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排行榜
  1. 首页 >
  2. 美妆资讯 >
  3. 美妆 >
  1. 美业早已不是件新鲜事儿

美妆资讯
美业早已不是件新鲜事儿
2023-08-05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美的追求早也不是专属于某种性别和阶级的特权。而随着时代变迁,人们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使得变美这一过程更加的精准和高效。那么美业是现代科技和人文思潮的碰触下的产物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追求美其实是人类一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可以说自人类诞生以来,人们就没有停止对美的追求。

生美篇

现代人最基础的面部清洁工具是洗面奶,细分到了各类皮肤及不同人群,那几百年前或者几千年前,人们有清洁面部的行为吗?那时候起到洗面奶作用的是什么呢?

“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里道出了千百年来女子美貌的定义。那么,在没有洗面奶、面霜和面膜的古代,人们是如何美容养颜的呢?

古人最早的“洗面奶”:

——淘米水

其实先秦时期,人们就会用自己的“洗面奶”——温热的淘米水。淘米水中的碱性成分可以去除污垢,所以这种方法还可以洗脸、洗头发。而这种方法至今也没有完全落伍。在网上,不少洗漱的偏方便少不了淘米水的影子。

而在淘米水之后,还诞生了两种不同配方的“洗面奶”。一种是用植物肥皂荚、猪胰子和天然碱捣成块状,成了古人洗脸的“肥皂”。而在南朝时期,皇家还有一种更为考究的“洗面奶”,是用豆末和其他药物混合制成,名为“澡豆”,既能洗脸,还能洗澡。根据加入的不同药物配方,还具有治疗雀斑、持久芳香等不同作用。

这种美容品在唐朝的贵族中就风行了起来,到清朝时期又增加一些中药和香料,逐渐产生了抗皱、润肤、玉容等功效的香皂。洗完脸以后清爽润滑,散发香气,这样的体验,可不是今人才有。

注释:猪胰子,也叫猪胰脏。《纲目》 记载:猪胰味甘性平,入肺经、脾经,具有益肺、补脾、润燥功能。可用于肺损咳嗽、咯血,肺胀喘急,脾虚下痢,乳汁不通,肌肤干燥皲裂等症。

猪胰制皂在河北省灵寿县地区可谓历史悠久。灵寿县地处河北省中西部,西依太行山,战国时曾为中山古国都城,从那时起,家家户户就有将猪胰子制成澡豆(胰子的雏形)自用和送人的风俗。

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曾记载,把猪的胰腺的污血洗净,撕除脂肪后研磨成糊状,再加入豆粉、香料等,均匀地混合后,经过自然干燥便成可作洗涤用途的澡豆。澡豆在古代可以说是全能化妆品,洗手、洗脸、洗头、沐浴、洗衣服,总而言之,一切污渍、油脂,澡豆全搞定!下至贩夫走卒,上至皇亲国戚,澡豆是居家必备。据说,在我国台湾故宫博物院,还保留有大量的澡豆制作配方、工艺。现代医学家也已利用各种科学方法分析和还原古代澡豆的去污、溶脂、护肤的奥秘。

古人的“隔离霜”:

——彩色面脂

洗完脸以后的护肤也不可少,这是保持面部水分不流失的方法。《诗经》中的“肤如凝脂”就是古人心中皮肤好的状态。而最迟在周代,人们就已经知道使用面脂护肤了,这就相当于“润肤霜”,涂完以后细腻柔滑。

而有的润肤霜还有化妆遮瑕的作用。除了有白色的面脂,唐代还出现了很多彩色的面脂,有紫色、绿色和红色。《中国古代妆容配方》的作者李芽认为,这有可能就是利用补色的原理调整肤色。

我们都知道,皮肤暗黄的人可以在化妆前涂抹一层紫色的隔离霜,中和了黄色。脸上有红血丝的则可以用绿的隔离霜,脸色发青,就用红色打底。可见,为了让皮肤显得白皙气色好,古今中外的人想法是如此一致。

古人的美白“奇方”:

——白芷、珍珠粉

古代的美白多是通过内调。有些美白护肤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将白芷熬水喝。白芷的主要作用就是清除黑色素,加快皮肤的新陈代谢,有美白、亮肤的作用。

三国时期魏国的美男子何晏则是通过服食五石散“延年益寿”来调节肤色。五石散因治疗寒症而出名,其中的重金属元素却会导致人体慢性中毒从而脸色泛白。在何晏的宣传下却成了不少皇家权贵争相炼制的“灵丹”,这也是神医孙思邈临终前要求徒弟毁了它的原因吧。

与当代人受西方人影响,选择牛奶补充营养不同,古人信奉“人乳”养颜。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认为乳汁可以“补五脏”,还能让人白白胖胖、脸色红润,对皮肤、头发都有益处。甚至有一种说法,汉代的张苍年老无齿,妻妾百数。但他长期服用人乳,年岁过百还“身肥如瓠”,没有萎缩。

