了“篡位”这步臭棋,于是被向以忠君、家天下等理念束缚的传统历史学打下了十八层地狱,视为“逆臣贼子”,和赵高、侯景等人并列,成为了历史反面教材的典型。

近代学者胡适却很赞王莽,称“王莽是中国第一位社会主义者”,高度表扬王莽改革中的土地国有、均产、废奴三个大政策,下定义说王莽是一个大政治家,称他的魄力和手腕远在王安石之上等等。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新朝代汉之前,西汉政权这辆老爷车事实上走到了穷途末路,其土地高度集中,政治日益腐败,社会动荡不安。

严峻的形势跟前,有不少人向统治者提出各种解救危机的办法。哀帝朝的大司马师丹就针对当时豪富吏民訾数巨万,而贫弱愈困的现象,提出要严加限制贵族豪富占田及奴婢数量的措施。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甚至对限制的数量提出了详尽的数字。

然而,该建议却遭到了绝大多数豪强地主、贵族官僚的反对,他们和哀帝、董贤等高层既得利益者抱成团,一致反对该措施的施行。

政治的腐败,朝廷的奢靡,地方的盘剥,豪强的兼并,百姓流离失所,经济越来越凋敝,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

王莽篡汉建新,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改善百姓的生活质量,决定以铁一样的手腕推行新政,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他本人研习儒学,信奉儒家思想,认定天下必须恢复到孔子所指的礼治时代才可能实现政通人和。所以,他高举“复古”大旗,全方位恢复西周时代的周礼制度,并在该制度下开始实施新政,史称“王莽改制”。

史学家吕思勉特别指出,王莽改制是中国文化的一次重大转变。

他认为,在西汉及以前,凡是谈论政治的人大多对社会现状进行攻击要求改革,至东汉及以后,玄学、佛学先后兴起,都强调适应社会,而不再追求改革。王莽的行事,其实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从先秦以来仁人志士的公意。

应该说,王莽改制的出发点好的,真能实行了,是可以得到良好的社会效果的。

比如说,他 “更名天下田曰王田”, 托名王田制来恢复井田制,严禁私人买卖土地,用恢复井田制的办法来解决土地问题。这么做的目的,主要是抑制汉末土地兼并带来的的社会危机。

又如,他改奴婢为“私属”,禁止买卖,希冀由此达到防止奴婢增多而导致国家劳动力的减少的现象。

又如,实行“五均六管”制,在国都长安及洛阳、邯郸、临淄、宛和成都五大城市设立五均官,政府管理五均赊贷管理物价,征收商税,由政府经营盐、铁、酒、铸钱和征收山泽税。

所谓“五均”,是汉武帝时平准法的发展,规定各市以四季的中月即二、五、八、十一月的商品价格作基础,按货物优劣分出上、中、下三等标准价格,称为“市平”。市场实际价格一旦高于平价,国家则按平价出售商品,促使价格回落;市场实际价格低于平价,国家则进行收购,以调控市场正常开展。特别是对于五谷布帛丝绵等重要的民用产品,如果滞销,则按成本加以收购,保护小农经济。“五均赊贷”则是五均司市的重要补充。赊是借钱给城市居民进行非生产性的消费,如祭祀丧葬的用费,不收利息,短期即还。贷是借钱给小工商业者作为运作资金,期限较长,按借款者的纯利润额收取少量的年利息。显而易见,这么做既能由政府调控商品价格,实行计划经济,消除通货膨胀,改善财政,又能从一定程度上限制商人对农民的过度盘剥,制止高利贷者的猖獗活动。

“六管”即是对盐、铁、酒专卖,政府铸钱,名山大泽产品收税和五均赊贷等六种经济事业实施管制,统一由国家征税,以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促进社会稳定。\n

不过,诚如史学家钱穆说的:“王莽的政治,完全是一种书生的政治”。

王莽推行的新政,大多都是为了仿照周朝的制度推行,可是古今时异,环境不同,推行的政策就从根本上脱离了实际环境,违反了历史规律,最终走向失败,王莽本人也成了复古思想的殉道者。

首先,“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就严重地损害了大地主豪强的利益,这些大地主豪强占有的田地远不止一井,要他们将多余的土地交出来,那他们世代兼并的辛劳就化为乌有,这等于是要把他们吃的全给吐出来,他们理所当然地会激烈反对。这样一来,朝廷就没有足够的土地分给应该受田的无地、少地农民,这一部分人也就因此对王莽政府产生了失望。侥幸分到土地的人也不会觉得满意,因为这是“王田”,所有权并不属于自己。由此可见,实行“王田制”实在是处处不讨好。

其次,要改奴婢为“私属”,而能占有众多奴婢的,都是大地主豪强,他们蓄养奴婢的目的也是用于农业生产,一方面推行王田制,要他们将现有的土地上交,一方面又不准许他们买卖奴婢,这就等于是要他们白白供养奴婢了,这怎么行得通?!

