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排行榜
  1. 首页 >
  2. 美妆资讯 >
  3. 美妆 >
  1. 教员无私捐出的国宝级文物:李白唯一传世书法真迹,这字写得如何

美妆资讯
教员无私捐出的国宝级文物:李白唯一传世书法真迹,这字写得如何

清末,由于战乱频繁,朝代覆灭,藏于故宫的文物大量流失。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开始对清宫文物进行盘点;五六十年代,故宫启动了清宫散佚文物的征集工作,成立了专门的文物征集组,到各地征购文物,很多部门和群众也积极响应,将发现的文物上交。

1958年,教员自立规矩,体制内人员所收礼品一律缴公,他身先士卒,将不少非常珍贵的文物交给故宫收藏,其中就包括国家一级文物中的“国宝”级文物——李白的《上阳台帖》。

没错,诗仙李白竟然也有留下书法作品!

一般我们都只关注李白的诗歌,也没仔细想过他的其它才艺,毕竟李白在诗歌上的光芒实在过于耀眼,很容易让人忽略其它方面。

但其实想一想也是,李白怎么可能不会书法呢?包括唐代其它的文人,不管是作诗也好,还是绘画也罢,书法肯定都是练过的。

李白的书名虽然不及诗名这么突出,但其实在晚唐及宋代的时候,人们都以得到李白的墨迹为荣,正所谓“李翰林墨,人争宝之”。

唐代是草书体发展的巅峰,从初唐时,李世民就带头大力倡导学习王羲之,从此奠定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到后来,整个唐代都很盛行草书,不止王公贵族、士大夫,但凡有点文化的,谁不得学会几笔草体。

《上阳台帖》就是一幅草书作品,李白善行草书,承自张旭一脉,据明代解缙在《春雨杂述·书学传授》中说:“旭传颜平原真卿、李翰林白、徐会稽浩”,也就是说颜真卿、李白和徐浩都学的张旭。

《上阳台帖》是李白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纵28.5厘米,横38.1厘米。按历史记载,李白的书法作品本就极少,《宣和书谱》中只记载了五帖,即《太华峰》、《乘兴贴》、《岁时文》、《咏酒诗》、《醉中贴》,不过这些全都失传了。现如今,就只剩下《上阳台帖》这一完整的手书墨迹了。

“上阳台”,这个阳台当然不是指室内的那个阳台,而是王屋山阳台宫。

王屋山,是不是觉得挺熟悉的?对,就是愚公移的那座王屋山。它在河南省济源市、山西晋城市阳城县、运城市垣曲县等市县间,是中国九大古代名山之一,也是道教十大洞天之首,有天下第一洞天之称。

在济源市西北这一段,王屋山华盖峰南麓,有一座阳台宫,是王屋山三宫之一,另两宫是紫微宫和清虚宫。

公元724年,李白出蜀游三峡,在江陵遇到了司马承祯,两人由此相识。同一年,唐玄宗召道士司马承祯入京,命他在王屋山自选形胜,建观而居。

这个司马承祯是道教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师,隐居在天台山,自号“天台白云子”,他不仅道术精深,而且诗、书、画皆有极高造诣,在当时名气很大。

735年,司马承祯主持的道院落成,取名阳台观。建成后没多久,司马承祯就去世了。

据考证,《上阳台帖》写于公元744年,这一年,李白44岁。前两年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力士脱靴,贵妃捧砚,李白之名天下传。

744年,李白已经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合该是有些失意的,不过这一年又是历史性的一年,因为李白和杜甫这两位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相遇啦!

这一年,李白、杜甫,还有另一位诗人高适,三人一起,寻仙人、找仙草、炼仙丹,同游至王屋山阳台宫,凭栏远眺,临清远壮观之景,兴致盎然地挥毫成书。

《上阳台帖》写的是李白自己作的一首四言诗,诗曰“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16个字,后面在加上时间、地点、作者——“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因此这幅书法作品共25个字。

“山高水长,物象千万”,一如李白之潇洒,苍劲雄浑之气扑面而来,“非有老笔”,老辣清健,“清壮可(何)穷”,聚散开合,大起大落,连绵贯气。

李白在作诗时所显露的才气,也会无声地渗透到他的书法当中,所以下笔才气横溢;李白还爱击剑,这说明他的腕力十足,凝神运气间写就书法,则神气完备、字字豪壮,凛然而不羁。

虽然是短短的25个字,但其实这幅书法作品还挺长,主要是过手的人多,又添了许多内容。单说这印章吧,密密麻麻的,从宋代到清代的都有,包括宋徽宗、贾似道、赵孟坚、张晏、项元汴、乾隆以及近代张伯驹等诸多人物的私印、鉴藏印——大家真的都好爱盖戳啊。

开头是四个大字:“青莲逸翰”,这是乾隆皇帝题写的,青莲是李白的号,逸是高超,翰是翰墨,这是在说明此为青莲居士李白的高超书法之作。

接下来还有宋徽宗赵佶用瘦金书题写的“唐李太白上阳台”七字。

然后就是李白的真迹了,就这5行字,也被密密麻麻的印章包围了起来。因时间久远,有些笔墨处糊了,不过还是能看到李白那纵任自在、婉转流畅的字体。

全帖笔力雄健,书字大小错落,体态奇峭有狂放之神韵,气势超迈,飘然潇洒,可以说是李白性格的绝佳写照。

李白书法之后,又有一段宋徽宗的瘦金体跋文,他写:“太白尝作行书乘兴踏月,西入酒家,不觉人物两忘,身在世外一帖,字画飘逸,豪气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诗鸣也。”

宋徽宗的这段话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他说李白曾经作“乘兴踏月,西入酒家,不觉人物两忘,身在世外”的行书帖,其实指的是李白的《乘兴帖》,上面我们说《宣和书谱》中记载了李白的五部名帖,其中一帖就是《乘兴帖》。由此可见,宋徽宗应该也是见过《乘兴帖》的了。

接下来是元代张晏的赞赏,他写:

谪仙书传世绝少,尝云:欧、虞、褚、陆真奴书耳。自以流出于胸中,非若他人积习可到。观其飘飘然有凌云之态,高出尘寰得物外之妙。尝遍观晋唐法帖,而忽展此书,不觉令人清爽。当时沈香亭待醉,高力士脱靴宜多时。

再来还有元代杜本、欧阳玄、王馀庆、危素、驺鲁的题跋和观款。

李白这短短的5行字,就这样被拓展成了这么一大家子,但不要觉得这样有碍观瞻,其实这种做法也有好处,除了这些人物本身的题字也可以算是作品之外,文字印章还能证明其真假,梳理其流传经历。

这些密密麻麻的各朝代的鉴藏印,可证明《上阳台帖》是一件流传有绪之作,它曾入北宋宣和内府,后来归贾似道、张晏,又流传至明代项元汴的天籁阁,清代先为安岐所得,再入内府,清末流出宫外,民国时期被张伯驹收藏。

新中国成立后,张伯驹写信:“现将李白仅存于世的书法墨迹《上阳台帖》呈献毛主席,仅供观赏”,这就到了我们开头说的教员的手里面了。

1958年,教员把这件极为珍贵的《上阳台帖》交出去,拨给了故宫博物院,如今完好无损地珍藏着。

“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李白啊,多少人憧憬他,提起这两个字就想到那个锦绣大唐。还是余光中先生写得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334556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