清朝慈禧太后养颜十分注重内在调理,十天服一次珍珠粉,珍珠粉分量很重,其功效纯粹在皮肤上透露,可以使人的皮肤永远柔滑有光。经常服用珍珠粉的老年人,可以和年轻人的皮肤媲美。再有,慈禧还每日含化人参来保养皮肤。久服人参可以达到一般药物达不到的效果。

注释:润面的油脂。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红蓝花栀子》:合面脂法:用牛髓。 宋 周邦彦 《月中行·怨怅》词: 蜀丝趁日染乾红,微暖面脂融。 清 吴伟业 《萧史青门曲》:同谢面脂 龙德殿 ,共乘油壁 月华门 。

古人最奇特的“香水”:

——吃花瓣

对于香气的追求也是古今共通的。有着沉鱼落雁之美的西施,在越国称臣于吴国的国难当头,忍辱负重,以身许国,被献给了吴王夫差。她不仅美貌聪慧,还体生异香,沐浴过的水都被宫女们收藏保存,要是洒在床帐上后能满室生香。

而古人用香的方法也很多样。既有外用的香料,比如佩戴得香囊、放在衣服和被子中的熏香,还有可以含服的香物,据说可以让人通体透香。有故事记载,元代宠姬薛瑶英的母亲就从小让她吃花瓣,长大后她肌肤生香。

可见,尽管随着当代女性消费力的增强,商场、网店迎合女性的护肤、保养的产品琳琅满目,而仔细研究就能发现,古代女性对于美的追求并不输给现代人。

医美篇

近年来整形美业的蓬勃发展加之广告推广,会让人感觉到在我国整形美容也只是近些年的事。其实不然,《晋书·魏咏之传》中记载了“咏之生而兔缺”(先天性唇裂),后来荆州刺史殷仲堪手下有个医生,专门给人做修兔唇的手术。这些也只是有记录的冰山一角而已。在80年前的民国,上海的娱乐事业蒸蒸日上,整形美容也是做的风生水起。那时大明星也会去拉个双眼皮,垫个鼻子,而且做完以后也不会遮遮掩掩,反而会广而告之。想不通吧!

民国时期的经济与时尚

要想了解民国的整形,还是要看看那个时代背景。三十年代抗战爆发之前,上海号称“十里洋场”、“东方巴黎”,是威震八方的亚洲和远东第一大都市,其城市经济总量(GDP)、金融证券市场规模仅次于纽约、伦敦,超过法国巴黎,也超过日本东京、大阪的总和;而当时的香港(HK),则是英国人殖民统治下的中国南方沿海的“小渔村”。立志发展成为东南亚的“小上海”,就是那时港人的普遍梦想、乃至奢望。。。

上海的摩登女子根据不同的场合、季节和服饰来选择不同的项链、耳环、手镯、戒指、胸针等饰物。不管是穿旗袍还是著西式服装,摩登女子们的耳上、颈上、腕上、指上全用首饰武装起来了,这些东西论其价钿,可能倒并不贵。但琳琅满目便造就了上海摩登,烟花烫的卷发,配上透明丝袜、高跟皮鞋、项链、耳环、手表、皮包,这就是当时最时尚的装扮,女性角色的扮演得到了充分的强调。许多当时的看板、月份牌上的俏佳人形象,便能说明问题。

民国时期的乳房整形

“三十年代的报刊上,乳房绝对是个时髦且大众的话题。1934年,上海的《现象》杂志,刊登了一篇在当时有着代表性且附有多幅照片的“研究型”文章《乳部美的研究》。这篇文章给各个国家的女性乳房“打分”:美国100分,英国98分,德国90分,中国和日本80分,巴西最低,50分(严重怀疑作者究竟是否见过巴西的乳房)。

其实,这篇文章本身没啥好大惊小怪的。文章的编者按很有意思:“此类研究文字及照片甚为需要,读者如有佳作惠刊,酬金从丰。不附照片者不录。”重点在最后一句,没有胸脯照,你也好意思发研究型文章?”

民国时期的眼鼻整形

白杨,被英国《泰晤士报》称其是中国的“葛丽泰·嘉宝”。白杨刚刚进入明星公司时,上海观众并不认识她,媒体便开始了大规模的造势:先以“北平小姐”的形象跃入上海人的视线,“凡声音容貌、表情,无一不美”。之后,又有消息说:“白杨来沪修补面部缺点,凹鼻梁、凸嘴唇、面部雀斑均加改造”。在《十字街头》公映之前,报刊又刊出“白杨割了眼皮、修了鼻尖、又牺牲了两片丰腴的肉”详细描述了整容后的白杨“看上去比从前更清秀美丽了”。

流传至今的一份旧报广告页上,就有一家由日本眼科整容专家医学士杨树荫医师主诊的“美眼整容医院”,不仅刊登了白杨与另一位当红男影星白云整容前后的对比照片,还详细解析了他们所做的具体手术内容,并赫然写着“经本院改造”的字样。依照这份广告页,这家“美眼整容医院”为白杨实施了杨氏双眼皮术、眼头放大、高鼻术等“改造”。而男星白云不仅割了双眼皮、放大了眼头、垫高了鼻子,还修了下颚等,工程量可见一斑。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527714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