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排行榜
  1. 首页 >
  2. 美妆资讯 >
  3. 美妆 >
  1. 沪一肿瘤科医生常开“心灵处方”驱散患者恐惧被赞“天使”

美妆资讯
沪一肿瘤科医生常开“心灵处方”驱散患者恐惧被赞“天使”

图说: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丁红华被患者赞为“天使医生”。新民晚报 左妍 摄

“我是一名癌症晚期患者,但我不畏惧病痛和死亡……”上周,77岁的蒋阿姨委托儿媳给本报送来一封“感谢信”,身患恶疾的她连连感慨自己“幸运”,因为在生死关口遇到了一位“天使医生”。

蒋阿姨口中的“天使医生”,是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丁红华。丁医生有着神奇的“魔法”,她的病人不管男女老少、病情缓急,大多保持轻松乐观,许多人甚至打破“死刑”诅咒,收获更长的生命。

“你的微笑,照亮我的余生。”——蒋阿姨

“我不仅治病,更要缓解病人情绪,营造温馨的氛围。”——丁红华

蒋阿姨3年前确诊肠癌晚期,外院医生直言,“最多2个月”。蒋阿姨几近崩溃,愁容满面。儿媳带她来到市一医院,挂丁红华的专家号。第一次见面,丁红华耐心倾听蒋阿姨的诉求,轻声细语道,“我知道您怕什么,不试试怎么知道治疗一定痛苦呢?”

在肿瘤科工作久了,丁红华心里清楚,除了开治疗方子,更需要的是“心灵处方”。因为看出了家属对蒋阿姨保护得很好,她观察蒋阿姨的精神,问她的饮食起居,身体有哪里不舒服,绝口不提“癌”。

在丁医生的建议下,蒋阿姨开始化疗。三程化疗后,复查腹部CT,肿瘤居然缩小了一大半!这时,丁医生又与市一外科团队研究,为蒋阿姨切除了肿瘤。原本进入生命倒计时的蒋阿姨,现已生存三年多。蒋阿姨每次看病,丁医生总是朝她微笑,给她信心,耐心解释病情,再多的问题也不嫌烦。“您年纪大了,化疗方案是量身定做的,身体肯定吃得消。”“您儿子儿媳这么孝顺,您更要配合积极治疗啊。”

蒋阿姨说,这几年病情也有过反复,但每次想到丁医生,她便不再惧怕病痛,连住院化疗都成了快乐的事,整个病房充满欢声笑语。最让她感动的是,丁医生从不拒绝患者的要求。有一次,病房里一位肿瘤病人感觉自己不行了,出院前提出抱一抱丁医生。丁医生爽快答应,张开手臂弯下腰,给了病人一个大大的拥抱。病人相当感动,瘦弱的双臂不停颤抖,“丁医生,谢谢你!为我延续了这么久的生命,我已无憾……”一席话,让所有人潸然泪下。

后来,蒋阿姨把这个故事写进一封感谢信,寄到上海市卫计委,党委书记黄红读完这个故事,也十分动容。

“救命恩人,我只听你的话。”——王老伯

“我喜欢做医生,我热爱治疗成功的感觉,不管给我多少次机会,我仍然会选择做一名肿瘤科医生。”——丁红华

80岁的王老伯去年在其他医院确诊前列腺癌,要治疗,每月得花至少4万元。王老伯说,年纪大了,花这冤枉钱没必要,不如回家“等死”。

“老先生,我家有亲戚得了和你一样的病,活了10多年了……”第一次见面,丁医生就给王老伯打了定心针。随后的日子,每次给他看病,总要花时间和他聊天,拉拉家常,像女儿关心自己父亲一样。

刚住院治疗,王老伯心情不好,每顿只吃一勺饭。丁医生来查房,站在王老伯床边笑着说,“我们分工合作,你的任务是吃好、休息好,我们的任务是为您治疗。你自己的任务没人能帮你完成啊!”几句玩笑话,王老伯的心情放松了,饭量也从一勺变成了一碗。

“丁医生医术高,医德更高。”王老伯的儿子说,丁医生总是全方位地评估病人的利弊得失,为父亲设计方案既考虑病人年龄大、耐受性差,又要力求少花钱看好病,切实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如今父亲基本康复,只要门诊随访,生活完全可以自理。父亲将丁医生视为“救命恩人”,对她的话无条件“服从”,比家人说话还管用。父亲常说,“不用吃药,和丁医生聊几句,就觉得病好多啦!”

