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排行榜
  1. 首页 >
  2. 美妆资讯 >
  3. 美妆 >
  1. 皮肤护理了这么多年,为什么还是这么差?

美妆资讯
皮肤护理了这么多年,为什么还是这么差?
2023-08-05

护肤是一件系统而又零碎的事情,护肤步骤虽然大致统一却又因人而异,但是有一些零碎的护肤法则是必须坚持的。

以下这些都是媚思嘉小编根据多年经验总结来的护肤法则,今天分享给大家。

废话不多说,直接进入正题吧:

活了这么多年,脸洗对了吗?

1. 日常清洁,洁面泡沫在脸上揉搓的时间30秒即可。

2. 不是说氨基酸洁面温和,就一定比皂基洁面好。因肤质而异,氨基酸洁面适合敏感肌,非敏感肌要想清洁强力点,还是选皂基洁面。

3. 错误的洗脸方式会毁脸——洗脸时间过长、洗脸次数过多、2天1次深层清洁、每天使用强清洁力产品,甚至还要配合洁面仪。

4. 温水洗脸。不要热水不要冷水,更不要冷热水交替,容易导致肌肤变成敏感肌。

5. 回家先洗脸,不要在洗澡的时候洗,因为①洗澡水温度对于脸部皮肤来说太高;②花洒冲脸不是好习惯。

6. 卸妆油要用大量的温水彻底冲洗至干净感觉不油腻为止。

7. 卸妆时拼命按摩也属于过度清洁,即使能揉出黑头也不要天天揉。

8. 洗完脸用毛巾/棉柔巾,覆盖在脸上轻按吸干水分,不要大力揉搓。

9. 如果前一天晚上用了比较厚重的护肤品,第二天早上用洁面洗脸。

10. 关于去角质类产品的使用误区,搓出来的东西不是你的角质,而是用那些东西摩擦皮肤,达到去角质的效果。

不要勉强护肤品!它们真的做不到!

11. 护肤品无法真正直接去缩小毛孔(只能暂时的,视觉性的收缩)

12. 护肤品能延缓衰老,但不可能让你回春。衰老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任何护肤品也不能逆转这个过程。(护肤做不到的,用化妆只能说是遮瑕)

13. 护肤品无法彻底祛除雀斑等斑点。(当然利用化妆可以遮瑕)

14. 护肤品无法去痘坑(凹陷型的痘疤)

15. 护肤品无法让你变得比原本的肤色更白。(原本的肤色=不晒太阳的胳膊、大腿内侧皮肤)

适当敷面膜是护肤,过度依赖面膜是害肤

16. 面膜虽属于常用护肤品,但是请注意适用的皮肤类型,是给非敏感性皮肤的人用的。皮肤敏感、痘痘严重的,不、要、敷、面、膜!

17. 无论皮肤好坏,都不要天天敷面膜。1周2~3次可以了。长期过度依赖敷面膜导致的皮肤过度水合,只是嫩肤的假象,实质对护肤没好处。

18. 敷了面膜后,皮肤含水量增加,更容易吸收成分。好的成分容易吸收,坏的也容易吸收。所以功能型强的产品不要在面膜后使用了,对皮肤太刺激,同样也别在化妆前敷一张面膜了。

一日不防晒,皮肤老的快

19. 不防晒,美白产品白费,抗氧化产品白费,祛痘产品白费,所有护肤品都白费。

20. 紫外线是推动皮肤衰老的隐形杀手。只要地球还围着太阳转,就有紫外线。无论晴天、阴天、雨天、雪天,每天都有紫外线。出门就要防晒。

21. 冬季的紫外线确实比春夏秋低,但是如果下雪,雪地会反射紫外线,因此更需要注意防晒。

22. 室内一样需要做好防晒。同理,如果你家有大窗户,家里又是白墙、浅色地板&家居。好好防晒吧。

23. 除了防晒霜,还可以通过硬防晒(伞、帽子、口罩等)来防晒。

24. 硬防晒的防晒力,其实比防晒霜要好得多。(穿着衣服的地方是不是晒不黑?)所以能打伞尽量打伞,打有防晒效果的伞。

25. 极度敏感肌肤及重度痤疮,做好硬防晒就可以了。不要死磕防晒霜。

26. 防晒霜搓泥不仅仅代表肤感差,还可能意味着防晒效果变差,因为都被搓掉了。

27. 容易搓泥的防晒霜,可以采用拍按的式上脸,后续使用粉类的彩妆轻扫。

28. 怕防晒霜量抹不够的,可以随时补上,或者在后面加一层防晒粉底扫扫漏。

29. 防晒指数不叠加。SPF50的防晒霜+SPF30的粉底,防晒指数还是SPF50。

30. 物理性的防晒不需要吸收,防晒是要在皮肤上形成防晒膜的,有完整的防晒膜在,才能防晒。

31. 无修颜作用的防晒霜,用洁面就可以洗掉,不需要卸妆。氨基酸洁面洗不掉的换皂基洗。

美白是女人追求的终身事业

32. 俗话说,"一白遮三丑"。而美白最重要的一点是防晒。紫外线可以号召你皮肤的黑色素哦,从而导致皮肤变黑。

33. 白到发光,那就是不自然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美白极限(胳膊/大腿内侧),用美白精华觉得没效果了,可能是因为你的美白极限到了。虽然到了美白极限,但还是该用美白产品,因为它们能防止你变黑,并且能预防斑点。

34. 如果美白产品里有"云母"这个成分,那么抱歉,肉眼可见的美白效果是"云母"带来的假象。倒不是说它不好,毕竟这种快速见效的感觉,能让你坚持把产品用完。

35. 身体美白和脸部美白是一个思路,而且身体护理有个好处,因为皮肤比较厚,所以用点猛药也没关系。比如30%果酸身体乳。

36. VC除了能美白,还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所以VC产品非常适合白天用。(*注:维生素C棕榈酸酯。这个成分有些不同,除非做到完美防晒,不然尽量在晚上用。)