至于“五均六管”制,其前提是政府必须掌握相当数量的商品和货币,并且有强有力的管理手段。由于没有这两方面的条件,王莽只能依靠富商大贾来推行,使得评定物价的权力掌握在贵族官僚手里,反而给了他们利用职权投机倒把、贪污勒索、搜刮百姓的机会,形成危害更大的官商垄断性经营。最终,国家没有增加收入,百姓却加重了负担,正当的商人和手工业者也受到打击。

显而易见,胡适先生对“王莽改制”中的最为欣赏的土地国有、废奴、均产三个大政策在现实中是行不通的。

此外,王莽还进行了币制改革、中央机构改革(主要是调整郡、县划分,改官名、地名)和改变少数民族族名和首领的封号。

王莽对货币的改革,其本意是削弱豪强大族的经济实力,但他无视五铢钱从武帝时开始已经生产了二百八十亿万的现实,而模仿周朝的子母钱,疯狂地推行各式各样的新货币,这些货币种类错杂,名目纷繁,彼此间的转换复杂,且信用度低,人民被搞得晕头转向,不得不继续使用汉朝的五铢钱,由此,民间交易很不顺畅,物价随之动荡不已,财政经济陷于瘫痪。币制也因之一改再改,钱越改越小,价却越来越高,无形之中政府又刮了普通民众的一笔财富。

搞笑的是,王莽认为“刘”字是由“卯、金、刀”组成,于是下诏,“正月刚卯”佩饰和金刀钱都不准再使用。于是,废除错刀币、契刀币以及五铢钱,为了防止民间私自铸造,便下禁令不准挟带铜、炭。

实际上,恢复已被历史淘汰的原始货币,已经直接违反货币发展规律,徒增货币流通的障碍。

改革中央机构,调整郡、县划分,改改官名、地名其实只是为了复古而复古。王莽食古不化,认为改制后-切都要符合古义。于是掀起了空前绝后的改名运动,无论地名、官名、建筑名,几乎都进行了修改,而且还任意调整行政区划和行政部门的职权。此后仍一改再改,有的郡名一年间改了五次,最后又改还到原来的。官吏和百姓难以记住,所以每次颁发诏书和公文,都要在新名后注旧名。频繁的改名给正常的行政工作和百姓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麻烦,造成官民心理上的厌恶。

改变少数民族族名和首领的封号则是纯属没事找抽。王莽自己做了皇帝,就很瞧不起周围的少数民族,觉得少数民族的首领不应该称王,于是派人出使匈奴,收回汉朝原来给的印玺,换给新朝的印章,又将匈奴改为“恭奴”、“降奴”,将“单于”改为“善于”、“服于”,匈奴单于改名为“降奴服于”。另外,国内有北海郡、南海郡、东海郡,偏偏少了一个西海郡,为了能成为名负其实的四海共主,王莽强行胁迫羌人“献”出青海湖一带的土地,以设立西海郡。而这个郡当时不过一块荒芜之地,王莽于是又加设了五十条法令,驱赶成千上万的罪犯移民。一系列动作下来,终于招致天怒人怨,边塞烽烟四起。

王莽召募天下囚徒、丁男、兵卒三十万人,分十二路攻击匈奴,这么一来,新朝的数十万军队无端地陷入了无穷尽的边境战争之中,无法脱身,白白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而雪上加霜的是,老天又来凑了把热闹,旱灾、蝗灾、瘟疫等自然灾害相继出现,把王莽搞得焦头烂额。

人祸加上天灾,饥荒四起,天下动荡,许许多多的百姓流离失所,道路上的逃荒者络绎不绝,人相烹食的惨状比比皆是。

如此败局,王莽吃素、烧香、祈祷……甚至倾尽慈善机构的资金也无济于事了。

怎么办?王莽黔驴技穷,憋出了一个叫人哭笑不得的办法:命令关中的饥民用草木屑熬成酪饼,以解决饥饿问题。

这种酪饼只会损伤人的消化系统,哪能充得了饥?

在死亡的威胁下,百姓不得不铤而走险,揭竿而起。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491654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