“妻子去了,我仍心存感激。”——倪先生

“人这一辈子,做到无憾,就够了。”——丁红华

丁医生病人很多,不少都是慕名而来。除了想“活命”,他们更希望能像其他老病人那样开开心心。

“看到过不少医生的冷脸,习惯了门诊医生的三言两语,这个医生完全不同,不仅延长了我妻子的生命,更用真心的话暖了我们夫妻俩的心。”倪先生回忆起去世的妻子,眼眶湿润。

2008年,倪先生61岁的妻子罹患乳腺癌晚期。妻子不想拖累他,不愿治疗。“她身体十分弱,坐下后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倪先生不愿放弃妻子的生命,带她到市一医院就诊。望着墙上的专家列表,他随便选了一个,想不到无意间的一个选择,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倪先生说,丁医生对妻子十分关心,很快就安排住院检查治疗;有了临床试验的新药,也鼓励他们去试一试。短短几个月,妻子的病情明显好转。生活质量提高了,心情自然开朗了,妻子每天还要兜兜马路买买小菜,一点不像病人。尽管5年后妻子去世,倪先生仍充满感激,对生命也有了新的感悟。“死亡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唯一结局,怎么活着才是重点。妻子的生命最后时光不觉悲伤,我也此生无憾。”

图说:丁医生常开“心灵处方”,疏导病人的情绪。新民晚报 左妍 摄

“我21岁,这是我的第二次生命。”——刘阿姨

“病人是医生倾注了心血的‘作品’,怎能轻易放弃?”——丁红华

满头银丝的刘芝兰是市一医院肿瘤康复沙龙的创立者,也是认识丁医生最早的一批老病人之一。1995年她患癌,丁医生怀着身孕,挺着大肚子给她看病、换药。“丁医生的孩子现在21岁,我也21岁,我的第二次生命就是丁医生给的。”

刘阿姨是看着丁医生成长起来的。她说,20多年来,丁医生水平高了,病人多了;不变的,是她一如既往的热心和耐心。丁医生的病人都是“终身保修”的,只要跟着她,就会得到最好的服务。面对病人的“十万个为什么”,她总能为他们找到想要的答案;她门诊看得特别仔细,下午的专家上班了,她上午的号还没看完,换个房间继续,午饭也顾不上吃;她还有个习惯,工作再忙,都要抽空回复病人的电话和微信,“他们遇到的难题,或许性命攸关”。

多年的肿瘤临床治疗中,丁医生发现每位肿瘤患者都会经历“四部曲”:否认、愤怒、妥协和面对。而丁医生开出的“心灵处方”,患者和家属都很受用。她知道,拿捏好病人的情绪,有的放矢加以疏导,才能实现最佳治疗效果。面对生命倒计时的患者,她开导家属“尊重自然规律”,鼓励他们帮病人完成未了的心愿。

对家属来说,市一医院肿瘤科的医生不仅有水平,更有人情味。徐阿姨的丈夫患肝癌去世,8年来她每年端午节亲手包粽子送给丁医生;患乳腺癌的周女士去世,家属回忆起陪伴抗癌的点滴,竟是快乐多于痛苦……

肿瘤科,也许是许多病人生命的最后一站,丁红华深知病人最需要什么。“不留遗憾!”对病人如此,对家属如此,对医生亦是如此。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495112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