有一种失而复得让人抑郁——痘痘

37. 面部三角区的痘痘不要挤,万一感染了真会死人的。

38. 发际线的痘痘,通常是洁面产品残留导致的。洗脸的时候多用流动的水冲洗。

39. 痘肌应该多注意日常饮食生活习惯,戒辣、戒糖、戒奶。勤快换洗毛巾、枕巾。太阳穴、颧骨、侧脸有痘痘的,改掉侧睡的习惯。

40. 中度~重度痤疮,别自己乱抹护肤品了,去医院找医生。省时省力省钱。注意是去医院,不是去祛痘中心、美容院。

买回来的护肤品,别瞎用

41. 护肤品的用量严格按照说明使用,不少也别多,皮肤每次吸收护肤品的量是有限的,大概在2g左右。例如30ml的精华,如果天天早晚用,20天该用完了。

42.尽量不要抹过多层的护肤品,学会精简。

43. 涂眼霜一定要按照使用方法来按摩,不要乱按摩,很多细纹都是瞎按摩按出来的。涂的时候轻压轻按即可,不要拉扯到皮肤。

44. 皮肤温度每升高1°C,有效成分吸收增加10倍,相应的皮肤油脂分泌就会增加10%。适当控制好周围环境温度,对皮肤本身影响很大。比如天太冷了开暖气,天气热了开空调。

45. 粉扑是可以多买一个的。不是怕你掉了,是让你洗粉扑的时候换着用的。正面一个角用一天,反面一个角用一天,一周洗一次粉扑。除了粉扑,化妆蛋、化妆海绵、化妆刷也要经常清洁。

46. 大多数女性护肤品也可以男生用,如果肤质相同,需求相同,你和你的男朋友是可以共享的。当然有特殊功能的化妆品还是不建议两人共用。

47. 护肤品是分年龄的,有什么需求用什么产品。当你开始护肤时,不建议立刻就开始用眼霜、用精华、用抗老产品等太多营养丰富的产品。循序渐进式的选择护肤品是最好的方法。

皮肤敏感的人,更要小心

48. 出差/旅游,皮肤过敏,可能是水质导致的,试试用蒸馏水洗脸。

49. 皮肤敏感,特别是对灰尘、尘螨过敏的,大扫除前可以先化个妆。

50. 不要迷信那些不靠谱的小窍门,把水果、蔬菜、牛奶、酸奶等等的食品往脸上涂抹。使用这些"DIY、纯天然、无添加"的三无产品抹脸,营养成分并不是容易被肌肤吸收,只会让你的皮肤更加敏感。

51. 护肤品用了皮肤过敏,不一定代表它是假货,可能是因为你对其中的某种成分过敏。你最好弄清自己对哪种成分过敏,以后买护肤品的时候避开它。

52. 酒精不是坏东西,它是世界公认的安全溶剂。还能帮助成分渗透。当然,极干、敏感、受损皮还是要尽可能避开酒精的。如果你喝酒不过敏,漱口水不过敏、朗姆酒冰淇淋不过敏,基本说明你对酒精不过敏。

头皮也是皮肤,为什么不好好护理!?

53. 头皮是很容易忽略的护肤死角。当你头皮松弛了,脸皮也会下坠。所以日常护肤需要把预算适当拨一点到头上。

54. 洗头冲水时要拨开头发,把花洒贴近头皮冲洗(回想一下理发店洗头的方式)必须彻底冲把洗发水冲洗干净,头皮才不容易出油。

55. 洗完头就觉得头皮痒,不一定代表没洗干净,还有可能意味着你对界面活性剂过敏。可以换一种不含界面活性剂的洗发水试试。(现在美容院洗护用品都兴起了无界面活性剂之风)

56. 头皮比较敏感的,避开薄荷、茶树等对头皮都比较刺激的成分,而它们经常在控油洗发水里出现。

别忽略了嘴唇和身体皮肤

57. 润唇膏本身不会被皮肤吸收,只是会在嘴唇上形成保护膜,才能保持嘴唇润泽。

58. 嘴唇是没有黑色素细胞的,可能晒不黑,但并不代表它不会受到紫外线伤害,买润唇膏的时候还是尽量买有防晒指数的。

59. 人老先老脖子,脖子也是最容易松弛的地方,记得早点涂抹保湿紧致类的产品。

60. 保湿抗皱类面霜是可以暂时性当眼霜用。当然前提是你用着眼部皮肤不敏感。

护肤品的选择与取舍

61. 一定要好好了解自己的肤质,明确自己的需求,在预算内购买适合自己的护肤品~

62. 没有作用就换,并尽可能避开对你没用的成分。

63. 先修复皮肤屏障,稳定皮肤状态,再考虑祛痘、美白。

64. 比起分装,品牌的中小样、片装试用装更干净、卫生。

65. 糖真的不是个好东西,不然为什么要有"抗糖化"产品呢,对吧?除了让你长痘外,糖还能让你脸色发黄。嗯,焦糖感。

66. 有一种皮肤好,叫做"基因好"。他们可以不卸妆睡觉。你不可以。没有好基因,就认真研究自己的皮肤,认真研究护肤品。

67. 当你琢磨不定买什么的时候,首选大集团的,口碑好的经典产品。

68. 预算不够的情况下,首先把钱砸在面霜和精华上。

69. 再好的护肤品也只是起辅助作用,而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最好的护肤方式。

关注媚思嘉,小编与你分享更多护肤小知识!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332495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