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排行榜
  1. 首页 >
  2. 美妆资讯 >
  3. 美妆 >
  1. 入秋第一支唇膏,选它

美妆资讯
入秋第一支唇膏,选它
2023-08-05

终于入秋了,又有理由买新唇膏啦!各大牌又推出了什么新品好货?爆款黑马是哪个?该怎么挑怎么买?看这篇就够了!

降温后我们的衣橱要换季,化妆台也要换血上新准备过冬,入秋的第一支唇膏怎么选?先看看以下几位女星的绝美唇色示范,再剁手也不迟哟!

蒋欣用肉桂豆沙色搭配灰色西装,干练又不失女人味。

大幂幂选唇色就没有失手过,稳重的蓝调正红,满唇涂抹超级显白,气场更是翻倍!

娜扎则pick了西柚裸粉色,十分元气自然,搭配蓝色眼线,一扫秋冬的沉闷感。

知道各位美少女已经坐不住了,这个秋冬该买的唇色,我们都帮你挑好啦!

01/DIOR迪奥

Rouge Dior Ultra Care Liquid

红管唇釉

US$38

漆光红盖搭配磨砂管身,颜值完全不输红管唇膏,想要驾驭哑光唇妆的干唇星人,液体唇膏就是不错的选择。

轻薄的慕斯质地很好涂抹,只要做好打底工作,成膜后就不会拔干卡纹,而且持久力也会高于一般唇膏。

必败色号

#635

算是千人千色的一款,薄涂是略带粉调的砖红,厚涂更偏枫叶红,显白不挑皮,黄皮请速速安排!

#808

略带粉调的奶茶色,厚涂更偏棕,混合着金色细闪,妆感自然不突兀,能让嘴唇看起来更饱满,强推!

02/Armani阿玛尼美妆

Color Sketcher Satin Color Lips & Cheeks

唇颊两用笔

£31

比粉胖丁更小巧便携,外形是蜡笔包装,但其实是免削的旋转设计,唇妆腮红甚至是眼影都可以一支搞定。

丝滑的奶油质地,没有很强的着色力,能轻松晕染不结块,用于脸颊也没有油腻感。

基本都是低饱和度的裸调色号,妆感可浓可淡,盲选也不怕踩雷。

必败色号

#03

这款色号绝对是可甜可盐的,砖红混合了橘棕色调,薄涂是土橘色,厚涂则是焦糖肉桂色,当作腮红又是奶茶色,也太百搭了吧!

03/CHANEL香奈儿

ROUGE ALLURE INK FUSION

炫亮魅力印记唇釉

RMB320

新系列的唇釉(色号以8开头)包装是全雾面的,唇刷采用弧形尖头设计,方便勾勒唇线,海绵触感也更柔软舒适。

在质地上也有升级,蕴含高浓度超细密色素粒子,上嘴完全是水状的,晕染开就会转变成哑光感,非常轻薄,持久力也能打。

必败色号

#806

带一点烟熏紫调的豆沙色,日常又显气质,无论是单擦还是当作打底色都很合适。

04/YSL圣罗兰

Rouge Pur Couture The Slim Sheer Matte

唇膏

US$39

小金条的风还没吹过,“小银条就”又来抢钱了!银黑配色也是酷劲十足,那么它和小金条有什么区别呢?

不同于小金条的雾面质地,小银条会更滋润一些,属于半哑光的妆效,秋冬季节也不怕唇部拔干,上唇饱和度不高,可以叠加涂抹。

必败色号

#107

目测这款会成为热门色号,薄涂是稳重的枣泥红,厚涂则会偏牛血色,透出一股高级的复古感,显白能力更是不用多说。

#108

偏橘的番茄红,薄涂略带粉调,十分元气也适合黄皮,属于绝对不会出错的安全牌。

05/shu uemura植村秀全新无色限柔雾唇膏

RMB240

不同于之前银色椭圆的包装,这次采用了全黑的亚克力材质,搭配方形管身,简约有质感。

植村秀的唇膏配色都很适合亚洲人,正红色系千万别错过,还有多种质地可选择,就算是同一款唇色也能打造不同的妆感。

必败色号

#M RD163

不偏蓝不偏橘,是专为亚洲肤色定制的正红色,虽然是丝绒哑光质地,但上嘴十分丝滑好涂抹,完全不干涩,色号太多选择困难?选它就对了!

#BR795

带着浓郁的红棕调,厚涂是牛奶巧克力色,配上滋润的质地,光泽感强,轻松打造日杂风唇妆。

06/3CE浓郁哑光唇釉

RMB110

秋冬唇色怎么能少了3CE,最近风超大的“云朵唇釉”,看看这配色!谁顶得住啊?!

色号没有很重的荧光感,黄皮也能大胆剁手,轻薄的丝绒质地(如同云朵一般),上嘴柔润好推开,成膜后才会变哑光。

必败色号

#NEEDFUL

薄涂是温柔的南瓜色,厚涂是浓郁的烂番茄色,实力显白,和各种针织衫更是绝配,妥妥的秋日必备。

#MACARON RED

暖调的正红色,黄皮素颜可薄涂,建议先用NEEDFUL打底,之后将MACARON RED涂抹在嘴唇内层,打造自然渐变的咬唇妆。

各位美少女的秋冬最爱唇色是哪款?快来评论区分享一下吧!

图片来源:微博@杨幂@我是娜扎@蒋欣、品牌官网、BLOG.NAVER、Instagram、giphy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275279725.html