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排行榜
  1. 首页 >
  2. 美妆资讯 >
  3. 美妆 >
  1. 头一回!化妆品工程师怒怼“护肤博士”

美妆资讯
头一回!化妆品工程师怒怼“护肤博士”

正面刚。

文|小鱼

日前,珀莱雅资深工程师在朋友圈公布了“化妆品中乙酰基六肽-8 定量测试参考方法”,正面回应抖音某“博士”对珀莱雅产品的质疑。

在业内,研发人员亲自下场“硬刚”短视频博主还是头一回,所以这件事也在行业引起不小的反响。经青眼调查,这不是该短视频博主第一次引战上身,这些“博士”们似乎也总喜欢用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方式来博人眼球。这些“博士”到底是什么来头?

工程师回怼“中科院博士”

近期,科普测评美妆博主“大分子实验室”测试了4款护肤品的六胜肽含量,指出珀莱雅红宝石精华(珀莱雅赋能鲜颜淡纹紧致精华液的昵称)中有效成分六胜肽的溶度只有0.47ppm,与品牌宣传的20%添加量不符,形容其是“长江里打了个鸡蛋花”,并拿出了第三方机构的检测报告。

在大分子实验室抖音号标签上,标明视频中的博主为“中科院分析化学博士”学位,但这一系列操作引来抖音博主“阿怀”的驳斥,双方你来我往吵得不可开交。眼看两人的口水战在网上不断发酵,珀莱雅研发工程师坐不住了。

6月8日晚间,珀莱雅资深工程师在朋友圈发文称“是研发站出来维护企业商誉的时候了”,并公开了化妆品中乙酰基六肽-8 定量测试参考方法。他在文章中表示,各家检测机构、公司都可以免费使用这个测试方法,丝毫无惧流言和质疑。

在珀莱雅研发人员发声后,青眼注意到,目前大分子实验室尚未作出回应。

据悉,珀莱雅红宝石精华是珀莱雅2020年初推出的产品,目前已是品牌的热门单品,据品牌天猫旗舰店数据显示,珀莱雅红宝石精华2.0版总销量突破36万+。相比第一代主打乙酰基六肽-8(即六胜肽-8),目前第二代产品则将核心成分升级为乙酰基六肽-1,并在品牌宣传中特别说明20%是指乙酰基六肽-1溶液在产品配方中添加的质量百分比。

截自珀莱雅天猫旗舰店

科普、测评,一切为了卖货?

护肤知识科普、产品检测是大分子实验室的主打特色,所以被大分子实验室盯上的品牌并不只有珀莱雅,类似“珀莱雅事件”掀起腥风血雨也不是第一次。

据了解,去年3月份左右,大分子实验室也因质疑护肤品牌LAN兰的一款卸妆油产品添加了工业油,双方发生争论。随着该事件不断发酵,引起网友对品牌以及大分子实验室主要人员中科院博士身份的质疑,最后还引起了中科院官方的关注。

2020年5月24日,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在声明中指出与大分子实验室账号无任何关系,也没有参与过大分子实验室播放内容的科研研究与分析工作。

截自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官网

在该声明中,尽管中科院也佐证了大分子实验室该人员的中科院博士身份,但这也没能完全消除粉丝对大分子实验室的质疑,近期有网友就在知乎上发出疑问“每天顶着博士的头衔,现在博士很稀奇吗?”,并指出“前面抨击刷酸,后面就开始直播卖酸类产品。”

青眼注意到,几天前,大分子实验室抖音号就推荐了一款果酸身体乳,并且也已经开通了商品橱窗功能,上架了真丽斯、巴黎欧莱雅、薇诺娜等品牌共5款产品,整体销量已有10万+。

事实上,青眼在调查中注意到,大分子实验室的“博士”并非个例,就抖音平台来看,以“护肤博士”为关键词搜索出现了大量用户,最多的粉丝有411万+,一般的也有几万粉丝,其中不少还明确标注了“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标签,除了少数进行了抖音官方认证,其他大部分“博士”头衔的含金量及真假无从得知。但能明确的是,其中很多账号都开通了商品橱窗,也都明确标注“+V合作及联系方式”,其意图已十分明显:科普是真,想卖货的心也不假。

“智商税”?

从科普走向卖货,将流量进行转化这本无可厚非,然而这些顶着“博士”头衔的博主们,推荐方式和兜售的化妆品,很多却让大跌眼镜。

经青眼调查发现,名为“博士表弟科学护肤”和“赵博士科学护肤”的博主实际是同一人,该账号商品橱窗内销售的雪玲妃洁面乳、仁和匠心原液等产品所公示的备案号,在国家药监局非特化妆品备案平台上的查询结果均显示已注销。

同样的,“皮肤科程锋刚博士”的商品橱窗内销售的一款名为“泽芙雪乳酸铵高保湿手足霜”的产品提供的备案号,在国家药监局备案平台上显示对应的则是该品牌的另一款产品“泽芙雪乳酸铵角质修护乳”。

而且,一些“博士”的科普内容也不太严谨,甚至有误导消费者的嫌疑。如在抖音上拥有300万+粉丝的“曾博士”,此账号认证为北京朝阳医院普外科主治医师、协和博士毕业。在“玻尿酸为什么这么便宜”的一则视频中,该博主为推荐某品牌玻尿酸产品,表示玻尿酸本身的成本就很低,且类比了维生素和心脏支架。他指出,“两块钱一瓶的维生素和200元一瓶的维生素有什么差别吗?这里面有多少智商税,大家去想一想”“心脏支架卖一万多块钱一个,但成本只要三四百元”。

再如“皮肤科樊一斌博士”账号在科普中提到,“医学类护肤品是介于护肤品和药物之间的产品”,他总结道“医学类护肤品不含色素、没有防腐剂,相对安全。”

众所周知,国家药监局早就表态,“医学护肤品”属于违法宣称,该“博士”的做法显然有误导消费者的嫌疑,无形中又会增加品牌及监管部门对消费者进行正向宣传科普的成本,不利于行业的良性发展。

不难发现,当前短视频平台上“护肤博士”之多,且根本无从辨别他们的身份、科普内容和兜售产品的真伪。当大部分的以“博士”自称,头顶高校标签的高知人士,以雷同的装扮、口吻、文案,借短视频平台大谈特谈所谓的护肤真言,行业恐怕也要引起警惕了。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399655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